
天地丸
TIAN D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方類聚》卷一五○引《濟生續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5
熱/寒比例
寒 (0.48)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41%
肺經 24%
肝經 17%
心經 17%
腎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天地丸方劑中加入天門冬,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 滋陰潤肺: 天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的作用。對於肺陰虛所致的燥咳、咯血、口乾咽燥等症狀,天門冬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養陰清熱: 天門冬還具有養陰清熱的功效,能夠緩解肝腎陰虛所導致的潮熱盜汗、虛煩不眠、心悸失眠等症狀。
因此,天地丸方劑中加入天門冬,旨在通過其滋陰潤肺、養陰清熱的功效,達到治療肺腎陰虛、熱證等症狀的效果。
天地丸方中包含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益精血,滋陰潤燥:熟地黃性溫,味甘,歸腎、肝經,具有補益精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天地丸多用於治療氣血不足、陰虛火旺等症,熟地黃能補益腎陰,滋養肝血,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體質。
- 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熟地黃與天地丸中的其他藥材,如當歸、白芍等,具有協同作用。熟地黃能補益精血,當歸能活血調經,白芍能養血柔肝,三者共同作用,能更好地達到補血養血、滋陰潤燥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天地丸」解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源自《萬氏家抄方》,主治心腎陰虛所致諸證,具體症狀包括:
- 心神不寧:心煩喜冷、怔忡恍惚,乃陰虛內熱,擾動心神。
- 津液虧耗:口乾咽燥、小便黃赤,因陰虛不能上承下潤。
- 血熱妄行:咳血、吐血、衄血,或瘡瘍發作,緣於陰虛火旺,灼傷血絡。
- 久病不癒:吐衄諸藥不止,提示陰虛為本,需滋陰以治其源。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物分析:
天門冬(去心):
- 性味甘苦寒,歸肺、腎經。
- 功效:滋陰降火,潤燥生津。
- 作用機理:清肺腎虛熱,滋養陰液,尤擅治陰虛火旺之口燥咳血。
熟地黃(九蒸九曬):
- 性味甘微溫,歸肝、腎經。
- 功效:補血滋陰,益精填髓。
- 作用機理:通過九蒸九曬,去其滋膩之性,專補腎陰,養血生精。
配伍邏輯:
- 天地相應:天門冬(天)清上焦肺熱,熟地黃(地)補下焦腎陰,上下同治,水火既濟。
- 潤燥互濟:天門冬偏寒潤,熟地黃偏溫潤,寒溫相佐,避免過寒傷陽或過溫助火。
- 標本兼顧:天門冬治標(清熱止血),熟地黃治本(填精益髓),共奏滋陰制火之效。
治療原理:
- 滋陰清熱:直接補充心腎陰液,清解虛火,改善煩躁、出血等症。
- 金水相生:天門冬補肺陰(金),熟地黃補腎陰(水),肺腎相生,強化陰液生成。
- 固攝血脈:陰液得充,則火不妄動,血絡得安,衄血自止。
三、劑型與服法意義
- 蜜丸梧桐子大:緩釋藥力,適合長期調理陰虛本質。
- 人參湯送服:加強補氣生津之力,氣足則陰液更易化生。
- 溫酒下:酒性溫通,助藥行散,適用於兼有血脈瘀滯者。
結論
「天地丸」以簡馭繁,通過天門冬與熟地黃的協同作用,針對心腎陰虛的核心病機,從滋陰、清熱、安血三層面入手,體現中醫「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的治則。其組方邏輯嚴密,契合古典理論中「天—肺、地—腎」的對應關係,堪稱陰虛內熱證的基礎方範例。
傳統服藥法
天門冬(去心)2兩,熟地黃(9蒸,曝)1兩。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百丸,用熟水、人參湯任下,不拘時候。
(《萬氏家抄方》卷三)。本方原名天地煎,與劑型不符,據《準繩·類方》改。《萬氏家抄方》本方用法: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三丸,溫酒或湯下,日進三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天地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五○引《濟生續方》。 組成:天門冬(去心)2兩,熟地黃(9蒸,曝)1兩。 主治:心腎陰虛,心煩喜冷,口乾咽燥,怔仲恍惚;咳血,吐血,衄血。心血燥少,小便黃赤,或生瘡瘍。吐衄,諸藥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