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冬散

TIAN MEN DO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三十

方劑配方組成

寒性指數

31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50%
肺經 50%
腎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天門冬散的組成中,包含天門冬,乃因其藥性平和,具滋陰潤肺、清熱生津之效,與方劑的整體功效相符。

天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腎經,能清肺熱、生津止渴,並能滋陰潤燥,緩解肺燥咳嗽、口乾舌燥等症狀。此外,天門冬亦能養陰益腎,對於腎陰不足導致的腰膝痠軟、頭暈目眩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

因此,天門冬散中加入天門冬,可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清熱潤肺、滋陰生津的功效,治療因肺熱陰虛所致的相關病症。

主治功效


天門冬散:滋陰潤肺,清熱止咳

天門冬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是天門冬,具有滋陰、潤肺、清熱、止咳的功效。

組成:

  • 天門冬:具有滋陰、潤肺、清熱、止咳、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潤燥、補氣、止血、清熱解毒等功效。

主治:

  • 諸虛風有熱:身體虛弱,風熱侵襲,症狀包括發熱、頭痛、口渴、煩躁不安、肌肉痠痛、咳嗽、痰黃、脈搏細數。
  • 癲癇惡疾:癲癇症,一種嚴重的腦部疾病,症狀包括突然失去知覺、肢體抽搐、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
  • 耳聾目昏:耳聾和視力模糊,症狀包括聽力下降、耳鳴、視力模糊、眼花繚亂。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禁忌:

  • 孕婦禁用。
  • 脾胃虛弱者慎用。

注意事項:

  •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 服藥期間多喝水,避免過度勞累。
  • 服藥期間如有不適,應及時就醫。

總結:

天門冬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是天門冬,具有滋陰、潤肺、清熱、止咳的功效,主治諸虛風有熱、癲癇惡疾、耳聾目昏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天門冬(去心) 0.5兩,赤茯苓0.5兩,生乾地黃0.5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0.5兩,細辛0.5兩,貝母(煨令黃) 0.5兩,前胡(去蘆頭)0.5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上為散。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氣喘肺結核耳聾癲癇遺精百日咳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肺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骨質疏鬆症背痛咳嗽

相同名稱方劑


天門冬散, 出處:《雞峰》卷三十。 組成:天門冬不以多少(去心,焙乾)。 主治:諸虛風有熱,癲癇惡疾,耳聾目昏。

天門冬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六○引《指南方》。 組成:天門冬(去心)1兩,紫菀(去苗)1兩,知母1兩,桑白皮半兩,五味子半兩,桔梗半兩。 主治:肺經邪熱咳嗽。

天門冬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三。 組成:天門冬(去心,焙)半兩,桑根白皮(銼)半兩,赤茯苓半兩,柴胡(去苗)半兩,百合半兩,紫菀(洗,去苗土)半兩,藍葉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 主治:小兒心胸煩悶,體熱咳嗽。

天門冬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九。 組成:天門冬半兩(去心,焙),桑根白皮(銼)1分,川升麻1分,枳殼(麸炒微黃,去瓤)1分,甘草(炙微赤,銼)1分,川大黃半兩(銼,微炒)。 主治:小兒肺壅,腦熱,鼻乾無涕,大腸秘澀,眠卧心燥。

天門冬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六。 組成:天門冬1兩(去心),羚羊角屑1兩,人參1兩(去蘆頭),黃耆1兩(銼),枸杞子1兩,酸棗仁1兩(微炒),川芎1兩,車前子1兩,當歸1兩,桂心1兩,澤瀉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精極,五臟六腑俱傷,虛熱,遍身及骨髓煩疼。

天門冬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九。 組成:天門冬1兩半(去心,焙),黃耆1兩(銼),桑根白皮3分(銼),柴胡1兩(去苗),鱉甲半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人參1兩(去蘆頭),白朮1兩,木香3分,白芍藥半兩,當歸1兩,地骨皮半兩,桂心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熟乾地黃半兩,白茯苓1兩。 主治:虛勞寒熱,四肢疼痛,黃瘦無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