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服天門冬方」中包含「天門冬」,原因如下:
- 天門冬為君藥: 此方以天門冬為君藥,因其性寒潤,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之效,可治療肺燥津傷、口渴咽乾、咳痰不爽等症狀。
- 方名指明主藥: 「服天門冬方」方名直接以主藥「天門冬」命名,表明此方以天門冬為核心藥物,其他藥物皆輔助其功效,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服天門冬方》以天門冬(天門冬曬乾製成)為主藥,其主治範疇廣泛,涵蓋虛損、衰老、風濕肢體病症及外科癰瘡等,具體可歸納為以下幾類:
- 補虛抗衰:針對「虛勞絕傷、年老衰損、羸瘦」,強調其補中益氣、延年益命的功效,並能改善白髮、齒落等衰老徵象。
- 祛風除痹:主治「偏枯不遂、風濕不仁、冷痹」,反映其通行經絡、緩解肢體麻木拘急的作用。
- 消散積聚:用於「心腹積聚」,顯示古人認為其能調和氣血,化解體內病理產物。
- 解毒療瘡:對「惡瘡癰疽腫癩疾、周身膿壞、鼻柱敗爛」等嚴重皮膚瘡瘍有效,可能取其清熱養陰、生肌斂瘡之性。
- 調補官竅:改善「陰痿耳聾、目暗」,反映其滋陰潤燥、補益精血的功能。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本方以單味天門冬為主,或配伍松脂、蜜、胡麻等輔助藥,其設計基於以下中醫理論:
天門冬性味功用:
- 性甘寒,歸肺腎經,傳統用於滋阴潤燥、清肺降火。《神農本草經》列為上藥,稱其「主諸暴風濕偏痹,強骨髓,殺三蟲,去伏屍」,與本方主治高度契合。
- 現代研究顯示,天門冬含有多醣、皂苷等成分,具抗氧化、免疫調節作用,或可解釋其抗衰老、愈瘡功效。
配伍增強藥效:
- 松脂:苦溫,能祛風燥濕、生肌止痛,與天門冬寒溫相制,適用於風濕痹證及瘡瘍。
- 白蜜、胡麻:甘潤補中,胡麻益精血,蜜能緩和藥性並矯味,共同增強滋補效果,尤適於虛損證。
- 大豆黃末:可能取其健脾利濕、解毒之性,輔助天門冬調和氣血。
劑型設計原理:
- 散劑(搗下篩):便於吸收,適用於虛勞日久需緩圖者。
- 蜜丸或煎膏:丸劑緩釋藥力,煎膏濃縮藥效,配伍胡麻、蜜更增潤補之效,適合精血虧虛或需長期服藥者。
總結
此方以天門冬為核心,通過單用或配伍潤補之品,實現滋陰潤燥、補虛通絡、解毒生肌的綜合效果。其廣泛主治反映古人對天門冬「補而不滞」特性的靈活運用,尤其重視對虛損兼夾風濕、瘀毒等複雜病機的調理。
傳統服藥法
天門冬(曬乾)。
補中益氣,愈百病,白髮變黑,齒落復生,延年益命。
上藥搗下篩。
每服方寸匕,食後服,日3次,可至10服。小兒服尤良。與松脂若蜜丸服之益善。或搗取汁,微火煎取5鬥,下白蜜1鬥,胡麻炒末2升,合煎,攪之勿息,可丸即上火,下大豆黃末和為餅,徑3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服天門冬方, 出處:《千金》卷二十七。 組成:天門冬(曬乾)。 主治:補中益氣,癒百病,白發變黑,齒落復生,延年益命。主治:虛勞絕傷,年老衰損,羸瘦,偏枯不遂,風濕不仁,冷痹,心腹積聚,惡瘡癰疽腫癩疾,重者周身膿壞,鼻柱敗爛,陰痿耳聾,目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