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熟二地湯

生熟二地湯

SHENG SHU ER D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三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8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心經 33%
腎經 16%
肺經 16%
肝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生熟二地湯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之功效。其清熱涼血之性,可有效緩解熱證所致的出血、發熱、口渴等症狀,而滋陰之性則有助於改善陰虛體質,滋養陰血。
  2. 配合熟地黃: 生熟二地湯中同時含有熟地黃,熟地黃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之功效。生地黃與熟地黃搭配使用,可取長補短,既能清熱涼血,又能補血滋陰,更能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生熟二地湯中包含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血滋陰:熟地黃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填精益髓的功效。其藥性較生地黃溫和,更適合陰虛血少、精血虧虛者使用,能溫而不燥,滋陰而不寒,更好地改善因血虛所致的頭暈、面色蒼白、心悸、失眠等症狀。
  2. 溫腎助陽:熟地黃能溫補腎陽,改善腎陽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等症狀。生熟二地湯中,熟地黃配合其他溫腎助陽藥物,可達到溫腎壯陽、補益精血的功效,尤其適合腎陽虛、腎陰虛兼見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生熟二地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咯血」之證,其關鍵病機為「腎氣上逆」。古代醫家描述其症特徵為:血非突然咳出,必先因咳嗽不已,覺喉下氣逆難止,待咯出血後方覺舒緩。此乃腎陰虧虛,虛火上炎,灼傷肺絡,致血隨氣逆而咯出。生地、熟地雙用,意在滋腎陰、降虛火,從根本調攝腎氣,使血歸經。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生地(2兩):性寒味甘苦,歸心、肝、腎經,長於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此處用之清降腎中虛火,兼滋陰以固本,防止陰虛火旺進一步灼絡動血。

  2. 熟地(2兩):性微溫味甘,歸肝、腎經,專補精血、填腎陰。與生地相配,一清一補,既可化解生地寒涼傷胃之弊,又能增強滋養腎陰之效,使陰足則火自潛,氣逆得平。

邏輯推理與方義

  • 滋陰降火為核心:咯血因腎陰不足,虛火上炎,逆犯肺金。二地配伍,標本兼治,熟地填補腎精以治本,生地涼血制火以治標,共奏「補陰抑火」之功。
  • 血證從腎論治:此方體現「腎主納氣」思想,腎虛不納則氣逆,氣逆則血隨上溢。雙地補腎攝氣,使氣降血止。
  • 藥對簡效專一:全方僅兩味,力專效宏,集中滋腎陰、清虛熱,符合中醫「治血先治火,治火先治陰」原則,尤宜於陰虛火動之輕證咯血。

總結
生熟二地湯透過腎陰雙補、清熱涼血,調和陰陽以平氣逆,適用於腎陰虧虛、虛火上衝之咯血,症見咳嗽引動、氣逆咯血、舌紅少苔等。其組方邏輯體現了中醫「同病異治」中,從腎論治咯血的獨特思路。

傳統服藥法


生地2兩, 熟地2兩。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咳血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嗽

相同名稱方劑


生熟二地湯, 出處:《辨證錄》卷三。 組成:生地2兩,熟地2兩。 主治:咯血。血不驟出,必先咳嗽不已,覺喉下氣不能止,必咯出其血而後快。此爲腎氣之逆。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