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真人明目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項藥理作用:
- 滋陰養血,清熱涼血: 生地黃味甘苦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養血、清熱涼血的功效。其性寒,能清熱解毒,又能滋陰潤燥,適用於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由肝火上炎或血虛生風所致的眼病。
- 滋陰降火,益腎明目: 生地黃能滋陰降火,益腎明目。肝開竅於目,腎水滋養肝木,腎虛則肝火上炎,導致目赤腫痛、視力下降等症狀。生地黃滋陰補腎,能從根本上改善眼部微循環,促進視力恢復。
真人明目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是因為其補腎陰、益精血的功效。
熟地黃性溫,味甘,歸腎、肝經,可滋陰補血,填精益髓。對於肝腎陰虛所致的目昏、視物不清、迎風流淚、乾澀等症狀,熟地黃能滋養肝腎,改善血液循環,提高視力,達到明目的功效。
此外,熟地黃與方劑中的其他藥材如枸杞子、菊花等,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補腎益精、滋陰明目的作用,達到治療目疾的效果。
真人明目丸中加入花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通經絡,散寒止痛:花椒性溫,入肝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眼睛若因寒邪侵襲而致視力模糊、眼痛等症,花椒可溫散寒邪,通暢經絡,從而達到明目的效果。
- 祛風除濕,止癢消腫:花椒亦具有祛風除濕、止癢消腫的功效。若眼部因風濕邪氣侵襲而致眼瞼腫痛、瘙癢等症,花椒可祛除風濕,止癢消腫,改善眼部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真人明目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目昏多淚」,乃古醫記載之典型眼疾症狀,多因肝腎陰虛、精血不足,或風邪上擾所致。其描述案例中,江陵傅氏因家貧勞碌、肝腎虧耗,遂見目視昏矇、淚出不止,服用此方後「夜能視物」,顯示其具備滋養肝腎、補精益血而明目之效。
組成藥物分析與治療原理
1. 生地黃
- 性味歸經:甘苦寒,入心、肝、腎經。
- 功效:滋陰涼血,清熱生津。
- 作用解析:肝開竅於目,若肝陰不足,虛火上炎,可致目澀昏花。生地黃滋陰降火,清肝經虛熱,從根本緩解目昏燥澀之因。
2. 熟地黃
- 性味歸經:甘微溫,入肝、腎經。
- 功效:補血養陰,填精益髓。
- 作用解析:與生地黃相配,一涼一溫,共奏滋養肝腎之效。熟地黃專補精血,《本草綱目》謂其「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內傷不足」,能改善因精血虧虛所致之視力模糊、淚液失固。
3. 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
- 性味歸經:辛熱,入脾、胃、腎經。
- 功效:溫中散寒,下氣開鬱,兼有明目之效。
- 作用解析:
- 辛散通竅:川椒辛溫,能散頭面風邪,疏通目竅氣機,緩解風邪鬱滯所致之多淚。《神農本草經》載其「主風邪氣,溫中,明目」。
- 反佐陰藥:生地黃、熟地黃滋膩易滯氣,川椒之辛散可助脾胃運化藥力,使補而不滯;其溫性亦能制約二地之寒涼,避免過傷陽氣。
配伍邏輯與協同作用
- 滋養肝腎為本:二地合用,補益肝腎精血,固其根本,解決「目昏」之虛證基礎。
- 祛風開竅為標:川椒辛散通絡,針對「多淚」之外在風邪或氣機不暢,標本兼治。
- 升降相因:生地黃清降虛火,熟地黃填補下焦,川椒溫升辛散,三藥配伍使氣血調和,目得精血濡養而視物清明。
劑型與服法意義
- 蜜丸緩補:煉蜜為丸,取其甘緩滋潤之性,助藥力持久發揮,尤適於肝腎不足之慢性調理。
- 鹽米飲送服:鹽鹹入腎,米飲和胃,二者引藥入下焦,強化滋補肝腎之效。
總結
此方以「補肝腎、祛風明目」為核心,生地黃、熟地黃補益陰血以治本,川椒散邪通竅以治標,藥簡力專,對肝腎陰虛兼風邪擾目之「目昏多淚」證候頗具療效。
傳統服藥法
生地黃、熟地黃、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等分。
明目。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空心鹽米飲送下。
目昏多淚 江陵傅氏,目昏多淚,家貧鬻紙為業,性喜雲水,見必邀迎。一日,有客方巾布袍過之,授以此方治目,如方修服,不一月目明,夜能視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真人明目丸, 出處:《醫方考》卷五。 組成:生地黃、熟地黃、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等分。 主治:明目。主治:目昏多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