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儀膏

兩儀膏

LIANG YI G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8.0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3%
肺經 16%
脾經 16%
肝經 16%
腎經 16%
心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兩儀膏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扶正: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兩儀膏多用於氣虛、血虛、陽虛等症狀,人參可補益元氣,扶正祛邪,提升機體免疫力,從根本上改善病症。

2. 協調藥性: 兩儀膏中多含有其他寒涼藥性藥材,人參的溫補作用可以中和寒涼之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而傷及正氣,使藥效更趨平和,更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兩儀膏中包含熟地黃,主要原因有二:

1. 補益精血: 熟地黃為滋陰補血要藥,能補益腎精,滋養肝血,對於陰虛血虧、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兩儀膏主要用於治療陰虛陽亢所致的症狀,而熟地黃的滋陰補血功效可以有效地平衡陰陽,使陽氣不至於過於亢盛。

2. 促進藥效: 熟地黃性潤,能使藥性更易滲透,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兩儀膏中的其他藥物,如黃柏、知母等,性寒燥,與熟地黃配伍,可以起到滋陰潤燥、平衡寒熱的作用,使藥效更佳。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兩儀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精氣大虧,諸藥不應」之證,屬陰陽兩虛、真陰耗損之症。其核心病機在於:

  1. 陰精虧極,精不化氣:真陰不足,無法生化陽氣,導致陰陽俱虛,常見於久病、過度勞損或誤用克伐藥物(如過度攻邪、辛燥傷陰)後。
  2. 虛在陰分而氣不攝:陰虛為主,陽氣亦隨之衰弱,出現形體羸瘦、精神倦怠、咳嗽無力等虛損表現。
  3. 未至大病而素覺陰虛:平素陰虛體質,稍勞即感不支,需滋陰填精以固本培元。

此膏方以「調元扶虛」為宗旨,通過滋陰補氣,使陰生陽長,恢復人體根本。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核心藥物配伍

  1. 人參(半斤或4兩)

    • 大補元氣,益脾肺之氣,助陽生陰。氣足則能推動陰精化生,解決「精不化氣」之弊。
    • 與熟地相配,避免單用熟地滋膩礙胃,形成「氣陰雙補」格局。
  2. 熟地黃(1斤)

    • 滋腎填精,補益真陰,針對陰血枯竭之證。其用量倍於人參,彰顯「陰為陽之基」的治療思想。
    • 與人參一陰一陽,共奏「兩儀(天地陰陽)」之效,平衡人體陰陽。

(二)加減運用

  • 勞損咳嗽多痰,加貝母4兩
    若陰虛兼肺燥痰黏,貝母潤肺化痰、清熱散結,防熟地之滋膩助痰,同時針對虛勞咳嗽之標症。

(三)製法與服法深意

  1. 桑柴文武火煎藥
    • 桑柴火性溫和,能引藥入肝腎;文武火交替,使藥物有效成分緩釋,契合虛證需「慢補」的特性。
  2. 重湯熬膏加白蜜
    • 重湯(隔水加熱)避免焦化,保留藥性;白蜜甘潤補中,助膏方滋養脾胃,增強吸收。
  3. 白湯點服
    • 以溫水化服,避免寒涼傷陽,符合「陰中求陽」之理。

三、治療原理總括

兩儀膏以「陰陽互根」為理論基礎:

  • 陰陽並補,以陰為主:熟地填補下焦真陰,人參助氣化陰,使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
  • 劑型設計:膏方緩圖,適用於慢性虛損,避免湯劑峻補之偏弊。
  • 標本兼顧:主藥固本,加貝母治標,體現「虛勞咳嗽」的靈活辨證。

此方適用於真陰虧耗累及陽氣之證,通過陰陽雙調,恢復人體自和之機。

傳統服藥法


人參半斤或4兩,大熟地1斤。
若勞損咳嗽多痰,加貝母4兩。
調元。扶虛。
上藥,用好甜水或長流水十五碗,浸一宿,以桑柴文武火煎取濃汁。若味有未盡,再用水數碗,煎滓取汁,並熬稍濃,乃入瓷罐重湯熬成膏,入真白蜜四兩或半斤,收之。
每以白湯點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兩儀膏,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人參半斤或4兩,大熟地1斤。 主治:調元。扶虛。主治:精氣大虧,諸藥不應,或以克伐太過,耗損真陰,虛在陰分而精不化氣者,或未至大病而素覺陰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