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雨益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 滋陰補血: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雨益湯主要用於治療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耳鳴、頭暈等症,而熟地黃恰好能夠補益腎陰,改善因腎虛導致的血液虧虛症狀。
- 溫陽固精:熟地黃性溫,能夠溫補腎陽,並輔助其他藥材固精止遺。雨益湯中加入熟地黃,能更好地發揮溫陽固精的作用,提升整體療效。
總而言之,熟地黃在雨益湯中扮演着滋陰補血、溫陽固精的重要角色,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以達到治療腎虛的目的。
雨益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益血: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生津、補血安神之功效。雨益湯主治脾虛氣弱、氣血不足所致的症狀,人參可補氣益血,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症狀。
- 扶正祛邪: 人參可扶正固本,增強機體抵抗力,對一些邪氣入侵導致的病症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雨益湯所治病症中,往往伴有正氣虛弱、抵抗力下降的情況,人參可以扶正祛邪,增強治療效果。
雨益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的功效。雨益湯主要用於治療肺燥咳嗽、咽乾口渴等症,麥門冬可以滋潤肺燥,緩解咽喉乾燥,促進津液生成,從而達到潤肺止咳的效果。
- 清熱降火:麥門冬還具有一定的清熱降火作用。對於一些因熱邪內擾導致的咳嗽、口渴等症,麥門冬可以清熱瀉火,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雨益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肺腎火盛,皮毛出血」,屬虛火亢盛、陰血耗傷之證。肺主皮毛,腎主藏精,若肺腎陰虛,虛火上炎,灼傷脈絡,可致血不循經而外溢,見皮膚出血(如紫斑、肌衄等)。病機關鍵為「陰虛火旺」,故治法需滋陰降火、益氣攝血兼止血。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熟地(2兩)
- 為君藥,甘溫滋膩,專補腎陰、填精血。《本草綱目》謂其「滋腎水,封填骨髓,利血脈」,能從根本上滋養肺腎之陰,潛降虛火,為治本之藥。
人參(1兩)
- 為臣藥,大補元氣,益肺健脾。氣足則能攝血,防止陰血外溢;且「陽生陰長」,人參助熟地化生陰血,兼防熟地滋膩礙胃。
麥冬(1兩)
- 為佐藥,甘寒潤肺,清心除煩。肺陰得滋則火降,水道通調以助腎陰;與熟地協同,強化金水相生(肺腎互濟)之效。
山漆(即三七,3錢)
- 為使藥,化瘀止血。《本草新編》稱其「止血之神藥」,既能直接止血,又防離經之血留瘀。少量用之,標本兼顧。
配伍特點與原理
- 滋陰為主,氣血同調:熟地、麥冬補肺腎之陰以制火,人參益氣固攝,三七止血,構建「養陰→降火→固氣→止血」的治療鏈。
- 動靜結合:熟地靜補陰血,人參動補元氣,三七活血止血,使補而不滯、止不留瘀。
- 臟腑兼顧:肺(麥冬)、腎(熟地)、脾(人參)三臟同調,契合「火盛」與「出血」的複雜病機。
總結
此方通過滋養肺腎陰液、清降虛火,輔以益氣攝血與化瘀止血,標本同治,適用於陰虛火旺迫血妄行之證,體現中醫「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的治療思維。
傳統服藥法
熟地2兩 人參1兩,麥冬1兩,山漆3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雨益湯, 出處:《醫學集成》卷二。 組成:熟地2兩,人參1兩,麥冬1兩,山漆3錢。 主治:肺腎火盛,皮毛出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