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化腎湯

加味化腎湯

JIA WEI HUA SHE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五

熱性指數

30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30.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7%
腎經 37%
心經 18%
脾經 7%
肝經
腎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化腎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腎: 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之功效。腎主藏精,精血同源,腎陰不足會導致精血虧虛,而熟地黃能滋補腎陰,改善腎臟功能,從根本上解決腎虛問題。
  2. 溫陽補虛: 加味化腎湯主要治療腎陽虛證,而熟地黃不僅能滋陰補腎,也能溫補腎陽。熟地黃性溫,能溫煦腎陽,改善腎陽虛導致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軟等症狀,使腎陽得到溫補,促進腎氣的恢復。

加味化腎湯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原因在於其補腎固精、澀精止遺的功效。

山茱萸性溫,味酸甘,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澀精氣的作用。對於腎虛精虧、遺精滑精、腰膝酸軟、盜汗、耳鳴等症狀,山茱萸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加味化腎湯以補腎益精為主要功效,而山茱萸的補腎固精之效,正好與方劑的整體作用相輔相成,有助於增強方劑的療效。

加味化腎湯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溫陽補腎: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經,具有溫陽補腎、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腎陽不足、腰膝酸冷、陽痿早洩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二、 助藥力: 肉桂性溫燥,能助其他藥物發揮藥效,並起到溫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使藥力更易到達病竈,提高療效。

因此,在加味化腎湯中加入肉桂,既能溫補腎陽,又能助藥力,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加味化腎湯中加入巴戟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陽: 巴戟天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溫陽散寒、利水消腫的功效。加味化腎湯主要針對腎陽虛衰所致的陽痿早洩、腰膝酸軟、小便頻數等症狀,而巴戟天的補腎壯陽作用能有效改善這些症狀。
  2. 溫腎助陽: 化腎湯本身偏寒涼,加入巴戟天可以溫補腎陽,避免寒涼之性損傷腎陽,使藥效更為平和溫和,更加適宜腎陽虛弱者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腎中無火」所致之嘔吐,特徵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飲食後隔日乃至三日後盡吐。此症狀屬中醫「反胃」範疇,與腎陽虛衰、命門火弱相關。腎陽虛則無法溫煦脾土,脾胃失於腐熟運化,水穀不化而反逆,故見遲延性嘔吐。古代醫家認為,此證關鍵在於腎火衰微,非單純脾胃虛弱,故需溫補腎陽以治本。


組成與方義邏輯推理

  1. 熟地(二兩)

    • 為君藥,味甘性微溫,入肝腎經,滋補腎精。腎精充足則可化生腎氣,奠定陽氣生發之基。用量獨重,強調填精為溫陽之基礎,符合「陰中求陽」之法。
  2. 山茱萸(一兩)

    • 輔助熟地補益肝腎,酸收固澀,能斂腎氣、防止精微外泄。與熟地協同,補而不散,針對腎虛不攝之病機。
  3. 肉桂(三錢)

    • 辛甘大熱,溫補命門之火,為溫腎陽之要藥。其性下行,能引火歸元,直接助腎陽以蒸化水穀。用量輕於熟地,避免燥烈傷陰,體現「少火生氣」之旨。
  4. 巴戟天(五錢)

    • 甘溫入腎,助肉桂溫腎陽,兼能祛下焦虛冷。其性溫潤不燥,補陽而不耗陰,與熟地相配,陰陽並調。

配伍特點

  • 陰陽雙補,以陽為主:熟地、山茱萸滋陰填精,肉桂、巴戟天溫補腎陽,結構上「陰中涵陽」,符合「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之理。
  • 標本兼治:補腎精以治本(熟地、山茱萸),溫腎火以治標(肉桂、巴戟天),共奏溫腎化氣、止嘔降逆之效。

治療原理推論

腎陽虛衰→火不暖土→脾胃虛寒→穀食不化→上逆為嘔。此方通過:

  1. 溫補命門:肉桂、巴戟天直接提振腎陽,恢復脾胃蒸腐功能。
  2. 固攝腎氣:山茱萸防腎氣耗散,熟地滋陰以載陽,使陽氣得以持續溫煦。
  3. 協同止嘔:腎陽得補,中焦自溫,水穀得以正常運化,嘔吐自止。

總結

此方以「補腎火」為核心,配伍精當,適合腎陽虛導致之慢性虛寒性嘔吐。其組方邏輯緊扣「腎為胃關」之理論,強調腎陽對脾胃功能的根本影響,可視為溫腎止嘔之經典思路。

傳統服藥法


熟地2兩, 山茱萸1兩, 肉桂3錢, 巴戟天5錢。
水煎服。2劑吐輕,10劑痊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2. 本方有溫燥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3.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化腎湯, 出處:《辨證錄》卷五。 組成:熟地2兩,山茱萸1兩,肉桂3錢,巴戟天5錢。 主治:腎中無火,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或食之1日至3日而盡情吐出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