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水湯

HANG SHU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九

熱性指數

36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36.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7%
肝經 27%
心經 18%
脾經 18%
肺經 8%
腎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行水湯中加入熟地黃,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

行水湯以利水消腫為目的,熟地黃性滋潤,看似與之相悖。然而,熟地黃入腎經,能補腎陰,而腎主水,腎陰不足會導致水液代謝失衡,出現水腫。熟地黃補腎陰,能改善腎臟功能,促進水液代謝,從而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

此外,熟地黃還有滋陰生血的作用,能改善因氣血不足導致的水腫。因此,熟地黃在行水湯中,並非單純的滋潤之物,而是透過補腎陰、滋陰生血等作用,起到協調水液代謝,促進利水消腫的效果。

行水湯中包含巴戟天,主要源於其利水消腫、補腎壯陽之功效。

巴戟天性溫,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溫腎壯陽、利水消腫之效。行水湯主要用於治療水濕內停、脾腎陽虛所致的肢體浮腫、小便不利、腰膝酸軟等症狀。

巴戟天在行水湯中起到溫陽利水、補腎壯陽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以達到祛濕消腫、改善水腫的療效。

行水湯中加入茯神,主要基於其利水滲濕、寧心安神之效。

茯神味甘、性平,入心、脾、腎三經。其利水滲濕作用,可協助水液代謝,排除體內多餘水分,緩解水腫;而寧心安神作用,則能穩定心神,緩解因水濕困脾、心神不安所致的失眠、心悸等症狀。

因此,行水湯中加入茯神,可協同其他藥物,更有效地利水滲濕,並兼顧心神安寧,提升整體療效。

行水湯中加入芡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腎止瀉:芡實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固腎止瀉之效。行水湯多用於治療水濕停滯、脾腎陽虛所致的浮腫、腹瀉等症。芡實能固腎氣、補脾陽,有助於止瀉止水,防止水液外滲,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
  2. 健脾益氣:芡實亦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水液代謝,從而改善水腫,提高機體抵抗力。行水湯中加入芡實,可起到健脾益氣、固腎止瀉的雙重作用,更全面地治療水濕停滯所致的病症。

行水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利水: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膀胱經,具有溫陽利水之效。對於脾腎陽虛、寒濕內盛導致的水腫,肉桂可溫腎陽、化寒濕,促進水液代謝,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
  2. 溫通心陽:肉桂能溫通心陽,改善心氣虛弱、心陽不振導致的氣短、心悸等症狀。對於某些水腫伴隨心氣虛弱者,肉桂可溫補心陽,促進氣血運行,利水消腫。

總之,行水湯中加入肉桂,旨在溫陽利水、溫通心陽,以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主治功效


行水湯主治功效分析

行水湯,源自陳士鐸《辨證錄》,主治小便閉結之症,其特點在於「小便閉結,點滴不通,小腹作脹,然而不痛,無煩躁悶亂之形,口舌不乾渴者」。此與一般陽虛或陰虛導致的小便不利有所不同,更側重於一種特殊的陰陽失調狀態。

方中藥物組成及其治療原理如下:

  • 熟地黃 (二兩): 方中君藥。熟地黃為滋陰補腎要藥,其滋陰之力強大,能補益腎精,填補腎陰之不足。文中陳士鐸提到「人有小便不通……誰知是陰虧之至乎」,正指出了此症的根本病機在於陰液虧虛。熟地黃在此不僅僅是單純的滋陰,更是為其他藥物提供了一個滋潤的環境,使藥力得以更好地發揮。

  • 巴戟天 (一兩): 佐藥。巴戟天具有壯陽固精、補腎強骨的功效。其溫補腎陽,能促進水液代謝,並與熟地黃相配,起到陰陽雙補的作用。此處並非單純的溫陽,而是以溫補腎陽來協調陰液的不足,避免單純滋陰而導致陽氣更虛。

  • 茯神 (一兩): 佐藥。茯神具有安神定志、利水消腫的功效。其能寧心安神,緩解因陰虛導致的焦慮不安等情緒,並利水消腫,輔助排出體內滯留的水液。從臨牀表現「小腹作脹,然而不痛,無煩躁悶亂之形」來看,茯神在此的作用不可忽視。

  • 芡實 (一兩): 佐藥。芡實健脾止滯,固腎養心。其能健脾益腎,固澀精氣,進一步鞏固腎的陰陽平衡。脾腎同源,脾健則腎強,芡實的加入,使整體的治療更為全面。

  • 肉桂 (二錢): 佐藥。肉桂溫陽散寒,暖肝調經。少量肉桂的加入,並非為了大熱攻邪,而是溫煦腎陽,促進氣血運行,使水液的代謝更加順暢。此處肉桂用量甚少,起到了溫而不燥的作用,避免了單純滋陰可能導致的陽氣虛衰。

陳士鐸在《辨證錄》中將此方譽為「水中補火之聖藥」,精妙地闡述了方劑的治療機理。所謂「水中補火」,是指在滋陰補腎的基礎上,適度溫補腎陽,使陰陽互根,互為資生。此法避免了單純的滋陰或溫陽,而是採取陰陽雙補的策略,更符合此種特殊的小便閉結的病機。

總而言之,行水湯通過滋陰補腎、溫陽利水,達到平衡陰陽,促進水液代謝的目的,治療因陰虛而導致的小便閉結,尤其適用於小腹脹滿而不痛,無煩躁口渴等症狀者。其治療精髓在於「水中補火」,陰陽並補,相輔相成,而非單純的瀉火或滋陰。

傳統服藥法


熟地2兩,巴戟天1兩,茯神1兩,芡實1兩,肉桂2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本方有溫燥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行水湯, 出處:《辨證錄》卷九。 組成:熟地2兩,巴戟天1兩,茯神1兩,芡實1兩,肉桂2錢。 主治:小便閉結,點滴不通,小腹作脹,然而不痛,無煩躁悶亂之形,口舌不乾渴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