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寧湯

QING NI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二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0%
肝經 21%
心經 16%
脾經 14%
肺經 9%
胃經 7%
腎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清寧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有兩個原因:

  1. 滋陰補血:熟地黃為滋陰補血之要藥,能滋養肝腎陰血,而清寧湯主要針對陰虛內熱所致的病症,如頭暈耳鳴、口乾咽燥、心煩失眠等。熟地黃能補益陰血,改善陰虛之症,從根本上緩解病症。
  2. 調和藥性:清寧湯中其他藥物如石膏、知母等偏於寒涼,容易傷及脾胃。熟地黃性微溫,能起到調和藥性、保護脾胃的作用,避免寒涼藥物對脾胃的損傷,提高藥效。

清寧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其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

麥門冬味甘、微苦,性寒,入肺、心經。其性寒涼,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且能滋陰生津,緩解心煩口渴等症狀。因此,在清寧湯中,麥門冬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滋陰潤肺、寧心安神的效果,適用於肺熱津傷、心煩口渴、失眠多夢等症狀。

清寧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斂肺止咳:五味子性酸收斂,入肺經,具有斂肺止咳、固精止瀉的功效。對於因肺氣虛弱、津液不足引起的咳嗽、咳喘等症狀,五味子可以起到收斂肺氣、固護津液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起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2. 滋陰補腎:五味子入腎經,具有滋陰補腎的作用。對於腎陰虛引起的腰膝酸軟、盜汗、遺精等症狀,五味子可以起到滋養腎陰、固澀精氣的作用,進一步增強清寧湯的補益功效。

清寧湯中加入芡實,主要基於其固腎澀精、補脾止瀉的功效。

芡實為芡實的種仁,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其具有固腎澀精之效,能收斂固澀腎氣,止遺精、滑精、早泄等症。同時,芡實亦能補脾止瀉,健脾益氣,固澀腸胃,可用於脾虛泄瀉、久瀉不止等症。

因此,清寧湯中加入芡實,可起到固腎澀精、補脾止瀉,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清熱寧神、滋陰補腎之功效。

清寧湯中包含巴戟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腎陽、利水濕: 巴戟天味甘性溫,入腎經,具有補腎陽、利水濕的功效。清寧湯多用於治療腎陽虛所致的寒濕痹痛、腰膝酸軟、水腫等症,而巴戟天可溫腎陽,驅散寒濕,改善水腫,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附子、桂枝等相輔相成,達到溫陽利水、祛寒止痛的效果。
  2. 固本培元: 巴戟天除了溫腎陽、利水濕,還有固本培元的功效,可增強機體免疫力,有助於改善患者體質,提升治療效果。這與清寧湯整體調理脾腎、扶正祛邪的功效相一致。

清寧湯中加入菟絲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固精:菟絲子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益精、固精縮尿的功效。對於腎虛所致的遺精、滑精、早泄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滋陰潤燥:菟絲子亦可滋陰潤燥,緩解腎陰不足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暈耳鳴等症狀。

因此,清寧湯中加入菟絲子,可以更好地發揮補腎固精、滋陰潤燥的作用,達到治療腎虛相關病症的效果。

主治功效


「清寧湯」是一種中醫方劑,主要由熟地黃、麥門冬、五味子、芡實、巴戟天、菟蕬子等中藥組成。

熟地黃性味甘涼,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血虛、陰虛、腎虛等症狀。

麥門冬性味甘寒,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肺燥、肺陰虛、心陰虛等症狀。

五味子性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肺氣虛、腎氣虛、遺精早洩、盜汗、口乾咽燥等症狀。

芡實性味甘澀平,具有固澀收斂、止瀉、固崩止帶、補中益氣、補腎、補血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洩瀉、崩漏、帶下、遺精、滑精等症狀。

巴戟天性味甘、微苦,具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補氣、散風寒、止咳化痰、降氣、強筋骨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腎虛陽痿、遺精早洩、腰膝酸軟、風寒濕痹、關節痠痛、痰多氣喘、胸悶氣短、降氣止痛等症狀。

菟蕬子性味甘、微苦,具有補腎、益肝、明目、壯陽、止瀉、補虛陰、益精血、充津液、通經絡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陽痿遺精、小便頻繁、腰膝酸軟、目昏耳鳴、久瀉不止、陰虛內熱、虛熱泄瀉等症狀。

「清寧湯」是中醫方劑中治療陰虛中風的經典方劑,具有清熱解毒、養陰生津、補氣益血、補腎壯陽的功效,可有效治療陰虛中風引起的抽搐、口眼歪斜、言語不利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熟地2兩,麥冬2兩,北五味3錢,芡實1兩,巴戟天1兩,菟絲子1兩。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貝爾氏癱瘓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顏面神經麻痺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清寧湯, 出處:《玉案》卷六。 組成:當歸1錢,連翹1錢,石膏1錢,黃連1錢,生地7分,麥門冬7分,玄參7分,甘草2分。 主治:汗出太多,鼻血不止。

清寧湯, 出處:《辨證錄》卷二。 組成:熟地2兩,麥冬2兩,北五味3錢,芡實1兩,巴戟天1兩,菟絲子1兩。 主治:陰虛中風。一時卒中,手足牽搐,口眼歪斜,然神思則清,言語如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