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湯

BA J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6%
腎經 26%
肺經 20%
肝經 13%
脾經 6%
胃經 6%
心經
腎經
肺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巴戟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熟地黃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之效。巴戟天性偏燥,容易耗傷陰血,而熟地黃可以滋陰潤燥,平衡巴戟的燥性,避免其過度耗損陰血,使藥性更平和。
  2. 協同增效:巴戟善於補腎壯陽,但同時也具有一定瀉火之性。熟地黃的滋陰功效可以緩解巴戟的瀉火作用,使藥性更加溫和,更能發揮補腎壯陽的功效,同時減少副作用。

巴戟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之效,可助巴戟天等藥物健脾益氣,利水消腫,使藥力更易到達病竈。
  2. 配伍增效: 巴戟天性溫,茯苓性平,二者配伍,可中和巴戟天之溫性,避免燥熱傷陰,並能相輔相成,發揮更佳的利水消腫、補腎壯陽之效。

總而言之,茯苓加入巴戟湯,不僅有助於健脾利濕,更能協調藥性,提升整體療效,使藥物更安全有效地治療疾病。

巴戟湯以巴戟天為君藥,其原因如下:

  1. 巴戟天性溫,味甘,入腎經,善於補腎陽,壯腰膝,益精氣。 方劑中加入巴戟天,旨在溫補腎陽,改善因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乏力、陽痿早洩等症狀。
  2. 巴戟天亦具利水滲濕之效,可助濕邪排出體外。 此功效有助於改善因腎虛引起的脾虛濕困,進一步增強體質,促進恢復。

因此,巴戟天在巴戟湯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既能溫補腎陽,又能利水滲濕,有效改善腎虛引起的相關症狀。

巴戟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是為了滋陰潤肺,緩解巴戟天燥熱之性。

巴戟天性溫燥,長期服用可能出現口乾舌燥、咽喉不適等症狀。麥門冬味甘性寒,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之功效,可以緩解巴戟天的燥熱之性,避免其對人體造成負面影響。

同時,麥門冬還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與巴戟天共同起到滋補腎陰、強壯筋骨的作用,使藥效更為協調。

巴戟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考量其固腎澀精、收斂止瀉之功效。

巴戟天性溫燥,擅長補腎陽,但同時也易耗氣傷陰。五味子味酸收斂,性溫平,能補腎益精,固澀止瀉,且兼具斂肺止咳之效。

因此,加入五味子可協同巴戟溫補腎陽,同時兼顧收斂固澀,平衡藥性,避免燥熱傷陰,使藥效更全面、更穏固,並提升臨牀療效。

主治功效


巴戟湯

組成

  •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巴戟天:補腎壯陽、祛風除濕、補氣、散風寒、止咳化痰、降氣、強筋骨。
  •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
  • 五味子: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

主治

  • 體質虛弱,體內的少陰之火上升,導致咽喉腫痛。

功效

  • 補腎壯陽。
  • 祛風除濕。
  • 補氣。
  • 散風寒。
  • 止咳化痰。
  • 降氣。
  • 強筋骨。

應用

  • 腎虛陽痿。
  • 遺精早洩。
  • 腰膝酸軟。
  • 風寒濕痹。
  • 關節痠痛。
  • 痰多氣喘。
  • 胸悶氣短。
  • 降氣止痛。

禁忌

  • 陰虛火旺者慎用。
  • 孕婦慎用。

總結

中藥方劑「巴戟湯」具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補氣、散風寒、止咳化痰、降氣、強筋骨之效。適用於腎虛陽痿、遺精早洩、腰膝酸軟、風寒濕痹、關節痠痛、痰多氣喘、胸悶氣短、降氣止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巴戟(去心)半兩,當歸1兩,地黃1兩,芍藥1兩,川芎1兩,大黃半兩。
上為粗末。
水煎服。以利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適用於先天虛弱,少陰之火上升,咽喉腫痛者。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滋膩礙胃。
  • 本方有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巴戟湯, 出處:《慈幼新書》卷二。 組成:熟地、茯苓、巴戟、麥冬、五味子。 主治:先天虛弱,少陰之火上升,咽喉腫痛。

巴戟湯, 出處:《潔古家珍》。 組成:巴戟(去心)半兩,當歸1兩,地黃1兩,芍藥1兩,川芎1兩,大黃半兩。 主治:從高墜下,及打撲內損血閉,昏冒嗜睡,不能飲食,及臟腑不通。

巴戟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 組成:巴戟天(去心)半兩,覆盆子(炒)半兩,羚羊角(鎊)半兩,地骨皮半兩,牛膝(酒浸,切,焙)半兩,酸棗仁(炒)半兩。 主治:腎臟風冷,腰腳不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