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起廢神丹」方劑中包含麥門冬,其原因主要有二:
- 滋陰養心: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滋陰潤肺、養心安神之效。方劑中若有心陰不足、心神不寧的症狀,麥門冬能滋養心陰,安定心神,使心神安寧。
- 清熱生津:麥門冬亦能清熱生津,對於熱病津傷、口渴咽乾等症狀,具有清熱解渴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可使藥效更佳。
因此,麥門冬在「起廢神丹」方劑中,扮演滋陰養心、清熱生津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改善心神不寧、津液不足等症狀。
起廢神丹方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滋陰補血: 熟地黃味甘性溫,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此方多用於腎虛精虧、血虛頭暈、腰膝痠軟等症,熟地黃能補益腎精,改善血虛之症,從根本上提升機體功能。
- 調和藥性: 方中可能存在一些燥性較強的藥材,熟地黃的滋陰作用可以中和這些藥材的燥性,避免對機體造成損傷,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和發揮作用。
起廢神丹中包含玄參,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玄參性寒,味苦鹹,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可針對起廢神丹所治療的熱毒蘊結、神志昏迷、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病症,起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
- 滋陰降火,生津止渴: 玄參具有滋陰降火、生津止渴的功效,可緩解熱毒所致的陰虛內熱、口乾舌燥、心煩不安等症狀,有助於恢復神志、改善體質。
起廢神丹中含有五味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固腎斂精,益氣生津:五味子味酸甘,入肺、腎經,具有收斂固澀,生津止渴的作用,可補腎氣,固精氣,改善因腎虛導致的疲乏、頭暈、失眠等症狀。起廢神丹主治腎虛精虧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昏耳鳴、失眠健忘,五味子可針對性地改善這些症狀。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功效:起廢神丹中其他藥材如鹿茸、熟地黃等,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的作用,五味子與之配合,可增強補腎固精、益氣生津的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達到治療腎虛諸症的目的。
主治功效
起廢神丹方劑功效分析
陳士鐸《石室祕錄》中記載的「起廢神丹」,針對「痿症久不效者,陽明火燒盡腎水也」的病症,其組成藥物為麥門冬半斤、熟地黃一斤、玄參(原文作元參,推測為玄參)七兩、五味子一兩。此方劑的治療原理,並非單純的滋陰降火,而是基於陳氏獨特的病理觀點:陽明之火耗傷腎水,但由於肺金可藉由胃氣生發,進而滋養腎水,故即使腎水枯竭,仍有生存的可能性。 起廢神丹正是在此理論基礎上,著重於扶助肺金,間接滋養腎水,以圖恢復腎陽,緩解痿證。
方中各藥物作用如下:
麥門冬:性味甘寒,入肺、胃經,具有潤肺養陰、清心除煩的功效。此處主要作用在於滋養肺陰,增強肺金的生髮之力,間接幫助腎水恢復。 肺金的強盛,對於水液的代謝及輸布至關重要,故麥門冬在方中佔據重要地位。
熟地黃:性味甘溫,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熟地黃直接滋補腎陰,但本方並非單純依靠熟地黃來補腎水,而是以其作為輔助藥物,配合肺金的生髮作用,共同達到滋養腎陰的目的。
玄參:性味甘、苦、鹹,微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的功效。玄參在方中起到清泄餘熱、協同滋陰的作用,避免滋膩助濕,確保補益的有效性。 陽明火傷及腎水,必然伴隨一定的熱象,玄參的加入平衡了補益之性。
五味子:性味酸、甘,溫,入肺、腎、心經,具有益氣養陰、收斂止汗的功效。五味子主要作用在於斂肺氣,固護肺陰,防止肺陰耗傷,從而維持肺金生髮之力的持久性。
綜上所述,起廢神丹並非單純地以滋陰補腎為主,而是以扶助肺金,間接滋養腎水為治療策略,這體現了陳士鐸獨特的臟腑間相互關係的理解。方中四藥配合,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痿症的目的。 此方藥量較大,也反映了其對於病情嚴重程度的判斷,以及對恢復腎水功能的積極策略。 其治療原理的關鍵在於理解肺金與腎水的密切聯繫,以及透過扶正祛邪的整體觀點來治療痿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起廢神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滋陰過度,導致陽氣不足。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起廢神丹, 出處:《石室秘錄》卷一。 組成:麥冬、熟地、玄參、五味子。 主治:陽明火燒盡腎水,痿症久不效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