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髓丹

生髓丹

SHENG SUI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偏寒 (0.7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腎經 22%
胃經 17%
心經 16%
肝經 11%
脾經 5%
肺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生髓丹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滋陰補血:熟地黃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的功效。其能改善因腎精虧虛導致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等症狀,並能滋養肝血,改善面色蒼白、心悸失眠等症狀。
  2. 補益腎陰:生髓丹主要用於治療腎陰虧虛導致的各種病症,而熟地黃具有補益腎陰的作用,能滋養腎精,促進腎陰的生成,從而達到治療腎陰虧虛的目的。

生髓丹方劑中加入玄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 滋陰降火: 玄參性寒,味甘苦,入心、肺、腎經,具有滋陰降火、清熱解毒之功效。生髓丹多用於治療肝腎陰虛、虛火上炎所致的眩暈、耳鳴、視物模糊等症狀,而玄參的滋陰降火之效能可以有效改善這些症狀。

二、 涼血止血: 玄參還具涼血止血的作用,可以治療熱毒血瘀所導致的出血症狀。生髓丹中加入玄參,可以更好地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涼血止血的效果,進而改善因陰虛火旺導致的出血症狀。

生髓丹方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之功效。對於因陰虛燥熱所致的肺虛咳嗽、口乾咽燥等症狀,麥門冬能有效緩解。

2.養心安神:麥門冬亦可入心經,能養心安神,改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生髓丹常用於治療心腎不交、精血虧虛所致的虛勞、失眠、健忘等,而麥門冬的養心安神作用,有助於整體療效。

生髓丹中加入沙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滋陰潤肺:沙參味甘性涼,入肺經,能滋陰潤肺,生津止渴。生髓丹常用於治療肺陰不足、燥熱咳嗽、乾咳少痰等症,而沙參的滋陰潤肺之功,可緩解肺燥,促進津液生成,幫助緩解咳嗽症狀。

2. 補脾益氣:沙參亦入脾經,能補脾益氣,健脾和胃。生髓丹中可能存在脾氣不足的情況,沙參的補脾益氣之功,可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利於藥物的吸收和療效發揮。

生髓丹方劑中,加入菊花的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平肝明目: 菊花性涼,味甘苦,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之功效。生髓丹常用於治療肝腎陰虛、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等症,而菊花可清肝熱、降肝火,改善頭昏目眩等症狀,有助於提升藥效。
  2. 滋陰潤燥,涼血止血: 菊花還具有滋陰潤燥、涼血止血的作用。生髓丹中加入菊花,可以平衡藥性,避免燥熱之氣損傷陰液,同時也能緩解頭暈目眩伴隨的口乾舌燥等症狀,提高藥物的整體療效。

生髓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五味子,主要原因在於五味子的獨特藥效及其對生髓丹功能的輔助作用。五味子具有滋陰潤肺、補腎安心的功效,能夠增強身體的抗疲勞與抵抗力,同時也能改善肺部功能,促進呼吸系統健康。

在生髓丹的應用中,通常用於治療與腎髓不足相關的病症,如健忘、耳鳴以及體虛引起的各種症狀。五味子的成分能夠促進髓液的生成,從而強化腎髓的功能。此外,五味子所含的有機酸和醇類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於改善整體的免疫力與身體的抗壓能力,進一步提升生髓丹的療效。因此,五味子在本方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僅是滋補,更是促進生髓丹整體效能的重要成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生髓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1. 痿證:中醫所稱「痿證」,多指肢體筋脈弛緩、軟弱無力,甚至肌肉萎縮之症。病因常與肺熱葉焦、濕熱浸淫、肝腎虧虛或脾胃虛弱相關。此方所治痿證,應偏向陰虛內熱、津液不足所致之肢體萎弱。
  2. 胃火上衝:指胃熱熾盛,循經上擾,可能見口臭、牙齦腫痛、煩渴喜冷飲等症狀。此方通過滋陰降火,間接清泄胃火。

二、組成藥材與邏輯分析

  1. 熟地(2兩)

    • 主補腎陰、填精益髓,為滋養肝腎陰血之要藥。針對痿證中「肝腎不足」之根本,提供精血基礎以生髓充骨。
  2. 元參(1兩)

    • 清熱涼血、滋陰降火,善治虛火上炎。既可助熟地滋陰,又能清解胃火上衝之標症。
  3. 麥冬(5錢)、沙參(5錢)

    • 二者均入肺胃經,養陰清肺、益胃生津。此配伍呼應「肺熱葉焦」致痿的病機(見《素問·痿論》),通過潤肺益胃,保津液以濡養筋脈。
  4. 菊花(5錢)

    • 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此處用之,或取其輕清之性,引藥上行兼清頭面部胃火(如牙齦腫痛),同時防止熟地滋膩滯胃。
  5. 五味子(2錢)

    • 酸收固澀,斂肺滋腎。與麥冬、熟地協同,增強滋陰效應,並收斂浮越之火,使陰陽平衡。

三、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滋陰降火」為核心,通過多層次作用調理痿證與胃火:

  • 補腎填精:熟地為君,奠定精血基礎,結合五味子補腎斂精,改善髓海空虛。
  • 潤肺益胃:麥冬、沙參滋養肺胃之陰,解決津液輸布障礙,使筋脈得濡。
  • 清熱降火:元參、菊花清虛熱與上炎之火,標本兼治。

整體形成「金水相生」(肺腎同治)、「壯水制火」(補陰以抑陽)的配伍思維,適用於陰虛內熱型痿證合併胃火上衝者。

傳統服藥法


熟地2兩,元參1兩,麥冬5錢,沙參5錢,菊花5錢,五味2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四肢痿軟無力

相同名稱方劑


生髓丹, 出處:《醫學集成》卷三。 組成:熟地2兩,元參1兩,麥冬5錢,沙參5錢,菊花5錢,五味2錢。 主治:痿證,胃火上衝。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