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救枯丹中包含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降火:玄參味甘苦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之功效。救枯丹主要用於治療陰虛火旺所致的症狀,例如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等。玄參可清熱瀉火,滋養陰液,緩解患者的燥熱症狀,使陰液得以恢復。
- 清熱解毒:玄參亦具備清熱解毒的作用,對於一些由熱毒引起的疾病,如瘡瘍腫痛、目赤腫痛等,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救枯丹可能針對此類症狀,以玄參的清熱解毒功效,輔助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療效。
救枯丹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平肝明目:菊花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之效。救枯丹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菊花能清熱瀉火,消腫止痛,配合其他藥物,可有效緩解眼部炎症,改善視力。
- 疏散風熱,止癢消腫:菊花亦有疏散風熱、止癢消腫的功效。救枯丹中常加入菊花,用以治療因風熱上攻所致的皮膚瘙癢、紅腫等症,其清熱解毒、疏風止癢的作用,可有效緩解皮膚炎症,促進恢復。
救枯丹中加入熟地黃,主要考量其補血滋陰之效。熟地黃為地黃經蒸製而成,性溫,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的功效。
救枯丹常用於治療血虛陰虧所致的枯燥症,如口乾舌燥、皮膚乾燥、毛髮乾枯、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熟地黃的補血滋陰作用,能改善因血虛引起的乾燥症狀,同時其益精填髓功效,亦能滋養肝腎,緩解因陰虛所致的頭暈、失眠等症狀。
救枯丹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肺: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之效。救枯丹多用於治療陰虛肺燥、津液不足所致的咳嗽、口乾、咽痛、失眠等症,而麥門冬的滋陰潤肺作用可有效緩解上述症狀。
2. 養心安神:麥門冬還具有養心安神的作用,可緩解心悸、失眠、健忘等症。救枯丹中常配伍其他養心安神的藥物,如酸棗仁、柏子仁等,與麥門冬共同發揮養心安神之效。
救枯丹中包含芡實,其主要原因如下:
- 補腎固精: 芡實味甘澀,性平,入脾、腎經,具有補脾止瀉、固腎澀精之功效。對於腎虛引起的精關不固、遺精滑泄等症狀,芡實能起到補腎固精的作用。
- 滋陰養血: 救枯丹為滋陰補腎的方劑,芡實亦具有滋陰養血的功效,能補益脾腎,生津止渴,有助於改善患者的陰虛症狀,進一步達到滋陰補腎的效果。
因此,芡實作為救枯丹的組成部分,能有效地發揮其補腎固精、滋陰養血的作用,促進藥物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救枯丹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冬月傷寒,發熱口渴,譫語,時而發厥。
方劑組成: 玄參三兩,甘菊、熟地一兩,麥冬二兩,芡實五錢。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辨證奇聞》及《辨證錄》的記載,救枯丹主要用於治療冬月傷寒,症見發熱、口渴、譫語及間歇性發厥。此病機乃因冬月感受寒邪,寒邪鬱而化熱,耗傷津液,進而擾亂心神所致。
方中重用玄參,其性味苦、甘、鹹、寒,入肺、胃、腎經,具有滋陰降火、清熱涼血、解毒散結之功。在此方中,玄參擔任君藥的角色,旨在散脾胃浮游之火,清解鬱熱,直折病機。
甘菊辛、甘、苦、微寒,歸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清熱解毒之效。在此作為臣藥,協助玄參清解胃中邪熱,並能疏散風邪,緩解發熱症狀。
熟地黃甘、微溫,歸肝、腎經,為滋陰補血、益精填髓之要藥。與麥門冬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具有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之效。二者相配,滋補腎陰,養血生津,以緩解因熱邪耗傷津液所導致的口渴症狀,並能滋養肺陰,緩解燥熱。
芡實甘、澀、平,歸脾、腎經,具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濕止帶之效。在此作為佐使藥,一方面健運脾土,防止滋陰藥物過於滋膩礙脾;另一方面,芡實亦入腎經,有助於鞏固腎氣,使滋陰之力更加持久。
諸藥合用,滋陰降火與清熱解毒並施,補腎益精與健脾利水兼顧,使得「滂沱大雨,自天而降,而大地焦枯,立時優渥」,達到清熱降火、滋陰生津、袪除熱邪、恢復津液平衡的目的,進而使譫語、口渴、發厥等症狀得以解除。因此,此方被譽為「救枯丹」,確有其理。
總結:
救枯丹以滋陰降火、清熱解毒、補腎益精、健脾利水為主要治療法則,針對冬月傷寒,邪熱內盛,耗傷津液,擾亂心神之病機,達到清熱、滋陰、生津、安神的效果。其配伍精妙,君臣佐使,相得益彰,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神,是治療此類病症的有效方劑。方劑中重用玄參以清熱降火,臣以菊花清熱解毒,並用熟地、麥門冬滋陰生津,佐以芡實健脾利水,各藥物協同作用,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玄參3兩,甘菊花1兩,熟地1兩,麥冬2兩,芡實5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冬天感冒,發熱口渴,胡言亂語,時而出現四肢冰冷的症狀。陰虛火旺、口乾咽燥、小便短赤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救枯丹, 出處:《辨證錄》卷一。 組成:玄參3兩,甘菊花1兩,熟地1兩,麥冬2兩,芡實5錢。 主治:冬月傷寒,發熱口渴,譫語,時而發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