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遏汗丸中加入桑葉,主要基於其 清熱解表 和 涼血止汗 的功效。
桑葉性寒,味甘苦,入肺、肝經。其清熱解表之功,可疏散風邪,清熱解毒,適用於風熱感冒引起的發熱、汗出、口渴等症。
此外,桑葉具有涼血止汗的作用,可收斂汗液,減少汗液分泌,對於因氣虛、血虛或陰虛所致的盜汗、自汗等症有較好的療效。因此,在遏汗丸中加入桑葉,可起到清熱解表、涼血止汗,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止汗的目的。
遏汗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血,固澀止汗: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因陰虛血燥、津液虧損而導致的盜汗、自汗,熟地黃能滋養陰血,固澀津液,從根本上緩解汗出不止的症狀。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熟地黃在遏汗丸中與其他藥物配伍,例如黃芪、白芍等,共同發揮固表止汗、滋陰補血的功效。熟地黃的加入,能使藥效更加全面,提高治療效果。
遏汗丸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其收斂固澀及益氣生津的功效。
五味子味酸甘,入肺、腎經,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止汗的功效。對於因氣虛、津虧而導致的汗出不止,五味子能通過益氣生津,收斂固澀,起到止汗的作用。同時,五味子還有潤肺止咳的功效,可以輔助治療因肺虛而導致的汗出。
因此,遏汗丸中加入五味子,可以有效地治療因氣虛、津虧、肺虛等原因導致的汗出不止,達到止汗固澀、益氣生津的療效。
遏汗丸方中加入麥門冬,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滋陰生津: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經,能滋陰潤肺,生津止渴。汗出過多常伴隨津液虧損,而麥門冬可補益津液,減少汗液過度分泌。
- 清熱降火:麥門冬亦具清熱降火之效,可緩解因體內熱盛而導致的汗出過多。某些情況下,汗出過多可能是由於熱邪熾盛所致,麥門冬的清熱功效有助於平衡體內熱量,減少汗液分泌。
主治功效
遏汗丸
方劑組成
- 麥門冬:甘、寒。入心、肺經。養陰生津、潤肺清心。
- 桑葉:苦、辛、微寒。入肺、肝經。散風熱、清肺熱、瀉肺平肝、止血涼血。
- 熟地黃:甘、微苦、寒。入肝、腎經。滋陰補血、益精填髓。
- 五味子:酸、澀、溫。入肺、腎經。斂肺止咳、澀腸固精、益氣生津、補腎寧心。
主治功效
腎陽過剩者多怒,造成陰虧腎燥,腎汗蒸騰。
方劑介紹
- 麥門冬:養陰生津,補益心氣,清肺熱、止咳。
- 桑葉:疏散風熱,清肺熱,止血涼血。
- 熟地黃:滋陰補血,益精填髓,補腎澀精。
- 五味子:斂肺止咳,澀腸固精,益氣生津,補腎寧心。
- 此方補陰,抑亢解燥。
總結 遏汗丸具有滋陰清熱,固澀益精的功效。用於腎陰不足,心腎不交,頭頂出汗,徒然使用止汗藥物,導致眼睛昏花而耳朵疼痛諸症。
參考文獻
- 《中藥學》
- 《中醫藥大辭典》
- 《中藥方劑學》
傳統服藥法
桑葉1斤,熟地2斤,北五味3兩,麥冬6兩。
滋腎清肺。
上為末,煉蜜為丸。
每日5錢或1兩,白滾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遏汗丸, 出處:《石室秘錄》卷二。 組成:桑葉1斤,熟地2斤,北五味3兩,麥冬6兩。 主治:滋腎清肺。主治:腎火有餘,腎水不足,頭頂汗出,徒用止汗之藥,以致目昏而耳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