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胃湯

DING WE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1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2%
肝經 25%
心經 22%
脾經 13%
肺經 6%
腎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定胃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源於其滋陰補血之效。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能滋陰補血,填精益髓,尤其擅長治療陰虛血虧所致的胃失和降,例如胃痛、反胃、噁心等症狀。

此外,熟地黃還能調和脾胃。脾胃虛弱,氣血不足,也會導致胃失和降。熟地黃滋補脾陰,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進而改善胃痛、反胃等症狀。因此,定胃湯中加入熟地黃,可起到滋陰補血、調和脾胃,從根本上改善胃部不適的作用。

定胃湯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固澀止瀉:山茱萸味酸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弱、中氣下陷引起的胃脘疼痛、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山茱萸能收斂脾胃,固澀腸道,起到止瀉止痛的作用。
  2. 溫補腎氣:山茱萸亦有溫補腎氣的作用,對於脾腎陽虛、脾胃不和所致的胃寒疼痛,山茱萸可以溫補腎陽,助脾陽運化,改善胃寒症狀,達到止痛的目的。

總而言之,山茱萸在定胃湯中發揮了固澀止瀉、溫補腎氣的功效,有助於治療脾胃虛弱、胃寒疼痛等症狀,使胃氣和合,達到定胃止痛的目的。

定胃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原因如下:

  1. 溫中散寒:肉桂性熱,味辛甘,能溫中散寒,助陽氣,對於胃寒引起的胃痛、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行氣止痛:肉桂能行氣活血,溫通經絡,對於胃氣不通、寒凝氣滯導致的胃痛、腹痛,有緩解作用。

定胃湯中肉桂的使用,需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及體質進行調整,避免過量使用或濫用。

定胃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益氣,和胃止嘔: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對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胃脘不適、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茯苓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消化功能,達到和胃止嘔的效果。
  2. 利水滲濕,化痰止咳: 茯苓還具有一定的利水滲濕作用,能化解脾胃濕邪,對於因濕氣停滯導致的胃脘脹滿、胸悶氣短等症狀,茯苓能起到利水滲濕、化痰止咳的輔助作用,進一步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

主治功效


定胃湯,一個由茯苓、肉桂、山茱萸和熟地黃組成的復方中藥湯劑,具有調和胃氣、益氣養陰、止嘔止吐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反胃、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等消化系統疾病。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山茱萸,性微溫、味酸澀,歸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澀精止遺、固精縮尿、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

熟地黃,性微溫、味甘,歸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綜合上述成分,定胃湯具有溫陽健脾、益氣生津、止嘔止吐的功效,適用於反胃、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等消化系統疾病。

需要強調的是,定胃湯的運用應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以確保用藥安全和療效。

傳統服藥法


熟地3兩,山茱萸3兩,肉桂3錢,茯苓3錢。
大補腎中之水火。
水煎服。一劑而吐止,十劑而病痊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脾胃虛弱、胃氣上逆所致的反胃、嘔吐。若是胃熱所致的反胃、嘔吐,則不宜使用本方。

相關疾病


嘔吐

相同名稱方劑


定胃湯, 出處:《石室秘錄》卷六。 組成:熟地3兩,山茱萸3兩,肉桂3錢,茯苓3錢。 主治:大補腎中之水火。主治:反胃,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