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生湯

兩生湯

LIANG SHE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五

熱性指數

36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36.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4%
肝經 28%
心經 23%
脾經 13%
腎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兩生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血之功效。兩生湯主要用於治療陽虛水泛,症狀包括肢體冰冷、小便清長、面色蒼白等,而肉桂的溫陽散寒作用可以溫煦脾腎陽氣,改善陽虛證狀。
  2. 助陽化氣: 肉桂能促進氣血運行,化解寒凝,有助於水液代謝和排出。兩生湯中加入肉桂,可以協同其他藥物,更好地驅散水氣,改善水腫。

兩生湯中包含附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救逆: 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補心腎的功效。兩生湯主要治療陽氣虛衰,寒凝血瘀導致的肢體厥冷、面色蒼白、脈微欲絕等症狀。附子可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患者的症狀。
  2. 助藥力: 附子與其他藥物搭配,可增強藥效。兩生湯中其他藥物如乾薑、肉桂等亦具有溫陽散寒之效,附子可助其溫陽之力,使藥效更為顯著。

兩生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兩生湯主要用於治療血虛、陰虛所致的月經不調、崩漏、帶下、不孕等症,而熟地黃恰能補益血氣,滋養陰精,緩解上述症狀。
  2. 配伍協調:熟地黃與方中其他藥材如當歸、川芎、白芍等,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滋陰養血、活血化瘀的功效。熟地黃的加入,不僅能夠提升整體補血效果,更能調節藥性,使藥效更加平和、穏定。

兩生湯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腎固精: 山茱萸味酸、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澀精氣的功效。兩生湯以溫陽化氣、固澀止遺為治則,而山茱萸可有效補腎固精,防止腎氣外泄,進而達到止遺的效果。
  2. 滋陰養血: 山茱萸還兼具滋陰養血的作用。兩生湯中的其他藥材如地黃、山藥等也具有滋陰補腎的功效,山茱萸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材,更有效地滋陰養血,改善因腎虛引起的各種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兩生湯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飲食滯留數日後盡吐」之證,屬中醫「反胃」範疇。其特徴為食物入胃後無法腐熟運化,經長時間停留後上逆而出,病機與「脾胃虛寒」「命門火衰」密切相關。此類嘔吐多伴隨完穀不化、脘腹冷痛、四肢不溫等虛寒之象,乃脾腎陽氣虧虛,無力溫煦中焦所致。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附子、肉桂為君,溫補命門火
     - 附子大辛大熱,直入少陰,補腎陽、逐內寒,為回陽救逆第一品。
     - 肉桂引火歸元,助附子溫通十二經脈,尤善暖中下二焦。兩藥相合,猶如「釜底加薪」,使命門火足則脾胃自暖。

  2. 熟地、山茱萸為臣,滋陰固本
     - 熟地用量獨重(二兩),滋補腎精,填陰以涵陽,防附子、肉桂之燥烈耗傷真陰。
     - 山茱萸酸溫斂氣,固攝下元,與熟地協作「陰中求陽」,使陽氣生發有根。

全方配伍精義
此方暗合「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之法,以附子、肉桂點燃命門之火,熟地、山茱萸為火種提供根基,形成「陰陽互濟」格局。脾胃得腎陽溫煦則運化復常,嘔吐自止。其效「一劑減半,十劑痊愈」,反映出陽氣漸復的治療節律,符合「少火生氣」的溫補理念。

引申思考
反胃一證,張景岳言「食入反出者,陽虛不能化也」,兩生湯不用白朮、茯苓等健脾藥,而直補腎陽,體現「補火生土」之高階思路,對後世治療脾腎虛寒型嘔吐具啟發性。

傳統服藥法


肉桂2錢,附子1錢,熟地2兩,山茱萸1兩。
水煎服。1劑而吐減半,再劑而吐更減,連服4劑則吐止矣,服10劑而全愈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熱的性質,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兩生湯, 出處:《辨證錄》卷五。 組成:肉桂2錢,附子1錢,熟地2兩,山茱萸1兩。 主治: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或食之一日至3日而盡情吐出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