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救腎活肝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肝腎虧虛,脾胃運化失常,水濕內停,可導致腎臟負擔加重,影響肝臟功能。白朮健脾益氣,促進脾胃運化水濕,有助於改善肝腎虛弱,減輕腎臟負擔。
- 補氣固本,扶正祛邪:白朮能補益中氣,固護正氣,有助於提升機體抵抗力,抵禦外邪入侵。肝腎虧虛,正氣不足,易受外邪侵襲,加重病情。白朮補氣固本,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有利於扶正祛邪,促進肝腎功能恢復。
「救腎活肝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補血活血,改善肝腎氣血循環: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養血潤燥的功效,能改善肝腎氣血循環,促進血液流通,有利於修復受損的肝腎組織,改善肝腎功能。
- 滋陰養血,緩解肝腎陰虛: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滋陰養血、潤燥止渴的作用。對於肝腎陰虛所導致的腰膝痠軟、頭暈目眩、口乾舌燥等症狀,當歸可以起到緩解作用,有助於恢復肝腎功能。
救腎活肝湯中加入人參,主要是基於其補氣固本的功效。
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心經,能益氣補脾、生津止渴、安神益智。腎虛則氣虛,氣虛則肝失濡養,肝失濡養則肝功能減退。
因此,救腎活肝湯中加入人參,可以補益腎氣,提高肝臟功能,從而達到救腎活肝的目的。
此外,人參還有扶正祛邪的作用,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抵抗疾病的侵襲。對於腎肝功能受損的患者,人參可以起到促進恢復的作用。
救腎活肝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腎益精:熟地黃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的功效。腎為先天之本,精血同源,腎虛可導致肝血不足,出現肝功能下降。熟地黃可補益腎精,改善腎虛狀態,進而促進肝血生成,有利於肝臟功能恢復。
二、滋陰清熱:熟地黃滋陰而不膩,可清熱而不寒,對於肝腎陰虛,出現肝火旺盛、頭暈目眩、口苦咽乾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熟地黃與其他清熱解毒藥材配合使用,可有效降低肝臟的炎症反應,促進肝功能恢復。
救腎活肝湯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固精:山茱萸味酸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澀精氣的功效。腎精不足,則容易導致肝腎虧虛,進而影響肝臟功能,因此山茱萸可補腎填精,有助於改善肝腎虛弱的症狀。
- 收斂固澀:山茱萸能收斂固澀,可防止肝腎精氣外泄,有助於改善肝腎虛損導致的遺精、滑精等症狀。
綜上所述,山茱萸在救腎活肝湯中起着補腎固精、收斂固澀的作用,對於改善肝腎虛弱引起的各種症狀有重要的作用。
「救腎活肝湯」中加入附子,主要是因為附子具有回陽救逆、溫腎壯陽之效。
腎主水,其陽氣不足則易寒凝,導致腎氣虧虛,出現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等症狀。附子性溫熱,入腎經,可溫補腎陽,驅散寒邪,改善腎虛所致的諸多症狀。
同時,肝藏血,其血運需賴腎陽溫煦,腎陽不足則肝血運行遲緩,易致肝氣鬱滯,影響肝臟功能。附子溫陽,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肝血運行,有利於肝氣疏泄,達到活肝之效。
因此,在「救腎活肝湯」中加入附子,可溫補腎陽,活血化瘀,從而達到救腎活肝之目的。
「救腎活肝湯」方劑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腎陽、助肝氣: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腎、心、肝經,具有溫腎陽、助肝氣之效。對於腎陽不足,肝氣鬱滯所致的腰膝痠冷、小便不利、腹脹脅痛等症狀,肉桂可溫補腎陽,助肝氣升發,改善腎肝功能。
- 引藥入腎,活血化瘀: 肉桂味辛,能引藥入腎,並具有活血化瘀之效。在「救腎活肝湯」中,肉桂可以引導其他藥材的藥力深入腎臟,並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腎臟的血液供應,進而達到活血化瘀、修復腎臟損傷的效果。
主治功效
救腎活肝湯主治功效分析與治療原理
主治功效
救腎活肝湯主治陰寒之邪直中腎經,進而侵犯肝經所致的危重症候。具體症狀包括:
- 兩脅作痛:肝經循行於兩脅,寒邪侵犯肝經,導致氣血凝滯,不通則痛。
- 手足指甲盡青:肝主筋,其華在爪,寒邪入肝,肝氣鬱滯,不能榮養筋脈,故指甲青紫。
- 囊縮,拽之不出,蜷曲而臥:腎主生殖,開竅於二陰,寒邪直中腎經,腎氣虛寒,收引失常,故陰囊緊縮;寒邪凝滯,經脈拘攣,故蜷曲而臥,不得舒展。
- 其餘症狀依不同醫書或有不同,例如:心痛欲死,嘔吐不納食,下利清水等等
治療原理
救腎活肝湯的治療原理主要圍繞「救腎」與「活肝」兩方面展開,其核心在於「溫陽散寒、補益肝腎」。
救腎: 由於「肝木之絕,由於腎氣之先絕」,因此治療上首先要救腎。方中重用:
-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健旺,則能運化水濕,資助腎陽。
- 人參:大補元氣,補益脾肺,安神益智。與白朮相配,加強補氣之力,以扶助腎陽。
- 熟地黃:滋陰補血,益精填髓。補腎陰以制約過燥的藥物,並滋養肝血。
- 山茱萸:補益肝腎,澀精固脫。與熟地黃相配,滋補腎陰,收斂腎氣。
- 附子:回陽救逆,溫補腎陽。溫腎陽以驅散陰寒之邪。
- 肉桂:補火助陽,引火歸元,散寒止痛。與附子相配,增強溫陽散寒之力。
這些藥物合用,溫補腎陽,驅散陰寒,使腎氣得以恢復。
活肝: 腎氣恢復後,再針對肝經症狀進行治療: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既能補肝血之虛,又能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有助於緩解兩脅疼痛。
- 其餘藥物例如附子、肉桂,有助於溫經散寒
救腎的藥物為活肝創造了條件,而活肝的藥物則進一步鞏固了救腎的效果。兩者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溫陽散寒、補益肝腎、緩急止痛的目的。
總結
救腎活肝湯以溫陽散寒、補益肝腎為主要治則,通過恢復腎氣,進而救助肝氣,使陰寒之邪得以驅散,經脈得以溫通,從而達到治療危重症候的目的。方中重用白朮、人參以健脾益氣,輔以熟地黃、山茱萸滋補腎陰,再配以附子、肉桂溫陽散寒,當歸補血活血,諸藥合用,共奏扶陽救逆、補益肝腎之功。
傳統服藥法
白朮3兩,當歸1兩,人參5錢,熟地1兩,山茱萸5錢,附子1錢,肉桂2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救腎活肝湯具有溫補腎陽、散寒通絡的功效,但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救腎活肝湯, 出處:《石室秘錄》卷六。 組成:白朮3兩,當歸1兩,人參5錢,熟地1兩,山茱萸5錢,附子1錢,肉桂2錢。 主治:陰寒直中腎經,兩脅作痛,手足指甲盡青,囊縮拽之不出,踡曲向卧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