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救敗求生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大補元氣: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功效。對於氣血虛弱、元氣衰敗之症,人參能起到強壯心臟、提高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起到「救敗」之效。
- 扶正祛邪:人參具有扶正固本的功效,能增強人體正氣,提高機體抵抗力,抵抗外邪侵襲,有助於改善病情,起到「求生」之效。
「救敗求生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回陽救逆: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對於氣血虧虛、陽氣衰敗,導致的危重症狀,如昏迷、脈微欲絕等,當歸能補血回陽,改善循環,增強生命力。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救敗求生湯常配合其他峻猛藥物使用,如附子、乾薑等。當歸能緩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並能促進藥效的發揮,使治療更安全有效。
總而言之,當歸在救敗求生湯中起到補血活血、回陽救逆,以及調和藥性的重要作用,對於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具有不可或缺的意義。
「救敗求生湯」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在於白朮具有以下功效,有助於救治危重病人:
- 健脾益氣:白朮能補脾益氣,增強機體抵抗力,對於因脾胃虛弱導致的氣血不足、元氣衰敗,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危重病人多體弱氣虛,白朮可以幫助恢復元氣,提升生存機會。
- 燥濕利水:白朮具有燥濕利水功效,可祛除體內濕邪,對於因濕邪困脾導致的脾虛水腫、痰飲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危重病人往往伴隨水腫等症狀,白朮可以幫助利水消腫,緩解病情。
因此,白朮的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功效,使其成為「救敗求生湯」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救治危重病人具有重要意義。
「救敗求生湯」方中使用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血: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之功效。對於久病體虛,氣血虧損,陰虛火旺等症狀,熟地黃可起到滋養陰血、改善血虛症狀的作用,有助於恢復元氣,增強患者抵抗力。
- 調和藥性:救敗求生湯中包含一些較寒涼的藥材,如生地黃、玄參等,熟地黃的溫性可以中和藥性,避免寒涼藥材過度損傷陽氣,達到陰陽調和的效果,使藥效更佳,更安全。
救敗求生湯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固本培元,補腎益精:山茱萸性溫,味酸甘,歸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澀精止帶之功效。對於腎氣不足、精關不固所致的遺精、滑精、尿頻等症,山茱萸可起到補腎固本、強壯精氣之效。
- 調和陰陽,平衡氣血:救敗求生湯多用於治療腎虛精虧、陰陽失衡導致的各種虛損疾病。山茱萸入腎經,可補腎陽,又入肝經,可疏肝氣,起到調和陰陽、平衡氣血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可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救敗求生湯」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脾益氣,固本培元: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脾益氣、滋陰養肺的功效。對於久病體虛、脾胃虛弱者,山藥能起到固本培元的作用,增強機體抵抗力,爲其他藥材的發揮提供基礎。
- 健脾和胃,助藥力: 山藥能健脾和胃,促進脾胃功能,幫助消化吸收,有利於其他藥材的吸收利用,提高藥效。
「救敗求生湯」中包含酸棗仁,主要因其具有 養心安神、斂汗止盜汗 之效。酸棗仁味甘酸、性平,歸心、脾經,能緩解心神不安、失眠多夢、心悸怔忡 等症狀。
同時,酸棗仁亦能收斂固澀,止汗止盜汗,對於因心氣不足、脾氣虛弱而導致的盜汗、自汗等症狀亦有改善作用。因此,酸棗仁在「救敗求生湯」中,可安定心神、緩解虛汗,有助於提升患者的生命力,故為方中重要組成藥物。
「救敗求生湯」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其強烈的回陽救逆功效。附子為溫陽救逆之要藥,具有回陽救逆、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的功效。
當患者出現陽氣衰敗、亡陽欲脫之危重症狀時,附子可溫補心陽、回陽固脫,助其恢復生機。同時,附子還可溫腎壯陽,改善腎陽虛衰所致的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等症狀,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機率。因此,附子在救敗求生湯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主治功效
救敗求生湯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記載病症
根據古籍記載,救敗求生湯主治「少婦產後半月,不慎房幃,血崩昏暈,目見鬼神」。 此症狀被描述為「惡血衝心」,但古籍作者指出其真正病因是產後過早行房,導致「心腎兩傷,不特胞胎門戶已也」,且「精泄神脫」。
病因分析
古籍作者認為,產後半月,雖然惡露已淨,但產婦氣血仍虛,胞宮尚未完全恢復,此時行房會「重傷其門戶」,導致氣血更加虧虛。而「少嬌之婦,欲心大動,貪合圖歡」則進一步加重了損傷,導致「大泄其精」,精氣耗損嚴重,進而引發「神亦隨之而欲脫」的危急情況。
症狀分析
- 血崩: 指產後陰道大量出血,是氣血大虛,不能攝血的表現。
- 昏暈: 指頭暈目眩,甚至昏厥,是氣血虧虛,不能上榮於腦的表現。
- 目見鬼神: 指出現幻覺,是心神失養,神不守舍的表現。
治療原理
古籍作者指出,此症的治療原則為「舍大補其氣與血,別無良法也」。救敗求生湯正是基於此原則組成的。
方劑組成及功效:
- 人參(三兩): 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在此方中為君藥,重用以大補元氣,固脫救逆。
- 當歸(二兩):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與人參相配,氣血雙補,加強補益之力。
- 白朮(二兩):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協助人參補氣健脾,運化水濕,防止滋膩礙胃。
- 熟地黃(一兩): 滋陰補血,益精填髓。滋補腎陰,與人參相配,氣陰雙補。
- 山茱萸(五錢): 補益肝腎,澀精固脫。收斂固澀,防止精氣進一步耗損。
- 山藥(五錢): 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健脾益氣,協同人參、白朮加強補益之力。
- 酸棗仁(五錢): 養心安神,斂汗。安神定志,治療「目見鬼神」之症。
- 附子(一錢): 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少量使用,以溫助陽氣,鼓舞氣血運行,並防止大量補益藥物滋膩礙胃。
- 川芎(五錢): 根據《辨證奇聞》與《辨證錄》,方劑中當有川芎,但用量不一。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協助當歸活血,並可引藥上行至頭目。
藥理分析
救敗求生湯重用人參大補元氣,固脫救逆,為方中主藥。配以當歸、熟地補血滋陰;白朮、山藥健脾益氣;山茱萸補益肝腎,收斂固澀;酸棗仁養心安神;少量附子溫助陽氣。全方共奏益氣養血,滋陰固脫,安神定志之功,達到「回陽於無何有之鄉,陽回而氣回矣。氣回可攝血歸神,生精續命,故暈崩止」的效果。
總結
救敗求生湯是針對產後氣血大虛,精氣耗損嚴重,出現血崩、昏暈、幻覺等危重症狀而設的急救方劑。其治療原理為大補氣血,兼以滋陰固脫,安神定志。方中重用人參,配伍多味補益藥物,旨在迅速補充產婦虧虛的氣血,挽救垂危的生命。
根據古籍記載,此方服用方法為:「水煎服。一劑神定,再劑必暈止而血亦止。否則不可救矣。倘一服見效,連服三劑,減半,再服十劑,可慶更生。」可見其藥效之迅速,但病情凶險,需及時救治方能有效。
傳統服藥法
人參2兩,當歸2兩(酒洗),白朮2兩(土炒),九蒸熟地1兩,山萸5錢(蒸),山藥5錢(炒),棗仁5錢(生用),附子1分或1錢(自制)。
補氣以回元陽,攝血以歸神,生精而續命。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溫陽散寒的功效,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救敗求生湯, 出處:《傅青主女科》卷下。 組成:人參2兩,當歸2兩(酒洗),白朮2兩(土炒),九蒸熟地1兩,山萸5錢(蒸),山藥5錢(炒),棗仁5錢(生用),附子1分或1錢(自制)。 主治:補氣以回元陽,攝血以歸神,生精而續命。主治:少婦産後半月,不慎房幃,血崩昏暈,目見鬼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