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棗仁

酸棗仁

SUAN ZAO REN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酸棗仁的傳統功效


1. 安神

酸棗仁,自古即以其安神功效聞名,歷代醫家論述甚多,其作用機理與用法亦見諸多歧見。

《神農本草經》最早記載酸棗仁能治「心腹寒熱,邪結氣聚」,暗示其具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功效,並非單純安神藥。 《本草圖經》則記載了兩種酸棗仁湯方,說明其在治療失眠方面的應用,並指出生熟用法的不同,生用治熱證,熟用治虛證。 這與《本草綱目》的觀點相呼應,《本草綱目》認為酸棗仁甘潤,熟用治膽虛失眠、煩渴虛汗等虛證,生用治膽熱失眠,指出其為足厥陰、少陽藥,而非專屬心經藥物,這點也與《湯液本草》中王好古的記載相符:「治膽虛不眠,寒也,炒服;治膽實多睡,熱也,生用。」

《本草匯言》則從五臟角度闡述酸棗仁的功效,認為其能「均補五藏」,包括心、肺、肝、腎、脾,並能治療因五臟氣虛而引起的諸多症狀,其中也包含了虛煩不寐。 《本草經疏》進一步指出酸棗仁「專補肝膽,亦復醒脾」,強調其對肝膽脾三臟的調理作用,認為其安神功效源於補益肝膽、調理脾胃,從而達到整體平衡,改善失眠。

《藥品化義》更深入地分析了酸棗仁的藥性,認為其炒熟後「香氣入脾,能醒脾陰」,故能治療思慮傷脾等症。 由此可見,歷代醫家對酸棗仁安神功效的理解,並非僅僅侷限於單純的鎮靜作用,而是更注重其整體的調理作用,根據不同證候,採用生用或熟用,以達到最佳療效。 其作用機理涉及到肝膽脾三臟的協同作用,而非單純作用於心經。

2. 補血養肝

酸棗仁,其補血養肝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與用法也頗為精妙。

《本草綱目》指出酸棗仁「甘而潤」,熟用可治療膽虛導致的失眠、煩渴、虛汗等症,生用則可治療膽熱引起的睡眠過多。 這說明酸棗仁的功效與劑型密切相關,與肝膽的虛實寒熱狀態息息相關。 其為足厥陰肝經與少陽膽經藥物,而非單純的心經藥物,這與現代醫學對肝臟在睡眠調節中的作用理解相符。

《本草匯言》則更進一步闡述,認為酸棗仁「均補五藏」,能治療因五臟氣血不足引起的各種症狀,包括肝氣不足導致的筋骨攣縮、爪甲枯折等。 這說明酸棗仁的補益作用並非侷限於肝膽,而是對全身臟腑都有裨益,從而間接地改善肝臟功能。 其「安平血氣,斂而能運」的特性,也體現了其補血養肝的機制。

《本草經疏》則從藥性入手,認為酸棗仁「專補肝膽,亦復醒脾」。 熟用酸棗仁芳香氣味入脾,能補益脾氣,脾胃功能改善後,亦利於肝臟的營養吸收和氣血生化。 這說明酸棗仁的補肝作用並非孤立存在,而是與其他臟腑功能協同作用的結果。

綜上所述,酸棗仁的補血養肝功效,並非單純的「補」,而是通過調節肝膽氣血,兼顧脾胃,最終達到整體平衡的狀態,這也體現了中醫整體觀的精髓。 不同的炮製方法和應用時機,更能體現其在治療肝膽相關疾病中的靈活性和多樣性。

3. 固表止汗

酸棗仁,其「固表止汗」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但並非其主要功效,而是其整體作用下的副效。 需理解的是,古籍中對酸棗仁功效的描述,常與其炮製方法(生用或炒用)、病症性質(虛證或實證)緊密相關。

《本草綱目》指出酸棗仁「甘而潤」,熟用可治「膽虛不得眠,煩渴虛汗之證」,這暗示了其固表止汗作用與補益肝膽、養陰斂汗相關。 因膽虛導致的汗出,是津液不足,衛氣不固所致,而酸棗仁具有滋養肝腎、益氣養陰的功效,因此能間接收斂汗液。 《本草再新》更明確地記載酸棗仁有「斂氣止汗」的作用。

《本草匯言》則從整體論的角度,說明酸棗仁「均補五藏」,其中「腠理不密,自汗盜汗」正是其治療範疇。此處的「固表止汗」,並非單純針對汗症,而是建立在整體臟腑調和的基礎上。 汗出是臟腑功能失調的表現,酸棗仁通過調和五臟,使臟腑功能恢復平衡,從而達到止汗的目的。

《本經逢原》則更精細地闡述了生熟不同的功效:「熟則收斂精液,故療膽虛不得眠,煩渴虛汗之證;生則導虛熱,故療膽熱好眠,神昏倦怠之證。」此處說明熟用酸棗仁的收斂作用更強,能更好地「固表止汗」。 但需注意,這並非酸棗仁的主要功效,而是其在治療其他病症過程中產生的附加效果。 總而言之,酸棗仁的「固表止汗」功效,是其整體調理臟腑,補益陰血,以及收斂津液等多重作用的綜合體現。

4. 清虛熱

酸棗仁,其清虛熱的功效在多部古代醫籍中有所記載,但其應用方式及機理卻有所差異。

《本草圖經》記載酸棗仁生熟運用不同,生用治膽熱好眠,熟用治膽虛失眠。其中所列酸棗仁湯方,多使用生酸棗仁,這與其治療虛證失眠的思路相符,暗示生用酸棗仁可能具有疏導、清泄虛熱的作用。

《本草綱目》則明確指出酸棗仁熟用療膽虛不得眠、煩渴虛汗,生用療膽熱好眠,認為其為足厥陰、少陽藥,而非單純的心家藥。這說明酸棗仁的清熱作用可能與肝膽經絡相關,針對不同虛實寒熱,需選擇不同的炮製方法。

《本草匯言》則從整體觀點闡述酸棗仁的功效,認為其能「均補五藏」,並列舉了多種因臟腑氣虛導致的症狀,包括虛煩不寐。此處的「虛煩不寐」並非單純的熱證,而是氣陰兩虛導致的失眠,暗示酸棗仁的清虛熱作用並非單純的清熱瀉火,而是通過益氣養陰來達到清熱的目的。

《本經逢原》則進一步闡明瞭酸棗仁生熟用法的機理:生用導虛熱,熟用收斂精液。這說明生酸棗仁可能通過疏通經絡,調節氣血運行來達到清泄虛熱的效果,而熟酸棗仁則偏向於滋陰斂汗,以緩解虛熱症狀。

綜上所述,酸棗仁的清虛熱功效並非單一作用,而是根據其炮製方法及所治療的病證而有所不同。生用酸棗仁可能偏向於疏導肝膽經絡之鬱熱,而熟用酸棗仁則更注重於滋陰斂汗,緩解因氣陰兩虛導致的虛熱症狀。 其清虛熱作用的機理,可能涉及到調節氣血運行、滋陰補虛等多個方面。 不同醫家對其功效的理解也各有側重,需結合病證進行綜合判斷。

5. 生津止渴

酸棗仁,其生津止渴的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但其作用機制與應用方式卻因典籍而異,值得深入探討。

《本草綱目》指出酸棗仁「甘而潤」,熟用能治療膽虛導致的不得眠、煩渴、虛汗等症,而生用則可治療膽熱導致的好眠。此處已點明酸棗仁的生津作用,與膽虛、膽熱這兩種不同病機相關。膽虛導致津液不足,故以熟用其甘潤之性滋養;膽熱則津液受困,故以生用清泄其熱,以達到生津的效果。

《本草匯言》則從更廣泛的角度闡述酸棗仁的功效,認為其「均補五藏」,並能改善因五臟氣虛導致的諸多症狀,其中包括虛煩不寐及煩渴等症。此處將生津止渴置於整體臟腑調和的框架下,說明其生津作用並非單一作用,而是透過整體臟腑功能的改善而達到的間接效果。

《藥品化義》進一步說明,酸棗仁炒香後,「香氣入脾,能醒脾陰」,藉此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從而達到生津的作用。這與《本草經疏》中提及「酸棗仁…亦復醒脾」的觀點相符。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功能良好,則水液代謝正常,自然能緩解煩渴等症狀。

綜上所述,酸棗仁的生津止渴功效並非單純的「潤燥生津」,而是與其整體的補益作用密切相關。其作用機制可能涉及滋養陰液、清泄肝膽之熱、以及調理脾胃運化等多個方面,具體應用方式則需根據病機的不同而有所調整,熟用以補益,生用以清熱,才能發揮其最佳療效。 不同古代醫家對其生熟用法的理解,也展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酸棗仁的現代功效


1. 免疫調節

酸棗仁的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它具有顯著的免疫調節功效。具體而言,針對小鼠實驗的研究表明,每日灌胃給予小鼠酸棗仁的石油醚-乙醚-乙醇浸膏,劑量為5g/kg,連續20天,可以觀察到以下免疫調節作用:

  • 增強細胞免疫功能: 酸棗仁能明顯提高小鼠的細胞免疫功能,表現為淋巴細胞的轉化值顯著高於對照組。淋巴細胞轉化值採用H-TdR摻入法測定,反映了淋巴細胞的增殖能力,這意味著酸棗仁可以促進淋巴細胞的活化和增殖,進而增強細胞免疫應答。
  • 促進抗體形成: 酸棗仁能明顯促進抗體的形成,使50%溶血值(HC50)顯著高於對照組。HC50是衡量血清中抗體效價的指標,越高表示抗體濃度越高,免疫保護能力越強。這表明酸棗仁可以增強體液免疫反應,提高機體對抗原的清除能力。

此外,研究進一步指出,酸棗仁和酸棗仁油均能明顯增強機體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這種免疫調節作用被認為是其抗腫瘤作用的重要機制之一。

2. 抗腫瘤

現代藥理分析顯示,中藥酸棗仁中的酸棗仁油,以 1.40 ml/kg 和 0.35 ml/kg 的劑量對小鼠進行灌胃給藥,連續給藥7天,展現出顯著的抗腫瘤作用。具體表現為,酸棗仁油能明顯延長攜帶艾氏腹水癌的小鼠的生存天數,並且生命延長率達到50%以上。這表明酸棗仁油具有抑制艾氏腹水癌細胞生長,從而延長宿主生存期的潛力。

3. 其他功效

鎮靜、安眠作用:

  • 酸棗仁及其提取物,包括水煎液、醇沈液、油乳劑、總皂甙等,均顯示出顯著的鎮靜和安眠效果。
  • 具體表現為動物的活動減少、安靜嗜睡、自主活動減少、對外界刺激的反應降低。
  • 能延長戊巴比妥鈉引起的睡眠時間,縮短入睡潛伏期。
  • 炒用和生用酸棗仁均具有鎮靜安眠作用,且效果差異不明顯。
  • 能增加慢波睡眠深睡階段的時間和頻率,延長總睡眠時間,但不影響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中的淺睡階段。
  • 可能是通過降低腦組織中單胺類神經遞質(如多巴胺、高香草酸)的含量,從而起到鎮靜作用。

心血管保護作用:

  • 能對抗多種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例如氯化鋇、烏頭鹼、氯仿等。
  • 能抑制離體蛙心率和收縮力,也抑制在體兔和豚鼠的心率、左室內壓峰值和左室內壓變化速率。
  • 對腦垂體後葉素引起的心肌缺血性心電圖變化有改善作用。
  • 能預防大鼠腎性高血壓的形成。

降血脂、降血壓作用:

  • 酸棗仁總皂甙具有降血壓作用,且可能通過中樞神經系統實現。
  • 能降低血漿腎素活性。
  • 能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其亞組分。
  • 能降低高脂飼養大鼠的血清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亞組分。
  • 酸棗仁油能降低高脂模型鵪鶉的血清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改善肝脂肪變性。

免疫調節作用:

  • 能增強小鼠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使受抑制的細胞免疫功能恢復正常。
  • 能增強小鼠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
  • 能增強小鼠遲發性超敏反應,並能拮抗環磷酰胺引起的抑制。
  • 酸棗仁多糖具有增加白細胞數的作用,能提高放射線照射後的存活率。

抗氧化作用:

  • 酸棗仁總甙能減少肝勻漿和紅細胞膜中丙二醛的含量,增加肝勻漿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
  • 生酸棗仁水煎液對內毒素所致發熱小鼠超氧化物歧化酶下降有保護作用,且效果優於熟酸棗仁。

抗腫瘤作用:

  • 能抑制荷瘤小鼠生命後期的體重增長,可能是通過抑制小鼠艾氏腹水癌的生長,使腹水減少的緣故。

其他作用:

  • 酸棗仁具有降溫作用。
  • 能對抗小鼠扭體反應,具有鎮痛效果。

4. 鎮痛

根據小鼠實驗數據,腹腔注射酸棗仁水煎液(劑量為5g/kg)顯示出鎮痛效果。具體表現為:

  • 起效時間: 鎮痛作用於注射後30分鐘開始出現。
  • 作用高峰: 在注射後2.5小時,鎮痛作用增強。
  • 持續時間: 鎮痛效果可持續3小時以上。

上述藥理分析基於熱板法試驗,熱板法常用於評估藥物的鎮痛效應,其原理是將動物放置於恆溫加熱的表面,記錄動物出現舔足、抬足等疼痛反應的時間,藉此判斷藥物是否具有鎮痛作用。酸棗仁水煎液在此試驗中表現出的鎮痛效果,說明其可能含有作用於痛覺傳遞路徑的活性成分。

5. 抗心肌缺血

根據體外研究顯示,濃度為33pg/ml的酸棗仁總皂甙,能夠顯著降低缺氧缺糖、氯丙嗪及絲裂霉素C導致的心肌細胞乳酸脫氫酶(LDH)釋放。LDH是細胞受損的指標,其釋放量增加表明細胞膜完整性受到破壞。因此,酸棗仁總皂甙降低LDH釋放,暗示其對多種因素造成的心肌細胞損傷具有保護作用,可能通過維持細胞膜的穩定性或減少細胞死亡來實現。具體而言,該研究表明酸棗仁總皂甙可能在心肌細胞層面上,發揮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6. 降壓

酸棗仁醇提物的水溶液,展現了顯著的降壓藥理活性。針對大鼠、犬和貓的實驗結果一致表明,該提物具有降壓效果。

在麻醉大鼠實驗中,靜脈注射劑量為2g/kg的酸棗仁醇提物水溶液,可在短短30秒內引發明顯的降壓反應。血壓迅速下降,平均約在10分鐘時達到最低水平,此時血壓值僅為原始水平的39.4±16.4%。具体數據显示,大鼠血压从18.4kPa降至9.6kPa,平均下降幅度高达47.8±12.5%。這項數據反映了酸棗仁醇提物在降低大鼠血壓方面具有快速且強效的作用。

7. 抗血小板聚集

酸棗仁油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功效。具體而言,研究顯示對大鼠連續灌胃酸棗仁油(劑量為 2.5ml/kg),為期五天,能夠顯著抑制由 ADP(腺苷二磷酸)誘導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反應。 這說明酸棗仁油中的活性成分可能通過影響 ADP 介導的血小板活化途徑,從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相反,酸棗肉的浸膏在此實驗中並未觀察到明顯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因此,酸棗仁油可能具有潛在的預防或治療血栓相關疾病的藥理價值。

8. 抗驚厥

酸棗仁合劑具有抗驚厥作用,能有效提高戊四唑誘發小鼠半數驚厥量 (CD50)。這表示酸棗仁合劑能夠提升小鼠對於戊四唑引發驚厥的抵抗力,延緩或抑制驚厥的發生。

此外,酸棗仁合劑也能提高咖啡因和士的寧的LD50量。 LD50是指半數致死量,提高LD50量意味著酸棗仁合劑能增加小鼠對咖啡因和士的寧這類興奮劑的耐受性,降低其毒性作用。

然而,酸棗仁合劑無法對抗硫代氨基脲和印防己毒素誘發的小鼠驚厥。同時,它也不能協同氨氧乙酸對抗印防己毒素誘發的小鼠驚厥。這暗示了酸棗仁合劑的抗驚厥機制具有選擇性,並非對所有類型驚厥都有效。

重要的是,研究結果顯示酸棗仁合劑的抗驚厥作用與腦內GABA (γ-氨基丁酸) 系統無關。這與安定(地西泮)這類傳統抗驚厥藥的作用機制不同,因為安定主要通過增強 GABA 系統的功能來發揮抗驚厥作用。這表明酸棗仁合劑可能通過其他機制,例如作用於其他神經遞質系統或離子通道,來達到抗驚厥的效果。因此,酸棗仁合劑的中樞抑制作用與安定並不完全相同。

9. 防癌抗腫瘤

酸棗仁於現代藥理研究中,其抗腫瘤功效已獲得初步證實。特別是酸棗仁油,經動物實驗顯示,對艾氏腹水癌荷瘤小鼠具有顯著的抗腫瘤作用。連續七天灌胃給藥後,能明顯延長實驗小鼠的生存天數,其生命延長率可達五成以上,有效抵抗腫瘤的發展。

此外,研究亦觀察到酸棗仁能抑制荷瘤小鼠在生命後期出現的體重不正常增加。這項作用與其抑制艾氏腹水癌的生長、減少腹水形成直接相關,表明其對腫瘤本身的抑制作用。更重要的機制在於,酸棗仁及其油劑能夠顯著增強機體的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功能。這種全面的免疫力提升,被視為其發揮抗腫瘤功效的關鍵藥理基礎,透過提升宿主自身抗病能力來對抗腫瘤細胞。

10. 抗凝血

酸棗仁作為傳統中藥材,素以其安神養血之效聞名。然而,現代藥理研究揭示其亦蘊含顯著的抗凝血活性。此作用主要體現於其對血小板聚集的抑制能力。

具體研究顯示,以酸棗仁油連續灌胃實驗大鼠五日,可觀察到其顯著抑制由二磷酸腺苷(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反應。值得注意的是,酸棗肉浸膏則未見此類明確效果,這暗示了酸棗仁的抗凝血活性可能高度集中於其油性成分中。

究其機制,初步分析指出,酸棗仁中所含之特定活性成分,能夠干擾血小板的活化過程。透過阻斷或調節血小板活化路徑中的關鍵環節,從而有效抑制後續的血小板聚集反應,進而達成其抗凝血的藥理功效。

11. 抗氧化

酸棗仁因富含黃酮類化合物、酚酸、皂苷及多醣等活性成分,展現出顯著的抗氧化活性,其中黃酮類化合物被視為核心有效組分,特別是6-阿魏酰斯皮諾素展現最強的抗氧化潛力,即便黃酮組分間可能存在拮抗作用。這些抗氧化物質能有效清除體內自由基,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其效用可媲美維生素C和維生素E。

酸棗仁的藥理作用廣泛,首先能抑制細胞凋亡通路相關蛋白質的表達,從而減少細胞凋亡並維持細胞存活。其次,透過清除自由基,它有助於延緩細胞及整體機體的衰老進程。此外,酸棗仁對神經系統具保護作用,其黃酮類化合物能清除針對神經細胞的自由基,並調節神經遞質水平,進而改善神經功能。

綜合而言,酸棗仁強大的抗氧化能力不僅能保護細胞免於氧化壓力,更有潛力預防多種慢性疾病,例如癌症、心臟病及神經退行性疾病。同時,其抗氧化特性亦能改善皮膚健康,減少皺紋和色斑的形成。更多資訊可參考:抗氧化活性

12. 提升免疫力

酸棗仁在藥理研究中顯示出顯著的免疫增強潛力。它能有效提升小鼠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特別是使受抑制的細胞免疫反應恢復正常。

進一步研究其機制發現,酸棗仁的多糖成分能調節免疫功能。在放射性損傷動物實驗中,酸棗仁能顯著增加白血球數量,並增強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這些都有助於提升身體抵抗感染的能力。

此外,口服酸棗仁可促進小鼠食慾和體重增加,間接反映其對整體健康的改善作用。在免疫抑制模型中,酸棗仁也能有效拮抗環磷酰胺引起的遲髮型超敏反應抑制。這些研究結果共同證明,酸棗仁具備多方面的免疫增強作用,有助於提升機體防禦能力。更多資訊可參考提升免疫力。

13. 降血脂

酸棗仁經證實具有顯著的降血脂功效,這歸功於其所含的甾醇三萜類化合物皂苷等活性成分。特別是酸棗仁總皂苷,它不僅具有穩定的降壓作用,還能在發揮降壓效果的劑量下,有效降低血脂並調理血脂蛋白,從而可能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與發展。這表明酸棗仁在改善血脂異常、維護心血管健康方面具有潛力。更多資訊可參考降血脂作用

14. 改善大腦功能

酸棗仁在大腦功能改善方面展現出藥理潛力。實驗研究已證實,酸棗仁對於改善腦功能,特別是應對腦缺血狀態,具有顯著作用。其核心藥理活性歸因於酸棗仁總苷,此成分在多個層面發揮其神經保護效應。

酸棗仁總苷能夠顯著降低腦組織的含水量,這對於減輕腦水腫至關重要,可有效緩解缺血後腦部腫脹導致的進一步損傷。同時,它能抑制過氧化脂質代謝產物丙二醛(MDA)的生成,MDA是細胞氧化損傷的重要標誌物,降低其含量表明酸棗仁具有抗氧化功效。

此外,酸棗仁總苷可提升腦組織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脫氫酶(LDH)等多種關鍵酶的活性。SOD是重要的抗氧化酶,能清除自由基;CK和LDH則參與能量代謝,提升其活性有助於維持腦細胞的能量供應。它還能有效降低乳酸堆積,減輕因缺血導致的組織酸化。這些綜合作用有助於減輕腦神經細胞損傷,因此,酸棗仁對缺血性腦損傷展現出明確的保護作用,為維持和改善大腦功能提供了藥理學基礎。

15. 預防心血管疾病

酸棗仁在預防心血管疾病方面展現出顯著的藥理潛力。現代研究揭示其水溶液能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狀況,並減輕因缺血導致的心肌損傷。動物實驗進一步證實其保護作用:透過預先給予酸棗仁水溶液,能顯著改善由腦垂體後葉素所誘發的心肌缺血性心電圖異常,這表明酸棗仁對心臟缺血具有明確的預防和緩解效果。

其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機制是多方面的。酸棗仁富含活性成分,能發揮強效的抗氧化作用,有助於清除體內自由基,減少氧化應激對血管內皮細胞和心肌細胞的損害,從而維持血管彈性和功能。同時,它還具備抗炎特性,能抑制炎症反應在動脈粥樣硬化發展中的作用,降低血管壁的炎症負荷,進而減少斑塊形成與發展的風險。此外,酸棗仁對脂質代謝亦有改善作用,可能透過調節血脂水平,如降低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進一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這些綜合作用共同構成了酸棗仁在預防和輔助治療心血管疾病,特別是缺血性心臟病方面的藥理基礎。

16. 抗心律失常

酸棗仁展現出多重抗心律失常作用。其醇提物水溶液能顯著對抗氯化鋇和烏頭鹼引起的大鼠心律失常,並改善腦垂體後葉素導致的心肌缺血心電圖變化,顯示其對特定誘因引發的心律失常有針對性療效。此外,酸棗仁水提物還能預防和治療烏頭鹼、氯仿、氯化鋇誘發的動物心律失常,這表明其抗心律失常效果具有廣譜性,能應對多種致心律失常因素。研究指出,酸棗仁能抑制離體蛙心率和收縮力,並降低在體兔和豚鼠的心率、左室內壓峰值(LVSP)及左室內壓變化速率(dp/dt),這提示酸棗仁可能透過降低心肌興奮性、減緩心臟收縮強度和頻率來穩定心律。更多資訊可參考抗心律失常作用

17. 止痛功效

酸棗仁的藥理研究揭示其具備顯著的鎮痛功效,這是在探索其傳統應用價值時發現的重要特性。此項功效已透過嚴謹的動物實驗獲得科學證實。具體而言,在小鼠模型中,研究人員將酸棗仁的水煎劑經腹腔途徑注射給藥後,繼而利用經典的熱板法試驗對其鎮痛效果進行了系統性評估。實驗結果明確顯示,酸棗仁水煎劑能夠有效且顯著地產生鎮痛作用,減輕實驗動物對熱刺激的反應。更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鎮痛效果並非短暫現象,其作用可持續超過三小時,展現了良好的持久性,這對於緩解持續性疼痛具有潛在實用意義。

除了其突出的鎮痛潛力,酸棗仁的藥理作用亦涵蓋抗痙攣特性。在進一步的體內實驗中,研究發現酸棗仁水煎劑能夠有效地對抗由士的寧所誘發的驚厥發作,並且顯著地降低了實驗小鼠的死亡率。儘管此處直接探討的是抗痙攣作用,但這項發現暗示酸棗仁可能透過其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廣泛調節作用而發揮影響,而痛覺的感知、傳導與調節同樣與中樞神經功能息息相關,故其多面向的藥理作用值得深入探討。

18. 鎮靜

酸棗仁具有顯著的鎮靜和催眠作用,主要透過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來實現。無論是生用或炒用,酸棗仁都展現出鎮靜、安眠及抗驚厥的功效,且兩者效果差異不大。酸棗仁的水煎液及其提取物,包括皂苷、黃酮化合物和酸棗仁油,都被證實具有鎮靜催眠活性。

多項動物實驗證實了這些效果。例如,連續灌胃酸棗仁水煎液可降低大鼠的協調運動能力。此外,對貓、大鼠和小鼠進行腹腔注射或灌胃酸棗仁水煎液後,都觀察到明顯的安靜和嗜睡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從酸棗仁中分離出的黃酮碳苷Spinosin,在小鼠實驗中顯示出顯著的鎮靜作用。然而,關於酸棗仁皂甙A的研究則相對複雜,儘管大劑量會抑制小鼠自主活動,但它卻可能增強苯丙胺的中樞興奮作用,且對大鼠的協調運動和戊巴比妥鈉的中樞抑制作用無明顯影響。這表明酸棗仁的鎮靜效果可能來自其他成分,或酸棗仁皂甙A需與其他成分協同作用才能發揮其鎮靜潛力。

酸棗仁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6-15g;研末,每次3-5g;或入丸、散。

酸棗仁的炮製


酸棗仁炮製方法

  • 酸棗仁:
    • 將原藥放入竹籮內,沉入清水缸中,使仁浮在水面,殼沈水底。
    • 將棗仁撈出、曬乾。
  • 炒酸棗仁:
    • 取潔淨的酸棗仁,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外皮鼓起並呈微黃色。
    • 取出,放涼。
  • 焦酸棗仁:
    • 取潔淨的酸棗仁,置鍋內用武火炒至有五成變黑紅色。
    • 取出,放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凡有實邪鬱火及患有滑洩症者慎服:酸棗仁性偏涼,有斂澀作用,實證、有熱及腹瀉者不適宜服用。
  2. 惡防己:酸棗仁與防己相剋,兩者不宜同用。
  3. 凡肝、膽、脾三經有實邢熱者勿用:酸棗仁收斂,實熱證者服用恐加重熱象。
  4. 肝旺煩躁,肝強不眠,禁用:酸棗仁有鎮靜安神作用,肝鬱火旺者服用反而導致失眠加重。
  5. 性多潤,滑洩最忌:酸棗仁偏潤,滑洩者服用恐加重腹瀉。
  6. 酸棗仁有一定的降血壓效果:高血壓患者使用前應諮詢醫生,避免血壓過低。

酸棗仁相關的方劑


酸棗仁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肥胖口乾口渴高血脂原發性高血壓睡眠障礙心胸煩熱心情煩燥心律不整大汗淋漓,留特別多汗夜間多夢動脈失眠損傷口臭動脈粥樣硬化貧血心臟病腹水心悸口乾慢性支氣管炎ch支氣管炎易感到驚嚇容易嘆氣夜間遺尿夜間易醒全身酸痛容易焦慮恐懼食慾不振容易緊張身體容易出汗夜間盜汗手腳容易出汗四肢抽搐暈眩容易生氣神經衰弱症精神壓力大睡眠時磨牙肋間神經疼痛恐懼性焦慮障礙憂鬱性障礙顳顎關節痛自律神經失調腦鳴顏面抽搐

酸棗仁含有的化學成分


酸棗仁鹼A(Sanjoinine A), 歐鼠李葉鹼(Frangulafoline), 酸棗仁鹼B(Sanjoinine B), 酸棗仁鹼D(Sanjoinine D), 酸棗仁鹼E(Sanjoinine E), 荷葉鹼(Nuciferine), 酸棗仁鹼F(Sanjoinine F), 酸棗仁鹼G1(Sanjoinine G1), 酸棗仁鹼G2(Sanjoinine G2), 酸棗仁鹼Ia(Sanjoinine Ia), 原荷葉鹼(Nornuciferine), 酸棗仁鹼Ib(Sanjoinine Ib), 去甲異紫堇定(Norisocorydine), 酸棗仁鹼K(Sanjoinine K), 右旋衡州烏藥鹼(Coclaurine), N-甲基巴婆鹼(N-methylasimilo-bine), 酸李鹼(Zizyphusine), 安木非賓鹼D(Amphibine D), 酸棗仁環肽(Sanjoinenine), 白樺脂酸(Betulinic acid), 白樺脂醇(Betulin), 美洲茶酸(Ceanothic acid), 麥珠子酸(Alphitolic acid), 酸棗皁甙A(Jujuboside A), 酸棗皁甙B(Jujuboside B), 胡蘿蔔甙(daucosterol), 斯皮諾素(Spinosin), 酸棗黃素(Zivulgarin), 6'''-芥子酰斯皮諾素(6'''-sinapoylspinosin), 6'''-阿魏酰斯皮諾素(6'''-feruloylspinosin), 6'''-對香豆酰斯皮諾素(6'''-p-coumaroylspinosin), 當藥素(Swertisin), 6,8-二-C-葡萄糖基芹菜素(Vicenin Ⅱ), 芹菜素-6-C-[(6-O-對羥基苯甲酰)-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甙(Apigenin-6-C-[(6-O-p-hydroxybenzoyl)-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 蘇氨酸(Threonine), 纈氨酸(Valine), 蛋氨酸(Methionine), 亮氨酸(Leucine), 異亮氨酸(isoleucine), 賴氨酸(Lysine), 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 鉀(Potassium), 鈉(Sodium), 鈣(Calcium), 鋅(Zinc), 鐵(Iron), 銅(Copper), 錳(Manganese), 阿魏酸(Ferulic acid), 維生素C(Vitamin C), 植物甾醇(Plant sterols)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