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十補湯

HUANG QI SHI B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直指》卷九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肝經 23%
心經 17%
肺經 10%
腎經 9%
三焦經 5%
大腸經 5%
胃經 2%
膽經 1%
膀胱經 0%
脾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胃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黃耆十補湯

組成

  • 黃耆:15-30克
  • 當歸:10-15克
  • 熟地黃:10-15克
  • 茯神:10-15克
  • 白芍:10-15克
  • 人參:5-10克
  • 白朮:10-15克
  • 酸棗仁:10-15克
  • 半夏:10-15克
  • 陳皮:10-15克
  • 五味子:10-15克
  • 肉桂:5-10克
  • 烏藥:5-10克
  • 甘草:5-10克
  • 麥門冬:10-15克
  • 木香:5-10克
  • 沉香:5-10克

藥理作用

  • 補氣:黃耆、人參、白朮、茯神、甘草皆具有補氣作用,可增強人體免疫力、抵抗疾病。
  • 養血:當歸、熟地黃、白芍、酸棗仁皆具有養血作用,可改善貧血癥狀,增強體質。
  • 滋陰:熟地黃、麥門冬、五味子皆具有滋陰作用,可改善陰虛體質,緩解口乾舌燥、盜汗等癥狀。
  • 調理氣血:黃耆、當歸、白芍、木香、陳皮皆具有調理氣血作用,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緩解痛經、月經不調等癥狀。
  • 溫陽補腎:肉桂、烏藥、沉香皆具有溫陽補腎作用,可改善腎虛體質,緩解腰膝酸軟、陽痿早洩等癥狀。

臨牀應用

  • 氣虛:黃耆十補湯可用於治療氣虛引起的疲勞、乏力、氣短等癥狀。
  • 血虛:黃耆十補湯可用於治療血虛引起的貧血、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癥狀。
  • 陰虛:黃耆十補湯可用於治療陰虛引起的口乾舌燥、盜汗、失眠等癥狀。
  • 氣血運行不暢:黃耆十補湯可用於治療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的痛經、月經不調等癥狀。
  • 腎虛:黃耆十補湯可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等癥狀。

注意事項

  •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 服用黃耆十補湯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 服用黃耆十補湯後,可能出現口乾、舌燥、大便乾燥等癥狀,應多喝水,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
  • 服用黃耆十補湯期間,應避免服用其他補氣藥物。

總結

黃耆十補湯是一款具有補氣、養血、滋陰、調理氣血、溫陽補腎等功效的中藥方劑。它主要用於治療氣虛、血虛、陰虛、氣血運行不暢、腎虛等癥狀。服用黃耆十補湯時,應注意上述注意事項,以確保安全用藥。

傳統服藥法


黃耆半兩(蜜炙),當歸半兩(酒浸,焙),熟地黃半兩(洗),茯神半兩,白芍藥1兩,人參1分,白朮1分,酸棗仁1分(微炒),半夏1分(制),陳皮1分,北五味子1分,肉桂1分,天台1分,烏藥1分,甘草1分(炙),麥門冬(去心)1分,木香1錢,沈香1錢。
補虛勞,養血氣。
上銼。
每服3錢,加生薑5片,大棗2枚,食前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黃耆為補氣要藥,有補氣固表、利水消腫、托毒排膿的功效。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填髓。茯神寧心安神,健脾益氣。白芍養血柔肝,緩急止痛。人參大補元氣,生津止渴。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酸棗仁養心安神,斂汗固精。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五味子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肉桂溫經散寒,補火助陽。烏藥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甘草調和諸藥,緩和藥性。麥門冬養陰清肺,潤燥止渴。木香行氣止痛,醒脾開胃。沉香理氣安神,降逆止嘔。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氣養血、健脾益腎的功效,但陰虛火旺、濕熱內蘊者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骨質疏鬆症

相同名稱方劑


黃耆十補湯, 出處:《直指》卷九。 組成: 黃耆十補湯(《直指》卷九。)出處:《直指》卷九。組成:黃耆半兩(蜜炙),當歸半兩(酒浸,焙),熟地黃半兩(洗),茯神半兩,白芍藥1兩,人參1分,白朮1分,酸棗仁1分(微炒),半夏1分(制),陳皮1分,北五味子1分,肉桂1分,天台烏藥1分,甘草1分(炙),麥門冬(去心)1分,木香1錢,沉香1錢。主治:補虛勞,養血氣。 。 主治:補虛勞,養血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