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十補湯

HUANG QI SHI B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直指》卷九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肝經 23%
心經 17%
肺經 10%
腎經 9%
三焦經 5%
大腸經 5%
胃經 2%
膽經 1%
膀胱經 0%
脾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胃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黃耆十補湯中包含黃耆,乃因其補氣功效顯著。黃耆為補氣藥之首,性溫和,能益氣固表,補中益氣,生津養血。

十補湯以補益氣血、強健體魄為主要功效,而黃耆能補虛扶正,增強機體抵抗力,故成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此外,黃耆亦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肺功能,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發揮更佳的補益功效。

黃耆十補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是基於其補血活血之效。

首先,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 其補血作用可改善氣血不足所致的虛弱乏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而活血作用則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病症。

其次,黃耆十補湯以補氣為主,而當歸的補血作用可與黃耆的補氣作用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氣血雙補的效果,進一步增強補益作用,使身體恢復元氣。

黃耆十補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滋陰: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之效。與黃耆等藥材配伍,可有效緩解氣血不足、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四肢乏力等症狀,起到補血滋陰的作用。
  2. 陰陽調和: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效。而熟地黃則偏於滋陰,二者配伍,可使藥性相輔相成,陰陽調和,更好地達到補氣血、益精髓、強體健脾的效果。

黃耆十補湯中包含茯神,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安神益智,調和藥性: 茯神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具有安神益智、寧心定志的作用。黃耆十補湯補益氣血,但氣盛易傷陰,茯神能緩和藥性,防止補過傷陰,並使補益作用更趨平和穩定。
  2. 健脾益氣,增強補益效力: 茯神同時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與黃耆等補氣藥物協同作用,可增強補益氣血的效力,使補益效果更佳。

黃耆十補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黃耆燥熱之性: 黃耆性溫燥,過量服用容易造成上火,而白芍性涼,能緩解黃耆的燥熱之性,使藥性平和,避免藥物副作用。
  2. 滋陰養血,協調藥性: 白芍具有滋陰養血、柔肝止痛的功效,與黃耆的補氣作用相輔相成,能夠平衡藥性,使藥效更全面,補而不燥,養而不虛。

黃耆十補湯中加入人參,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固本: 人參為補氣藥之首,性溫和,能補氣益血,固本培元。黃耆亦為補氣要藥,與人參相輔相成,更能增強補氣功效,扶正祛邪,使身體恢復元氣。
  2. 提高藥效: 黃耆十補湯主要針對氣虛體弱者,人參的加入不僅能補氣,更能增強黃耆補氣固表、益氣生津的功效,提高整體方劑的治療效果,達到更好的療效。

黃耆十補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與黃耆同用,能增強黃耆補氣之效,並輔助脾胃運化,使氣血生化源源不絕,達到補益氣血之目的。
  2. 固本扶正:白朮還具有固本扶正、止汗生津的作用。對於氣虛津傷、脾虛乏力等症狀,白朮能起到固本培元、益氣生津的作用,進一步提升黃耆十補湯的整體療效。

因此,白朮在黃耆十補湯中發揮著健脾益氣、固本扶正的作用,與黃耆相輔相成,共同達到補氣益血、強健體質的效果。

黃耆十補湯中加入酸棗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安神益智,緩解失眠: 酸棗仁具有養心安神、斂汗寧神的功效,可緩解因氣血不足、心脾兩虛所致的失眠、多夢、心悸等症狀。黃耆補氣健脾,與酸棗仁相輔相成,共同提升心脾功能,改善睡眠品質。
  2. 補益氣血,增強體質: 黃耆十補湯以黃耆為主,補氣健脾,而酸棗仁則滋養心血,二者配合,可有效補益氣血,增強體質,對於氣血不足、體虛乏力者,具有良好的調理作用。

黃耆十補湯中加入半夏,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

黃耆補氣固表, 十補補氣血,但氣血過盛,容易化濕生痰,導致痰濕內阻。 半夏性燥,味辛,善於燥濕化痰,且能降逆止嘔,可防止補氣過度,導致痰濕阻滯。

因此,加入半夏能調和氣血,避免補過,使補益作用更加平和有效。

黃耆十補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黃耆十補湯補益氣血,但若脾胃虛弱,難以消化吸收,則補益效果大打折扣。陳皮加入方中,有助於理氣健脾,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提高補益效果。
  2. 調和藥性:黃耆十補湯以補益氣血為主,藥性偏溫燥,若單獨使用容易出現燥熱上火等副作用。陳皮性溫,能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燥烈,使補益更為平和,更適合體質偏虛弱的人服用。

黃耆十補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斂肺固精,增強補益效果: 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斂肺止咳、固精止遺、生津止渴的作用。與黃耆等補氣藥材配伍,可防止補氣過度而耗散精氣,增強補益效果,使補益更全面、更持久。

2. 補脾益氣,改善消化吸收: 五味子也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能促進脾胃消化吸收功能。與黃耆等補氣藥材協同作用,可加強補益的效果,使補益的營養物質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提高補益效率。

黃耆十補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助氣:黃耆十補湯以補氣益血為主,但若患者體虛陽氣不足,單靠補氣藥物恐難以發揮功效。肉桂性溫,入心、腎經,具有溫陽補火、助氣行血的功效,能溫煦脾腎陽氣,促進氣血運行,助黃耆補氣之力,使補益效果更顯著。
  2. 溫脾散寒:黃耆十補湯也常用於脾胃虛寒、氣血不足者。肉桂可溫脾散寒,促進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提升身體對營養的利用率,使補益效果更加全面。

黃耆十補湯中添加烏藥,主要考量其以下兩個方面:

  • 溫腎助陽、行氣止痛: 烏藥性溫,入腎、脾經,具溫腎助陽、行氣止痛之效。對於腎陽不足、寒凝氣滯所致的腰膝酸軟、小腹冷痛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 補而不滯: 黃耆十補湯以補氣血為主,但過於滋膩容易導致氣機不暢、痰濕內生。烏藥的加入,可起到行氣活血、溫陽散寒的作用,避免補品過於滋膩,導致脾胃不適。

總而言之,烏藥在黃耆十補湯中起到溫腎助陽、行氣止痛、補而不滯的作用,有助於提升湯劑的療效。

黃耆十補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黃耆十補湯藥性偏溫燥,加入甘草可調和藥性,使其更平和,避免燥熱傷陰。
  2. 增強補益: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疲勞的功效,與黃耆等藥物一同使用,可增強補益效果,使補氣養血更加全面。此外,甘草還能增強黃芪等藥材的藥效,使其補氣之力更爲強勁。

黃耆十補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考慮其滋陰潤燥、養心安神的功效。

黃耆性溫,補氣固表,但長期服用容易出現燥熱之症。麥門冬屬寒性,能滋陰潤肺,清心除煩,可緩解黃耆燥熱之弊,達到陰陽調和的效果。此外,麥門冬亦能養心安神,與黃耆補氣益血功效相輔相成,共同提升整體療效。因此,麥門冬的加入既能平衡方劑的寒熱屬性,又能增強其補氣養心功效。

黃耆十補湯中加入木香,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黃耆十補湯以補氣血為主,但若僅補而不瀉,恐致氣滯血瘀,反而不利於身體健康。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加入木香,能起到以下作用:

  • 行氣解鬱: 補氣同時行氣,避免氣血運行不暢,使補益效果更佳。
  • 健脾消食: 避免補益過度,造成脾胃負擔,影響營養吸收。

因此,黃耆十補湯加入木香,不僅能增強補益效果,更能使補而不滯,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黃耆十補湯是一張傳統的中醫處方,主要用於治療氣血兩虛所導致的各種症狀。在這一方劑中,包含了黃耆、當歸、白朮、茯苓、甘草、熟地黃、山茱萸、杜仲、牛膝以及沉香等多種藥材。其中,沉香的加入有其特殊的考量。

沉香為瑞香科植物沉香樹的心材部分,由於受到真菌感染而產生的特殊結晶物質,具有行氣止痛、溫中降逆的功效。在黃耆十補湯中,其他藥材多以滋補氣血為主,而沉香則能調理氣機,幫助藥效更好地被身體吸收和利用。此外,沉香還能夠緩解由氣滯所導致的不適,如胸悶、腹脹等症狀,對於改善患者整體的舒適度有所助益。

因此,沉香在黃耆十補湯中的作用不僅是單純的輔助,更是通過調節氣機來增強整體處方的效果,使補益之效更為全面與協調。

主治功效


黃耆十補湯

組成

  • 黃耆:15-30克
  • 當歸:10-15克
  • 熟地黃:10-15克
  • 茯神:10-15克
  • 白芍:10-15克
  • 人參:5-10克
  • 白朮:10-15克
  • 酸棗仁:10-15克
  • 半夏:10-15克
  • 陳皮:10-15克
  • 五味子:10-15克
  • 肉桂:5-10克
  • 烏藥:5-10克
  • 甘草:5-10克
  • 麥門冬:10-15克
  • 木香:5-10克
  • 沉香:5-10克

藥理作用

  • 補氣:黃耆、人參、白朮、茯神、甘草皆具有補氣作用,可增強人體免疫力、抵抗疾病。
  • 養血:當歸、熟地黃、白芍、酸棗仁皆具有養血作用,可改善貧血癥狀,增強體質。
  • 滋陰:熟地黃、麥門冬、五味子皆具有滋陰作用,可改善陰虛體質,緩解口乾舌燥、盜汗等癥狀。
  • 調理氣血:黃耆、當歸、白芍、木香、陳皮皆具有調理氣血作用,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緩解痛經、月經不調等癥狀。
  • 溫陽補腎:肉桂、烏藥、沉香皆具有溫陽補腎作用,可改善腎虛體質,緩解腰膝酸軟、陽痿早洩等癥狀。

臨牀應用

  • 氣虛:黃耆十補湯可用於治療氣虛引起的疲勞、乏力、氣短等癥狀。
  • 血虛:黃耆十補湯可用於治療血虛引起的貧血、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癥狀。
  • 陰虛:黃耆十補湯可用於治療陰虛引起的口乾舌燥、盜汗、失眠等癥狀。
  • 氣血運行不暢:黃耆十補湯可用於治療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的痛經、月經不調等癥狀。
  • 腎虛:黃耆十補湯可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等癥狀。

注意事項

  •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 服用黃耆十補湯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 服用黃耆十補湯後,可能出現口乾、舌燥、大便乾燥等癥狀,應多喝水,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
  • 服用黃耆十補湯期間,應避免服用其他補氣藥物。

總結

黃耆十補湯是一款具有補氣、養血、滋陰、調理氣血、溫陽補腎等功效的中藥方劑。它主要用於治療氣虛、血虛、陰虛、氣血運行不暢、腎虛等癥狀。服用黃耆十補湯時,應注意上述注意事項,以確保安全用藥。

傳統服藥法


黃耆半兩(蜜炙),當歸半兩(酒浸,焙),熟地黃半兩(洗),茯神半兩,白芍藥1兩,人參1分,白朮1分,酸棗仁1分(微炒),半夏1分(制),陳皮1分,北五味子1分,肉桂1分,天台1分,烏藥1分,甘草1分(炙),麥門冬(去心)1分,木香1錢,沈香1錢。
補虛勞,養血氣。
上銼。
每服3錢,加生薑5片,大棗2枚,食前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氣養血、健脾益腎的功效,但陰虛火旺、濕熱內蘊者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骨質疏鬆症

相同名稱方劑


黃耆十補湯, 出處:《直指》卷九。 組成: 黃耆十補湯(《直指》卷九。)出處:《直指》卷九。組成:黃耆半兩(蜜炙),當歸半兩(酒浸,焙),熟地黃半兩(洗),茯神半兩,白芍藥1兩,人參1分,白朮1分,酸棗仁1分(微炒),半夏1分(制),陳皮1分,北五味子1分,肉桂1分,天台烏藥1分,甘草1分(炙),麥門冬(去心)1分,木香1錢,沉香1錢。主治:補虛勞,養血氣。 。 主治:補虛勞,養血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