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歸脾丸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平,入肝、脾經。其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可針對歸脾丸主治的脾虛氣弱、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起到緩解肝鬱氣滯、胸脅脹痛等伴隨症狀的作用。
- 調和脾胃,健脾益氣:香附不僅可疏肝解鬱,更能調和脾胃,促進消化吸收,增強脾胃運化功能。脾胃健運,則氣血充足,能更好地改善脾虛氣弱、心神不安等症狀,並有助於提高藥物療效。
加味歸脾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氣益血,健脾和胃: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健脾和胃之功效。歸脾丸主治心脾兩虛,氣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心悸、神疲乏力、面色蒼白等症。人參的加入可加強補氣益血之效,使藥效更為顯著。
- 提高藥效,增強抗疲勞作用:人參能促進機體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並具有抗疲勞作用。與歸脾丸中的其他藥物如茯苓、龍眼肉等合用,可提高藥效,增強抗疲勞作用,使治療效果更為全面。
加味歸脾丸中添加酸棗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安神定志:酸棗仁味甘酸,性平,入心、肝經,具有養心安神、斂汗止汗之功效。歸脾丸主治心脾兩虛,神經衰弱,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酸棗仁的加入可以增強方劑安神定志的效果,改善患者失眠多夢、心神不安等症狀。
- 調和氣血:酸棗仁可滋養心血,有助於改善心脾兩虛導致的氣血不足。歸脾丸本身就具有益氣健脾、養心安神之功效,加入酸棗仁後,可以更有效地調和氣血,使氣血充盈,從而改善患者面色蒼白、疲乏無力等症狀。
加味歸脾丸中加入遠志,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增強健脾益氣功效: 遠志性味苦辛,入心、脾經,具有安神益智、解鬱開竅之效。與歸脾丸中其他藥材如茯苓、甘草等共同作用,能更有效地健脾益氣,改善心神不寧、失眠健忘等症狀。
- 佐助理氣解鬱: 歸脾丸主要治療心脾兩虛、氣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心悸、胸悶等症狀。而遠志能解鬱開竅,與其他藥材配合,有助於疏肝理氣,進一步改善心脾氣血循環,提升療效。
加味歸脾丸中包含當歸,是基於其補血養血、活血調經的功效。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為婦科常用藥,能補血養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液循環不良引發的氣血不足、面色蒼白、心悸失眠、月經不調等症狀。
同時,當歸亦能活血化瘀,改善經絡氣血運行,緩解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的胸悶脅痛、乳房脹痛等症狀。因此,在加味歸脾丸中加入當歸,可增強其補血益氣、養心安神、疏肝解鬱之效,更全面地治療心脾兩虛、氣血不足、神經衰弱等症。
加味歸脾丸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升陽,益脾健運: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等功效。歸脾丸主治心脾兩虛,氣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健忘、面色萎黃、食少便溏等症。黃耆能補氣升陽,益脾健運,與歸脾丸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能加強補益心脾之效,促進氣血生化,改善症狀。
- 固表止汗,增強體質:黃耆有固表止汗的作用,對於心脾兩虛導致的氣虛自汗,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同時,黃耆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提高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患者恢復體質,提高療效。
加味歸脾丸中加入烏藥,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烏藥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疏肝解鬱的功效。歸脾丸主治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導致心神不安、失眠多夢、健忘、面色蒼白、神疲乏力等症。加入烏藥可疏肝理氣,緩解氣滯血瘀導致的胸悶、胃痛等症狀,與歸脾丸的補益心脾功效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 健脾和胃,促進消化:烏藥還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能增強脾胃消化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有助於改善由脾胃虛弱引起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進一步提升加味歸脾丸的整體療效。
加味歸脾丸中加入陳皮,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歸脾丸主治心脾兩虛、氣血不足,而陳皮的理氣健脾作用可以促進脾胃運化,增強消化吸收功能,進一步補充心脾氣血。
- 調和藥性:歸脾丸中藥材偏甘溫,加入陳皮可以起到調和藥性,防止藥性偏溫而燥熱的作用。陳皮的辛溫之性可以溫和脾胃,避免藥物過於燥烈而傷脾。
加味歸脾丸中添加茯神,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寧心安神,益智健脾:茯神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具有寧心安神、益智健脾的功效。歸脾丸本身主治心脾兩虛、心神不安、健忘失眠、體倦乏力等症。茯神加入後,可以加強寧心安神、益智健脾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
- 增強脾胃功能,助藥力運化:茯神能健脾益氣,有助於脾胃功能的改善。加味歸脾丸中,其他藥物如當歸、白芍等,需要脾胃的運化才能更好的發揮藥效。茯神的加入,可以促進脾胃運化,使藥效充分發揮。
加味歸脾丸中加入白朮,主要有兩個原因:
- 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的功效。歸脾丸主治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導致心悸、失眠、健忘、面色蒼白等症狀。白朮加入其中,可補脾益氣,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氣血生化,從根本上改善心脾虛弱的狀態。
- 補中益氣,佐助歸脾:歸脾丸中含有黃芪、茯苓等補中益氣的藥物,白朮加入其中可以增強補中益氣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補脾益氣、寧心安神的作用,進一步改善心脾虛弱的症狀。
加味歸脾丸中加入川貝母,主要是針對心脾兩虛、痰熱內擾的情況。
川貝母味甘微苦,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之效。心脾兩虛者,往往氣血不足,容易導致痰熱內擾,出現胸悶、心悸、失眠、咳嗽等症狀。川貝母的清熱化痰作用,能有效去除痰熱,緩解心脾兩虛的症狀,與其他藥材如茯苓、遠志、酸棗仁等共同作用,起到補益心脾、安神定志的效果。
加味歸脾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解鬱,健脾和胃: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解鬱、健脾和胃的功效。歸脾丸主治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而木香可疏肝解鬱,理氣化痰,有助於改善心脾氣血運行,促進脾胃功能恢復,進一步增強療效。
- 調和藥性,增強效果:加味歸脾丸中主要藥材偏於滋補,而木香辛溫燥烈,可起到調和藥性,防止滋膩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滋膩,難以消化吸收。同時,木香的理氣作用也能幫助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功效。
加味歸脾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歸脾丸方中藥材性味偏於燥烈,甘草性甘平,能緩和藥性,避免藥性過於猛烈,避免傷胃。
- 增強補益: 甘草味甘,能益氣補脾,與歸脾丸中補氣養血的功效相輔相成,增強藥效,使補益效果更佳。
甘草在加味歸脾丸中起到調和藥性、增強補益的作用,使藥效更為溫和,補益效果更佳。
主治功效
加味歸脾丸之主治功效分析
概述
加味歸脾丸,本方劑以「歸脾」為基礎,再加味而成,其主要功效在於調和脾胃,疏肝解鬱,兼具補氣養血之功。綜觀古籍所述,其治療重點在於「鬱結傷脾」所致的各種病症,尤其擅長治療因脾虛氣滯、痰濕內生而引起的肉瘤、肉癭等病症。
古籍佐證
- **《外科正宗》**明確指出「肉瘤者,軟若綿,硬似饅,皮色不變…治當理脾寬中,疏通戊土,開鬱行痰,調理飲食,加味歸脾丸是也。」此段說明加味歸脾丸適用於治療皮色不變、軟硬兼雜的肉瘤,其病機核心為脾土不運、氣機鬱滯。
- **《外科心法要訣》**進一步闡述「脾主肌肉,鬱結傷脾,肌肉淺薄,土氣不行,逆於肉裡,致生肉癭、肉瘤,宜理脾寬中、疏通戊土、開鬱行痰、調理飲食,加味歸脾丸主之。」點明脾虛與肌肉病變的關聯,強調加味歸脾丸的治療機理在於調理脾氣,使土氣運行,化解鬱結。
- **《古方彙精》**提到本方「治脾不統血。以致妄行。並心悸怔忡。胃口不調。飲食不香。陰虛寒熱以及產後失調。經行乖舛諸症。」說明其應用範疇,不僅限於外科,尚可處理脾虛血不歸經、心神失養等問題。
- **《保嬰撮要》、《雜病源流犀燭》、《沈氏尊生書》**等醫書皆將加味歸脾丸列為常用方劑,可見其在臨牀上的廣泛應用。
治療原理
加味歸脾丸的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健脾益氣,疏理肝鬱:本方以人參、黃耆、白朮、茯苓等藥物,健脾益氣,提升脾胃的運化功能,使氣血生化有源。同時,藉由香附、烏藥等疏肝理氣之藥,疏解肝氣鬱滯,使氣機條暢,恢復脾胃的正常功能。
安神定志,調和氣血:酸棗仁、遠志等藥物安神定志,有助於緩解因情志不暢、思慮過度所導致的失眠、心悸等症狀。當歸則能活血養血,使氣血運行順暢,濡養周身,改善因氣血不足導致的肌肉營養不良。
化痰散結,消腫散癭:白朧能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吸收,而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健脾胃的功效,有助於化解體內痰濕,從而達到消腫散癭的目的。川貝母則可以止咳化痰,配合其他藥物,共同調理因痰濕內生而導致的相關病症。
綜合分析
加味歸脾丸的組成兼顧了補氣、養血、健脾、疏肝、安神等多重功效,其治療著眼於脾虛氣滯、肝鬱痰凝的病機,不僅能有效治療因脾失健運、氣機鬱結所致的肉瘤、肉癭等外科疾病,亦可用於處理脾虛血不歸經、心神失養等內科相關症狀。 此方劑之運用,體現了中醫整體觀的理念,通過調理臟腑功能,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香附1兩, 人參1兩, 酸棗仁(炒)1兩, 遠志(去心)1兩, 當歸1兩, 黃耆1兩, 烏藥1兩, 陳皮1兩, 茯神1兩, 白朮(土炒)1兩, 貝母(去心)1兩, 木香3錢, 甘草(炙)3錢。
理脾寬中,疏通戊土,開鬱行痰,調理飲食。
上為細末,合歡樹根皮四兩煎湯,蒸老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60丸,空腹白滾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加味歸脾丸具有補益脾胃的功效,因此脾胃虛寒、腹脹便溏者不宜服用。此外,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歸脾丸, 出處:《金鑑》卷七十二。 組成:香附1兩,人參1兩,酸棗仁(炒)1兩,遠志(去心)1兩,當歸1兩,黃耆1兩,烏藥1兩,陳皮1兩,茯神1兩,白朮(土炒)1兩,貝母(去心)1兩,木香3錢,甘草(炙)3錢。 主治:理脾寬中,疏通戊土,開鬱行痰,調理飲食。主治:鬱結傷脾,肌肉澆薄,土氣不行,逆於肉裏,致生肉瘦、肉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