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脾胃虛寒之脘腹冷痛,常配肉桂、乾薑、附子等同用,如《衛生寶鑒》沉香桂附丸。 用於胃寒嘔吐。
本品辛溫散寒,味苦降泄,善溫胃散寒、降逆止嘔。治寒邪犯胃,嘔吐清水,可與陳皮、畢澄茄、胡椒等同用,如《聖濟總錄》沉香丸。
治胃寒久呃,可與柿蒂、白豆蔻、紫蘇葉等同用。 用於虛喘證。本品既能溫腎納氣,又能降逆平喘,適用治下元虛冷、腎不納氣之虛喘證,常與肉桂、附子、補骨脂等同用,如黑錫丹。若治上盛下虛之痰飲喘歉,常與蘇子、半夏、厚朴等同用。
《日華子本草》:調中,補五臟,益精壯陽,暖腰膝,去邪氣。止轉筋、吐瀉、冷氣,破症癖,(治)冷風麻痹,骨節不任,濕風皮膚癢,心腹痛,氣痢。
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 用於胸腹脹悶疼痛,胃寒嘔吐呃逆,腎虛氣逆喘急。
用於胸腹脹痛。本品辛香性溫,善散胸腹陰寒、行氣止痛。治寒凝氣滯之胸腹脹痛,常與烏藥、木香、檳榔等同用,加《衛生家寶》沉香四磨湯。
治大腸氣滯,虛閉不行:沉香磨汁八分,以當歸、枳殼、杏仁泥、肉蓯蓉各三錢,紫菀一兩,水煎,和沉香汁服。(《方脈正宗》)
《珍珠囊》:補腎,又能去惡氣,調中。
《綱目》:治上熱下寒,氣逆喘息,大腸虛閉,小便氣淋,男子精冷。
《醫林纂要》:堅腎,補命門,溫中、燥脾濕,瀉心、降逆氣,凡一切不調之氣皆能調之。並治噤口毒痢及邪惡冷風寒痹。
治脾腎久虛,水飲停積,上乘肺經,咳嗽短氣,腹脅脹,小便不利:沉香一錢,烏藥三錢,茯苓、陳皮、澤瀉、香附子各半兩,麝香半錢。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熟水下。(《雞峰普濟方》沉香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