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效勝金丸
DA XIAO SHENG JI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九十七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5.6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大效勝金丸方劑中包含羊肉,主要源於其溫補作用。羊肉性溫,味甘,入脾、腎經,具有溫中暖腎、補虛益氣的功效。
一方面,羊肉可溫補脾腎陽氣,對於脾腎虛寒所致的陽虛畏寒、肢冷乏力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另一方面,羊肉富含蛋白質和胺基酸,可補益氣血,增強體質,對於體虛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
因此,在大效勝金丸方劑中加入羊肉,旨在增強方劑的溫補作用,以達到溫陽補虛、改善體質的目的。
大效勝金丸中加入硫磺,主要是基於其燥濕殺蟲的藥性。
硫磺味辛、性熱,具有燥濕、殺蟲、解毒之功,能有效治療因濕邪、蟲毒引起的皮膚病。
而大效勝金丸主要用於治療濕疹、瘡瘍等皮膚病,其中濕邪為病之根本,蟲毒為病之標。
硫磺加入方劑中,可燥濕殺蟲,起到治療濕疹、瘡瘍的功效,並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癢的目的。
大效勝金丸中加入葫蘆巴,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 溫脾止瀉: 葫蘆巴性溫,入脾經,能溫中散寒,止瀉止痛,對於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行氣止痛: 葫蘆巴具有一定的行氣止痛作用,可以緩解腸胃脹氣、疼痛等不適,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能更有效地改善胃腸道功能,達到止瀉目的。
因此,大效勝金丸中加入葫蘆巴,可以起到溫脾止瀉、行氣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胃腸功能,達到治療目的。
大效勝金丸中包含蓽澄茄,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溫脾胃、行氣止痛:蓽澄茄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脾胃、行氣止痛之效。其能溫暖脾胃,促進消化吸收,並能疏通氣機,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
- 驅寒止瀉:蓽澄茄還具有驅寒止瀉的作用。對於因寒邪入侵導致的腹痛、腹瀉,蓽澄茄能溫中散寒,止瀉止痛,改善症狀。
總之,蓽澄茄在[大效勝金丸]中起到溫脾胃、行氣止痛和驅寒止瀉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相關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大效勝金丸」方劑中含有沉香,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 溫脾胃、降逆氣: 沉香性溫,入脾、胃經,能溫暖脾胃,降逆止嘔,對於脾胃虛寒、氣逆上衝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行氣止痛、活血化瘀: 沉香能行氣止痛,活血化瘀,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腹疼痛、胃脘脹痛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沉香在「大效勝金丸」中起到溫脾胃、降逆氣、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整體方劑的功效發揮。
大效勝金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強健體質和提升男性性功能。其中,巴戟天是其重要成分之一,這是因為巴戟天具有多種藥理作用,能增強腎陽,從而改善性功能。巴戟天性溫,味甘、苦,能補腎壯陽,對於治療陽痿及其他性功能障礙有良好效果。此外,巴戟天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的整體耐力,對於提高免疫力與抗疲勞也有幫助。在傳統中醫理論中,腎被視為「先天之本」,是生命活動的根基,因此加強腎功能對於維護健康至關重要。綜合而言,巴戟天作為大效勝金丸的組成成分,能有效地提升男性的生理健康與生活品質,並增強整體的抗病能力。
大效勝金丸中包含補骨脂,主要原因有二:
- 溫腎壯陽,散寒止痛: 補骨脂性溫,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腎陽虛所致的陽痿、早洩、腰膝冷痛、宮寒不孕等症,皆有顯著療效。
- 溫脾健胃,消食除濕: 補骨脂亦能溫脾健胃,促進脾胃運化,對於脾胃虛寒、食慾不振、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亦有一定療效。
因此,大效勝金丸中加入補骨脂,可以起到溫腎壯陽、散寒止痛、溫脾健胃、消食除濕的作用,對於治療腎陽虛、脾胃虛寒等症,具有較好的療效。
大效勝金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原因有二:
- 利水消腫:川牛膝性溫,味苦,入肝、腎經,具有利水消腫、通經活絡之效。方中以川牛膝配合其他利水藥物,可加強利水消腫之力,改善水腫、濕痹等症狀。
- 活血化瘀:川牛膝還具活血化瘀之功效,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緩解疼痛。此作用有助於治療因瘀血阻滯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大效勝金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肉蓯蓉,這主要是因為肉蓯蓉具有多種重要的藥理作用。首先,肉蓯蓉是一種滋補肝腎的藥材,能夠增加身體的免疫力,對虛弱和疲憊的患者有良好的補益效果。其次,肉蓯蓉具有潤腸通便的功能,可以改善消化系統,幫助調理腸道,對於因氣虛而導致的便祕有良好的療效。此外,肉蓯蓉中的成分如多糖、甾醇等,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男性的性功能,對於相關疾病的輔助治療也有一定的幫助。綜合來看,肉蓯蓉在大效勝金丸中不僅能夠起到補益的作用,還有助於改善消化和促進血液循環,從而為整個方劑的療效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大效勝金丸中包含海桐皮,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海桐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有效治療因熱毒引起的瘡瘍腫痛、皮膚濕疹等病症。
- 收斂止血,生肌斂瘡:海桐皮亦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可促進創傷癒合,對於外傷出血、潰瘍久不癒合等症狀也有不錯的療效。
因此,在大效勝金丸中加入海桐皮,可以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收斂止血、生肌斂瘡等功效,達到治療皮膚瘡瘍、外傷出血等疾病的目的。
大效勝金丸方中包含肉桂,主要原因有二:
- 溫陽散寒,助陽氣: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補火助陽之效。方中以肉桂溫陽補火,驅散寒邪,有助於改善陽虛體質,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 引藥入腎,通陽利水: 肉桂味辛,善於走腎經,可引其他藥物入腎,並通腎陽利水,助於化解腎寒水飲,改善腎虛所致的諸多症狀。
因此,肉桂在[大效勝金丸]中起到溫陽散寒、補火助陽、通陽利水的重要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大效勝金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方中加入茯苓,可健脾胃之氣,利水濕,有助於改善因脾虛濕盛所致的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
- 利水消腫:茯苓具利水消腫之功效,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減少水腫積聚,有助於改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大效勝金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大效勝金丸方中包含多味藥性較強的藥材,甘草的加入可以使藥性更為平和,避免藥物過於燥烈或寒涼,提高藥物安全性。
2. 補氣益脾: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的功效,可以增強脾胃功能,促進藥物吸收和利用,提高療效。對於脾胃虛弱的患者,甘草可以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幫助患者更好地吸收藥物,達到治療效果。
大效勝金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補氣益氣: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之效。方中加入人參,可以補益氣血,提升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改善因氣虛導致的各種病症,如乏力、氣短、面色蒼白等。
- 扶正祛邪:人參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抵抗外邪侵襲,對於一些由外邪引起的疾病,如感冒、發熱、咳嗽等,也有輔助治療作用。在方劑中加入人參,可以起到扶正祛邪、增強療效的作用。
大效勝金丸中加入丁香,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降逆止嘔: 丁香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降逆、止嘔的作用。對於寒性嘔吐、胃寒作痛等症狀,丁香可以溫胃散寒,降逆止嘔,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行氣止痛: 丁香氣味芳香,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胃脘疼痛、腹痛等症,丁香可以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緩解疼痛症狀。
因此,大效勝金丸中加入丁香,既可溫中降逆止嘔,又能行氣止痛,對於胃寒嘔吐、胃脘疼痛等症,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大效勝金丸中包含肉荳蔻,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肉荳蔻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之效。方中常配伍於脾胃虛寒、寒邪凝滯之症,如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
- 澀腸止瀉: 肉荳蔻能澀腸止瀉,對於脾胃虛寒、寒濕下瀉者尤為適宜。在大效勝金丸中,肉荳蔻與其他藥物相配伍,可起到溫中散寒、固澀止瀉的作用。
大效勝金丸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在於附子性溫熱,具有回陽救逆、溫補脾腎之功效。方中以附子配合其他藥物,如乾薑、肉桂等,共同發揮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效,用於治療陽氣虛衰、寒凝氣滯所致的各種疾病,例如陽虛水腫、寒性腹痛、陽痿、宮寒不孕等。附子辛熱,可溫通經絡,驅散寒邪,有助於改善陽氣不足、寒氣內伏的病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大效勝金丸」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與藥理分析
「大效勝金丸」由多味溫陽補腎、行氣活血之藥組成,其組成藥物及主要功效如下:
- 溫陽補腎: 羊肉、硫磺、蓽澄茄、巴戟天、補骨脂、肉蓯蓉、附子,這些藥物均具有溫補腎陽、強筋壯骨、益精填髓的作用。其中,羊肉補虛養身,溫中暖胃;硫磺溫通經絡,且有殺蟲止癢之功;蓽澄茄、巴戟天、補骨脂均為常用的溫腎壯陽之藥;肉蓯蓉則滋陰補腎,益精填髓;附子能回陽救逆,散寒止痛。此類藥物合用,能從根本上改善腎陽不足、下元虛寒之證。
- 行氣活血: 葫蘆巴、川牛膝、肉桂,具有行氣活血、溫經通絡的功效。葫蘆巴能行氣活血,調經止痛;川牛膝則活血通經,利尿消腫;肉桂溫中散寒,暖肝驅風。此類藥物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氣滯血瘀之證。
- 理氣止痛: 沈香、丁香、肉荳蔻,能理氣止痛,溫中降逆。沈香理氣止痛,安神醒腦;丁香溫中降逆,散寒止痛;肉荳蔻暖胃止瀉,調中開胃。此類藥物有助於緩解腹部脹痛、腸鳴腹瀉等不適。
- 健脾利濕: 茯苓能健脾利濕,寧心安神。此藥在方中能起到輔助作用,加強脾胃運化功能,減少濕濁內停。
- 補氣扶正: 人參大補元氣,益智強身。此藥在方中可大補元氣,扶助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
- 解毒止痛: 海桐皮解毒消腫,止痛退熱。此藥在方中可緩解疼痛,並有助於改善炎症反應。
- 調和諸藥: 甘草調和諸藥,益氣緩急。此藥在方中能協調藥性,使諸藥相互配合,發揮更佳療效。
主治病症及治療原理
根據古籍記載,「大效勝金丸」主治「結陰便血,及腸風不止。」。綜合方劑組成,我們可以分析其治療原理如下:
- 溫陽散寒,補益下元: 該方以大量溫陽補腎藥物為主,旨在溫補腎陽,驅散體內寒邪。腎陽不足,則脾陽亦不足,導致中焦寒濕內生,引起腸道功能紊亂,而導致便血、腹痛等症。此方能從根本上溫補下元,使腎陽充足,脾陽健運,從而改善相關症狀。
- 行氣活血,通經止痛: 氣滯血瘀是導致腸道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方中活血行氣藥物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血瘀狀態,使氣機暢通,則疼痛自止。
- 理氣健脾,調和腸道: 諸如沈香、丁香、肉荳蔻等理氣藥物,能疏通腸道氣機,解除腹脹、腸鳴等不適。而茯苓則健脾利濕,能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減少濕邪內生。
- 固攝止血: 溫腎陽之藥能起到固攝作用,使腸道氣血調和,從而達到止血之目的。
綜上所述,「大效勝金丸」主治「結陰便血,及腸風不止。」,其治療原理在於溫陽補腎、散寒驅濕、行氣活血、理氣止痛、健脾固攝。通過多方位的調理,使機體陰陽平衡,氣血調和,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與「蘹香子湯」之比較
古籍中提到「蘹香子湯」亦用於治療「結陰下血腹痛」,該方僅由蘹香子和草烏頭組成,相較於「大效勝金丸」,其組成較為簡單,藥力相對峻猛。兩方均以溫陽散寒為主要治療思路,但「大效勝金丸」組方更為全面,補益之功更強,且兼顧理氣活血、健脾利濕等作用,更適用於體虛或病程較長的患者。而「蘹香子湯」則可能更適用於病初或體質壯實的患者。
總結而言,「大效勝金丸」是一首針對下元虛寒、腸道氣血失調之證的複方,其組方嚴謹,藥效全面,是古時治療「結陰便血,及腸風不止」的有效方劑。
傳統服藥法
羊肉(精者,去筋膜)1斤半(切如柳葉,用硫黃末摻在肉中,以好醋1鬥,於銀石器中浸1復時,慢火煎如泥,入臼杵千下),硫黃(滴生甘草水,研3日,極細,候乾,摻入肉中)半兩,葫蘆巴半兩,蓽澄茄半兩,沈香(銼)半兩,巴戟天(去心)1兩,補骨脂(炒)1兩,牛膝1兩,肉蓯蓉(與牛膝同用酒浸,切,焙)1兩,海桐皮(挫)1兩,桂(去粗皮)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銼)1兩,人參1兩,丁香1分,肉豆蔻(去殼)3枚,附子(炮裂,去皮臍,用大者)2枚。
上藥除羊肉外,為末,以羊肉膏拌和令勻,更杵千餘下,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空心溫酒送下。加至30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效勝金丸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效勝金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七。 組成:羊肉(精者,去筋膜)1斤半(切如柳葉,用硫黃末摻在肉中,以好醋1鬭,于銀石器中浸1復時,慢火煎如泥,入臼杵千下),硫黃(滴生甘草水,研3日,極細,候乾,摻入肉中)半兩,葫蘆巴半兩,蓽澄茄半兩,沉香(銼)半兩,巴戟天(去心)1兩,補骨脂(炒)1兩,牛膝1兩,肉蓯蓉(與牛膝同用酒浸,切,焙)1兩,海桐皮(挫)1兩,桂(去粗皮)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銼)1兩,人參1兩,丁香1分,肉豆蔻(去殼)3枚,附子(炮裂,去皮臍,用大者)2枚。 主治:結陰便血,及腸風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