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脾散

BU P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二

熱性指數

29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胃經 17%
肺經 15%
心經 13%
腎經 12%
大腸經 8%
肝經 5%
膽經 1%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肝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補脾散:溫中補益、健脾理氣的中藥方劑

補脾散是 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溫中補益、健脾理氣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脾胃功能低下,不想吃東西,胸腹脹滿堵塞,疲倦乏力,肌肉瘦弱等症狀。

補脾散的組成:

  • 肉荳蔻: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瀉,止嘔,下氣消食。
  •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訶子: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厚朴: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
  •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 丁香: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
  • 沉香: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藿香: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

補脾散的使用方法:

將補脾散研成細末,每次服用3-5克,每日兩次,溫水送服。

補脾散的禁忌:

  • 孕婦禁用。
  • 陰虛火旺者慎用。

補脾散的注意事項:

  • 服用補脾散期間,應忌食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不宜與其他溫熱性中藥同用。
  • 長期服用補脾散,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方劑組成解釋


  • 肉荳蔻、肉桂、白朮、訶子、人參、附子、茯苓、厚朴、乾薑、丁香、沉香、甘草、藿香等中藥均具有溫中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 肉荳蔻、肉桂、白朮、訶子、人參、附子、茯苓、厚朴、乾薑、丁香、沉香、甘草、藿香等中藥配伍使用,可以起到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 補脾散具有溫中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脾胃虛寒、不思飲食、心胸滿悶、多倦乏力、肌膚羸瘦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補脾散性溫熱,陰虛火旺者慎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服用補脾散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 如有不適,應及時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子宮肌瘤胰臟炎霍亂腹中有鳴叫聲神經性厭食症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細菌性食物中毒月經稀少大腸激擾綜合症咳嗽腹瀉身體消瘦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食慾不振上吐下瀉舌頻頻伸出口外,又立即內收

相同名稱方劑


補脾散,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六。 組成:人參1錢,白礬1錢,天花粉1兩5錢,枳殼5分。 主治:一切咳嗽。

補脾散, 出處:《夀世保元》卷八。 組成:人參(去蘆)1錢,白朮1錢,白芍(酒炒)8分,茯苓8分,陳皮6分,川芎6分,黃耆(蜜炒)4分,當歸(酒炒)4分,甘草(炙)4分。 主治:小兒心脾虧損,弄舌。

補脾散, 出處:《雞峰》卷十二。 組成:肉豆蔻1兩,肉桂1兩,白朮1兩,訶子1兩,人參1兩,附子1兩,白茯苓1兩,厚朴1兩,乾薑半兩,丁香半兩,沉香半兩,甘草半兩,藿香葉半兩。 主治:脾胃虛冷,不思飲食,心胸滿悶,多倦乏力,肌膚羸瘦。

補脾散, 出處:《內外科百病驗方大全》。 組成:洋參1兩半,茯神2兩,淮山藥2兩,於朮1兩半,蒼朮1兩,厚朴1兩,當歸2兩,棗仁1兩,白芍1兩,神曲2兩,麥芽2兩,木香1兩,草果5分,蓮子2兩,砂仁7分,肉桂5分,甘草1兩。 主治:脾虛不欲食飯。

補脾散, 出處:《三因》卷十一。 組成:麥糵(炒)3兩,神曲(炒)2兩,茴香(炒)1兩,草果(逐個用面裹,煨熟)1兩,厚朴(制)1兩,乾薑(炮)1兩,陳皮1兩,木香(生)半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脾泄不止,食積不消,癥瘕塊結,大腸滑泄,臟毒下利,腹痛腸鳴。

補脾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十一。 組成:木香半兩,草豆蔻(白面裹,慢火煨令焦,去皮并面)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茴香子(炒)1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1兩,乾薑(炮)1兩,荊三棱(炮)1兩,陳曲(炒)2兩,大麥糵(炒)2兩。 主治:脾臟冷氣,腹內虛鳴泄瀉,食氣結塊,憎寒壯熱,日漸羸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