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鹿茸世寶丸中包含鹿茸,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補腎壯陽: 鹿茸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血、強筋骨的功效,可改善陽痿、早洩、腰膝酸軟等症狀。
- 益氣生血: 鹿茸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能補益氣血,改善體虛乏力、面色蒼白、頭暈眼花等症狀。
鹿茸在中醫藥學中被認為是珍貴的補益藥材,其補腎壯陽、益氣生血的功效,使其成為鹿茸世寶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鹿茸世寶丸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腎壯陽,溫陽助陽: 附子性溫熱,入腎經,具有溫陽補腎、散寒止痛的功效,可助鹿茸補腎壯陽,提升藥效。
2. 溫陽化寒,改善寒性體質: 鹿茸性溫,附子性熱,二者相合,可溫陽化寒,對於寒性體質、腎陽不足者,能有效改善體質,提升免疫力。
鹿茸世寶丸中加入白朮,主要是因為其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的功效,與方劑整體的補腎壯陽、益精填髓、強筋健骨之功效相輔相成。
鹿茸性溫熱,容易耗氣傷陰,白朮則能健脾益氣,補氣養陰,有助於平衡鹿茸的燥熱之性,防止藥物過於燥烈而傷及脾胃。此外,白朮還能燥濕利水,有助於去除體內濕氣,進一步增強補腎壯陽的效果。白朮還能止汗,對於鹿茸補腎壯陽所致的汗出過多也有緩解作用。
鹿茸世寶丸作為傳統中醫補腎壯陽的名方,其配方精妙,各味藥材相輔相成,旨在調理腎氣,增強體質。其中,陽起石為一味重要成分,其性溫熱,歸腎經,具有溫腎助陽、固精止遺的功效。據《本草綱目》記載,陽起石能「補腎陽,固精氣,壯腰膝」,對男性因腎虛導致的性功能障礙有顯著療效。在鹿茸世寶丸中,陽起石與鹿茸等其他補腎藥物配伍,共同發揮溫補腎陽、填精益髓的作用,對於改善腰膝酸軟、精神疲憊、性功能減退等症狀尤為適用。通過這種科學的組方,鹿茸世寶丸達到了全面調理人體機能、延緩衰老、增強體力的目的,充分展現了中醫藥學的智慧與魅力。
鹿茸世寶丸中添加花椒,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 花椒性溫,具有溫陽散寒之效,可助鹿茸溫補腎陽,提升藥效,適用於陽虛、寒濕體質者。
- 行氣止痛: 花椒入肝經,具有行氣止痛之效,可配合鹿茸補腎壯陽,改善因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肢體麻木等症狀,起到協同作用。
鹿茸世寶丸方劑中包含鐘乳石,是基於其補腎壯陽的功效。鐘乳石,又稱石鐘乳,為石灰岩洞穴中滴水沉積形成的碳酸鈣結晶,性寒、味甘鹹,入腎經。中醫認爲,鐘乳石具有滋陰補腎、清熱解毒、止痛生肌等功效,能有效改善腎虛陽痿、腰膝痠軟、遺精滑精等症狀。將其加入鹿茸世寶丸中,可以增強補腎壯陽的功效,並起到滋陰降火的作用,使整體方劑更具平衡性和安全性。
鹿茸世寶丸中加入肉蓯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益精,強壯筋骨: 肉蓯蓉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的功效。與鹿茸的溫腎壯陽、生精益髓作用相輔相成,增強了方劑補腎益精、強壯筋骨的功效。
- 通便潤腸,滋陰養血: 肉蓯蓉還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以緩解鹿茸溫補藥性可能帶來的燥熱之弊,並能滋陰養血,改善氣血循環,提高藥效發揮。
鹿茸世寶丸中加入人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固本: 人參為補氣藥,能增強人體元氣,改善氣虛症狀。鹿茸則為大補陽氣之藥,兩者合用,可達到氣血雙補的效果,提升體質,加強藥效。
- 相輔相成: 人參偏於補氣,鹿茸偏於補陽,二者相輔相成,能更好地發揮各自功效,並互相增強效果。對於氣虛陽虛之人,使用人參與鹿茸合用,可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鹿茸世寶丸是一種具有補腎壯陽及益氣養血功效的中藥方劑,其中肉荳蔻作為重要成分之一,其加入的原因主要基於其獨特的藥理作用。肉荳蔻含有豐富的揮發油和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溫腎散寒、健脾開胃和鎮痛的效果,能夠增強方劑的整體功效。在鹿茸世寶丸中,肉荳蔻能協同其它成分提高方劑的補益作用,特別是在強化腎功能和改善血液循環方面。此外,肉荳蔻的辛香味道亦有助於調和其它藥材,使整體方劑更加平衡。針對現代人多見的腎虛及脾胃不和等問題,肉荳蔻在方劑中的存在增強了其療效,提供了更全面的調理效果,從而使鹿茸世寶丸在臨牀上更具應用價值。這樣的組合使其成為一種古老而有效的中藥方劑,受到廣泛的認可與使用。
鹿茸世寶丸是一種著名的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之一當歸,具有重要的滋補和調理作用。當歸是傳統中醫中使用廣泛的藥材,尤其在女性健康方面,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它能促進血液循環,調和經血,對於改善血虛所引起的疲勞、面色蒼白及月經不調等症狀,效果顯著。此外,當歸還具備潤燥、止痛的功效,常用於舒緩因血瘀造成的疼痛症狀。
在鹿茸世寶丸的配方中,當歸的滋養功效與鹿茸的強壯效果形成良好的互補,既能增強免疫力,又能改善血液質量,促進全身的健康。這種協同效應有助於身體的全面調理,尤其對於長期處於疲勞狀態或體虛的人羣更具療效。因此,當歸的加入不僅提升了方劑的整體療效,也讓鹿茸世寶丸更具吸引力,成為養生保健的理想選擇。
鹿茸世寶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壯陽,活血通絡: 川牛膝性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活血通絡的功效。鹿茸本身亦為溫補腎陽之品,兩者配合,相輔相成,可增強藥效,使補腎壯陽效果更顯著。
- 通經活絡,止痛消腫: 川牛膝具有通經活絡、止痛消腫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助於緩解由腎虛引起的腰膝痠軟、筋骨疼痛等症狀,進而提高藥丸的整體療效。
鹿茸世寶丸方中加入茯苓,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益腎助陽:鹿茸性溫燥,易耗傷脾氣,而茯苓性平和,能健脾利濕,既可避免鹿茸過於燥烈,又能使藥力更易於運化,更好地發揮補腎壯陽的作用。
- 防止燥邪上擾,安神定志:鹿茸補腎壯陽的同時,也容易導致心神不寧,甚至出現頭暈目眩、失眠多夢等症。茯苓能滲溼健脾,寧心安神,與鹿茸相配,可使藥性平和,避免燥邪上擾,達到補腎安神之效。
鹿茸世寶丸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腎助陽,行氣止痛:沉香性溫,入腎經,具有溫腎助陽、行氣止痛的功效。鹿茸世寶丸以鹿茸補腎壯陽為君藥,沉香則起到輔助溫腎,並促進氣血運行,緩解因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肢體疼痛等症狀。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沉香氣味芳香,能調和藥性,使藥物更易於吸收。鹿茸性溫燥,沉香則能起到緩解其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進一步增強藥效。
鹿茸世寶丸中加入巴戟天,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腎壯陽,強筋健骨: 巴戟天性溫,味甘辛,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強筋健骨的功效。鹿茸本身也具有類似功效,兩者相輔相成,加強補腎壯陽之力,改善因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肢體乏力等症狀。
- 溫陽通絡,助鹿茸生髮: 巴戟天能溫陽通絡,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鹿茸的藥性更好地發揮,提高其生髮、滋補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鹿茸世寶丸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諸虛不足」,乃氣血陰陽俱虛之證,其症狀廣泛涉及心脾腎三臟功能失調與外邪侵襲所致不適:
- 心脾氣弱:見驚悸自汗(心氣不固)、食少乏力(脾失健運)。
- 中焦虛寒:腹脹泄瀉、腸鳴腹痛、手足厥逆,係脾腎陽虛,陰寒內生。
- 外寒內濕:頭疼怯寒、肢體酸痛,為陽虛衛外不固,寒濕凝滯經絡。
- 元陽虧損:頑痹、中滿惡心,乃陽虛不能溫化水濕,痰瘀內阻。
整體而言,此方以溫補元陽、健脾益氣為主,兼祛寒濕、通經脈,適用於「陽虛為主,兼夾氣血不足」之複雜虛損證。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峻補元陽,益精填髓
- 鹿茸(酥炙):補督脈、壯元陽,直補先天之精。
- 附子(炮):溫十二經,回陽救逆,散寒止痛。
- 肉蓯蓉、巴戟天:補腎陽、益精血,助鹿茸溫潤填精。
臣藥:溫中健脾,化濕行滯
- 白朮(炒)、人參:健脾益氣,治中焦虛弱之泄瀉食少。
- 肉豆蔻(煨):溫脾止瀉,與白朮共固中焦。
- 陽起石、鐘乳粉:溫腎助陽,化寒濕之痺痛。
佐使藥:調氣活血,引藥歸經
- 沉香:降氣溫中,納氣歸腎,兼解腹脹嘔惡。
- 當歸、牛膝:養血活血,引藥下行,治肢體酸痹。
- 椒紅(蜀椒):溫中散寒,配合附子除沉寒痼冷。
- 茯苓:滲濕健脾,防滋膩礙胃。
配伍特點
- 陽氣津血同調:鹿茸、人參、當歸並用,補陽兼顧氣血。
- 標本兼治:附子祛寒(治標),鹿茸溫腎(治本),佐沉香行氣,防補而壅滯。
- 內外並驅:陽起石、鐘乳粉驅外寒,白朮、茯苓健內濕。
此方體現「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之法,通過補腎陽以暖脾土,脾腎雙補,氣血得溫而自行,諸虛自癒。
傳統服藥法
鹿茸(酥塗,炙)1兩,附子(炮,去臍)1兩,白朮(炒)1兩,陽起石(燒赤)1兩,椒紅(炒出汗)1兩,成煉鐘乳粉1兩,蓯蓉(酒浸,炙)1兩,人參(去蘆)1兩,肉豆蔻(面裹煨)1兩,川當歸(炒)1兩,牛膝(去蘆,酒浸1宿)1兩,白茯苓1兩,沈香1兩,巴戟(去心)1兩。
上為細末,次入鐘乳粉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40粒,食前鹽飯飲或鹽湯送下,1日3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鹿茸世寶丸是一味溫補的中藥方劑,不宜在感冒發熱、陰虛火旺、濕熱內蘊等情況下服用。服用本方劑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鹿茸世寶丸, 出處:《洪氏集驗方》卷三。 組成:鹿茸(酥塗,炙)1兩,附子(炮,去臍)1兩,白朮(炒)1兩,陽起石(燒赤)1兩,椒紅(炒出汗)1兩,成煉鍾乳粉1兩,蓯蓉(酒浸,炙)1兩,人參(去蘆)1兩,肉豆蔻(面裹煨)1兩,川當歸(炒)1兩,牛膝(去蘆,酒浸1宿)1兩,白茯苓1兩,沉香1兩,巴戟(去心)1兩。 主治:諸虛不足,心脾氣弱,腹脅脹急,腸鳴泄瀉,腹疼,手足厥逆,頑痹,中滿惡心,頭疼怯寒,肢體酸痛,飲食少思,氣短乏力,驚悸自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