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骨煎

ZHU GU JI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四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18%
肝經 16%
心經 15%
脾經 13%
肺經 9%
膽經 7%
胃經 7%
心包經 5%
大腸經 2%
膀胱經 1%
三焦經 1%
腎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膽經
胃經
心包經
大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豬骨煎

豬骨煎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青蒿、烏梅、柴胡、秦艽、茯苓、當歸、川芎、人參、肉蓯蓉、巴戟天、五味子、川牛膝、茴香、補骨脂、鱉甲、沉香、鹿茸、附子。

青蒿

  • 清虛熱
  • 清熱瀉火
  • 治瘧疾
  • 解毒
  • 清熱解毒
  • 驅蟲殺蟲

烏梅

  • 固澀收斂
  • 驅蟲殺蟲
  • 生津止渴
  • 止咳平喘
  • 止血
  • 止瀉
  • 止嘔

柴胡

  • 散風熱、發汗解表
  • 止咳化痰
  • 平肝息風
  • 補陽
  • 清熱瀉火
  • 疏肝解鬱

秦艽

  • 清熱瀉火
  • 祛風除濕
  • 清熱利尿
  • 強筋骨

茯苓

  • 利水消腫
  • 利水滲濕
  • 清熱利尿
  • 祛風除濕
  • 安胎
  • 健脾胃
  • 補血
  • 安神

當歸

  • 補血活血
  • 調經止痛
  • 止血
  • 活血化瘀
  • 止咳平喘

川芎

  • 活血化瘀
  • 祛風除濕
  • 理氣行氣
  • 活絡止痛
  • 燥溼
  • 補血
  • 強筋骨

人參

  • 補氣,增強免疫力
  • 調節血糖
  • 改善心血管功能
  • 提高記憶力
  • 延緩衰老
  • 提高性功能
  • 安神益智

肉蓯蓉

  • 補腎陽
  • 益精血
  • 潤腸道
  • 治療腎陽虛衰,精血不足所引起的陽痿、遺精、白濁、尿頻餘瀝、腰痛腳弱、耳鳴目花,以及月經衍期、宮寒不孕、腸燥便祕等症狀

巴戟天

  • 補腎壯陽
  • 祛風除濕
  • 補氣
  • 散風寒
  • 止咳化痰
  • 降氣
  • 強筋骨

五味子

  • 固澀收斂
  • 補氣
  • 補腎
  • 止咳化痰
  • 降氣
  • 生津止渴
  • 強筋骨
  • 解酒毒

川牛膝

  • 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

茴香

  • 溫裡溫中
  • 理氣行氣
  • 驅蟲殺蟲
  • 補腎壯陽
  • 疏肝解鬱
  • 活絡止痛
  • 健脾益氣

補骨脂

  • 補陽
  • 補氣
  • 止瀉
  • 健脾胃

鱉甲

  • 滋陰、補氣、清熱瀉火、平肝息風、降氣、清虛熱、調經等功效。

沉香

  • 溫裡溫中
  • 理氣行氣
  • 止嘔
  • 止咳平喘
  • 補腎
  • 健脾胃

鹿茸

  • 補腎助陽、益精血、強筋骨、壯筋骨

附子

  • 溫裡溫中
  • 散寒止痛
  • 回陽救逆

主治功效

  • 身體虛弱,感到發熱,從脊椎向上感到灼熱

總結

豬骨煎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補氣、補血、活血化瘀、清熱瀉火、健脾益胃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發熱、脊椎向上灼熱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豶豬脊骨1條(去尾5寸,銼細,用好法酒6升,青蒿1握,烏梅10個,柴胡1兩去蘆,秦艽1兩去蘆,慢火同熬,耗一半,去滓,入蜜半斤,再熬成膏子),白茯苓(去皮)1兩,當歸(去蘆)1兩,川芎1兩,人參(去蘆)1兩,肉蓯蓉(酒浸)1兩,巴戟(去心,酒浸)1兩,五味子1兩,牛膝(去蘆,酒浸)1兩,茴香(微炒)1兩,破故紙(炒)1兩,鱉甲(去裙,醋炙黃)半兩,沈香半兩,鹿茸(酒浸,醋炙)2兩,附子(炮,去皮臍)2兩。上為細末,用前豬骨膏子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漸加至50丸,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方劑組成解釋


豬骨煎由青蒿、烏梅、柴胡、秦艽、茯苓、當歸、川芎、人參、肉蓯蓉、巴戟天、五味子、川牛膝、茴香、補骨脂、鱉甲、沉香、鹿茸、附子等中藥組成。其中,青蒿、烏梅、柴胡、秦艽、茯苓、當歸、川芎、人參、肉蓯蓉、巴戟天、五味子、川牛膝、茴香、補骨脂、鱉甲、沉香、鹿茸、附子等中藥均具有補益肝腎、溫經散寒的功效。因此,豬骨煎具有補益肝腎、溫經散寒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豬骨煎具有補益肝腎、溫經散寒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肝腎功能受損。此外,豬骨煎不宜與溫補性中藥同用,以免引起藥物相互作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骨質疏鬆症

相同名稱方劑


豬骨煎, 出處:《百一》卷四。 組成:豮豬脊骨1條(去尾5寸,銼細,用好法酒6升,青蒿1握,烏梅10個,柴胡1兩去蘆,秦艽1兩去蘆,慢火同熬,耗一半,去滓,入蜜半斤,再熬成膏子),白茯苓(去皮)1兩,當歸(去蘆)1兩,川芎1兩,人參(去蘆)1兩,肉蓯蓉(酒浸)1兩,巴戟(去心,酒浸)1兩,五味子1兩,牛膝(去蘆,酒浸)1兩,茴香(微炒)1兩,破故紙(炒)1兩,鱉甲(去裙,醋炙黃)半兩,沉香半兩,鹿茸(酒浸,醋炙)2兩,附子(炮,去皮臍)2兩。 主治:虛勞發熱,熱從脊骨上起。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