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骨脂的傳統功效
1. 補腎
補骨脂,其補腎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被賦予豐富的理論闡釋。
《神農本草經疏》認為補骨脂「能暖水臟;陰中生陽,壯火益土之要藥也」。其補腎機理在於溫補腎陽,使腎中真陽之氣得以上升,從而促進脾胃運化,改善因腎陽虛弱導致的諸多症狀,如五勞七傷等。書中更指出,腎虛不僅影響男子精氣,也影響婦女血氣,皆因腎陽不足所致。
《本草綱目》則從不同的角度闡述補骨脂補腎的機制。李時珍引述前人論述,認為補骨脂能使「心胞之火與命門之火相通」,從而「元陽堅固,骨髓充實」。此外,李時珍也提及補骨脂與其他藥物配伍的運用,說明其補腎功效在不同方劑中發揮不同的作用,並強調其補腎應與補脾配合,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書中更指出補骨脂能「治腎洩,通命門,暖丹田,斂精神」,更全面地概括了其補腎的功效。
《本草綱目》和《神農本草經疏》等典籍皆指出補骨脂能溫補腎陽,從而改善因腎陽虛弱引發的諸多症狀。其補腎作用不僅體現在溫暖水臟,更能壯火益土,提升腎臟功能,並間接影響脾胃運化,從根本上改善因腎虛導致的各種病症。 由此可見,古人對補骨脂補腎功效的認識,已超越單純的溫補,而是從腎陽、脾胃運化等多個層面進行闡述,展現了中醫整體觀的思想。
2. 健脾胃
補骨脂,其健脾胃功效並非直接作用於脾胃,而是透過溫補腎陽,間接提升脾胃運化功能。多數古代醫籍並未直接論述其「健脾胃」之效,而是著重其溫補腎陽、壯火益土的特性,而此特性正是其健脾胃之基礎。
《本草綱目》李時珍引述前人經驗,指出補腎不如補脾,但更進一步說明腎氣虛弱則陽氣衰敗,不能溫煦脾胃,導致脾胃氣寒,出現食慾不振、腹脹、嘔吐等症狀。補骨脂補腎,可提升陽氣,間接溫補脾胃。文中更提到補骨脂與肉豆蔻配伍,補腎健脾,再佐以木香行氣,以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此處可見補骨脂的健脾胃,實乃「扶正」之法,而非直接「攻邪」。
《神農本草經疏》則強調補骨脂「能暖水臟」,水臟指腎,腎陽充足,則能「腐熟水谷、蒸糟粕而化精微」,這是脾胃運化功能的根本。腎陽之氣上升,則能溫煦脾胃,改善脾胃虛寒導致的諸多不適。這與《本草綱目》的觀點相互印證,皆從溫補腎陽的角度切入,說明補骨脂健脾胃的機理。
《玉楸藥解》則更直接地指出補骨脂能「升達脾胃,收斂滑洩」,說明其溫補脾腎,改善脾胃虛寒導致的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
綜上所述,古籍記載中,補骨脂的健脾胃功效並非其直接作用,而是透過溫補腎陽,間接溫煦脾胃,從而提升其運化功能。此作用機理符合中醫整體觀的治療理念,即「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腎陽的強盛,是脾胃功能正常運作的必要條件。
3. 止瀉
補骨脂,其止瀉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機理主要與溫補腎陽,固澀止瀉相關。
《本草綱目》中提到,補骨脂能「收斂神明」,使「元陽堅固,骨髓充實,澀以治脫」,說明其具有收斂固澀之效,能治療因腎陽不足引起的腸道滑脫、洩瀉。李時珍更進一步指出,補骨脂補腎,而腎陽虛弱會導致脾胃陽氣衰微,影響脾胃運化功能,從而出現腹瀉等症狀。因此,補骨脂通過溫補腎陽,間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達到止瀉的目的。書中也提及補骨脂與肉豆蔻、木香合用,更能增強其溫補脾腎,調理腸胃氣機的作用,佐證了補骨脂在治療脾腎陽虛引起的洩瀉中的作用。
《神農本草經疏》則強調補骨脂「能暖水臟」,「壯火益土」,認為其能溫補腎陽,提升人體陽氣,從而改善因陽虛寒凝導致的腸道功能紊亂和洩瀉。書中提及補骨脂能治療「五勞七傷」,而這類疾病多因勞傷脾腎而致,進一步說明補骨脂具有溫補脾腎,從根本上解決洩瀉問題的能力。
《藥性論》也記載補骨脂「止小便利,腹中冷」,直接指出其具有止瀉的功效,尤其針對因腹部寒涼引起的洩瀉。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記載表明,補骨脂止瀉的功效主要源於其溫補腎陽、固澀止脫的特性。通過溫補腎陽,可以改善脾胃功能,從根本上解決因脾腎陽虛引起的洩瀉;同時,其收斂固澀的作用,能直接止瀉。 需注意的是,不同醫家對補骨脂功效的理解和應用可能存在差異,應根據病症辨證施治。
4. 補氣
補骨脂,古稱破故紙,歷代醫家皆認為其具有補氣之效,但其補氣之機理並非直接作用於肺氣,而是通過溫補腎陽,間接提升整體陽氣,從而達到補益脾胃之氣的效果。
《神農本草經疏》指出補骨脂「能暖水臟;陰中生陽,壯火益土之要藥也」。此處「水臟」指腎臟,「壯火益土」則指溫補腎陽,以促進脾土之運化。腎陽充足,則能溫煦脾胃,改善脾胃虛寒導致的氣虛症狀,如《本草綱目》所述:「補脾不若補腎,腎氣虛弱則陽氣衰劣,不能燻蒸脾胃,脾胃氣寒,令人胸膈痞塞……用破故紙補腎,肉豆蔻補脾」。故補骨脂的補氣,是通過腎陽的溫煦作用,間接提升脾胃的運化功能,從而達到補益氣血的效果。
《本草綱目》更進一步說明,補骨脂能「使心胞之火與命門之火相通,故元陽堅固,骨髓充實」。此處說明補骨脂能溝通心腎,使心腎相交,從而提升整體陽氣,達到補氣、補血、強筋健骨的功效。其補氣並非直接作用於肺氣,而是通過溫補腎陽,間接提升臟腑功能,最終改善氣虛的表現。
綜上所述,補骨脂的補氣作用並非直接作用於肺,而是通過溫補腎陽,間接促進脾胃運化,提升整體陽氣,最終達到補益之效。古代醫家對其功效的理解,體現了中醫整體觀的精髓,即臟腑之間相互協調,陰陽互補,才能維持人體的健康。
5. 補陽
補骨脂,其補陽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與現代醫學觀點也有一定的共通之處。
《神農本草經疏》認為補骨脂「能暖水臟;陰中生陽,壯火益土之要藥也」。水臟指腎臟,此處指其能溫補腎陽,腎陽為人體陽氣之根本,腎陽充足則能溫煦脾胃,促進脾胃運化,正如《本草綱目》所言:「補脾不若補腎,腎氣虛弱則陽氣衰劣,不能燻蒸脾胃」。 補骨脂溫補腎陽,使腎陽之氣上升,溫煦脾胃,從而改善脾胃虛寒所致的諸多症狀,例如腹脹、嘔吐、洩瀉等。
《本草綱目》更進一步指出補骨脂「破故紙收斂神明,能使心胞之火與命門之火相通,故元陽堅固,骨髓充實」。此處強調了補骨脂能連結心陽與腎陽,使人體陽氣充盈,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元陽堅固,骨髓充實」則說明瞭補骨脂補益腎精,強壯筋骨的作用。
《開寶本草》記載補骨脂主治「五勞七傷,風虛冷,骨髓傷敗,腎冷精流」,這些病症都與陽氣虛衰有關。 《藥性論》也記載其能治「男子腰疼,膝冷囊濕,逐諸冷痹頑」,這些都屬於陽氣不足,寒邪入侵的表現。
綜上所述,古代醫家認為補骨脂的補陽功效主要體現在溫補腎陽、促進氣血運行、強健筋骨等方面,其作用機理與現代中醫理論中腎陽主導人體溫煦功能的觀點相符。 值得注意的是,歷代醫家對補骨脂的運用,也多結合其他藥物,以達到更好的療效。
補骨脂的古代典籍
補骨脂的現代功效
1. 抗腫瘤
補骨脂素 (Bavachinin) 及 8-甲氧基補骨脂素 (8-Methoxypsoralen) 對癌細胞的直接殺傷作用:
- 體外實驗顯示,補骨脂素和8-甲氧基補骨脂素均能有效殺死癌細胞。具體而言,以1.25mg的補骨脂素或8-甲氧基補骨脂素與3.75ml的鼠肉瘤腹水型細胞(Si80,濃度為2×10^7個/ml)在37℃下溫育90分鐘,補骨脂素的細胞死亡率達100%,8-甲氧基補骨脂素則為34.6%。
- 補骨脂素對白血病細胞具有濃度依賴性的殺傷作用。在濃度為2~500pg/ml的範圍內,其殺傷率從18.9±8.62%提升至96.13±3.71%。計算得出的半數致死濃度(IC50)約為4pg/ml,顯示其對白血病細胞有相當高的殺傷力。
- 補骨脂素能增加癌細胞的放射性釋放率。將Si80、小鼠艾氏腹水癌(EAC) 和小鼠肝癌(H22)瘤液(濃度均為2×10^7個/ml)各0.1ml與5pg的補骨脂素孵育後,測定上清液的放射性。結果表明,補骨脂素能夠增加對Si80、EAC 和H22的放射性釋放率,提示可能通過某種機制破壞癌細胞膜的完整性。
- 對人白血病細胞,補骨脂素的殺傷作用同樣具有濃度依賴性。在濃度低於8ug/ml時,殺傷作用顯著下降。
補骨脂對腫瘤生長的抑制作用:
- 體外處理後,補骨脂對小鼠腫瘤具有高度的抑制作用。將瘤細胞懸液與補骨脂藥液混合,於-4℃下處理2-909小時後,再接種至小鼠右腋皮下,並每日腹腔注射補骨脂0.05mg/kg,連續10日,結果顯示對Si80和EAC的抑制率均為100%,對H22的抑制率為98%。
2. 其他功效
1. 雌激素樣作用:
現代研究證實補骨脂具有雌激素樣作用。在動物實驗中,給予正常或切除卵巢的雌性小鼠補骨脂乾粉(0.35g/kg或0.175g/kg,混於飲食),可以觀察到陰道角化的增加。較高劑量(0.35g/kg)長期餵食(37-77天)甚至可能損害成年雌性小鼠的生育能力,但此作用是可逆的,停藥一周後即可恢復正常。相同劑量給予雄性小鼠46天,未觀察到明顯影響。
2. 光敏作用與黑色素合成:
補骨脂具有致光敏作用,用藥後皮膚對紫外線照射更敏感,易出現色素沉著。補骨脂素和甲氧補骨脂素能夠促進皮膚黑色素的合成,並使其沉積在皮下。體外實驗表明,95%乙醇的補骨脂提取物對酪氨酸酶有明顯的激活作用,而酪氨酸酶是人體內黑色素合成的關鍵酶。因此,推測補骨脂可能通過提高酪氨酸酶的活性,增加黑色素的生成速度和數量。補骨脂中含有能吸收紫外線的光敏性物質,如補骨脂素、異補骨脂素,其中補骨脂素活性較強,兩者均能促進皮膚黑色素的新生。研究還表明,補骨脂乙素可能通過擴張血管、改善局部組織營養,從而增加皮膚色素。另有實驗指出,補骨脂素引起皮膚色素反應增強,可能與其傳遞了某種細胞的代謝信息,抑制了皮膚細胞的分裂有關。
3. 細胞毒活性與溶血作用:
體外細胞毒活性試驗顯示,補骨脂酚在極低濃度(2.5pg/ml)時即開始對多種細胞顯示細胞毒活性,濃度達到10pg/ml時,幾乎達到最大活性,且作用不可逆。更高濃度(2ug/ml)的補骨脂酚可導致細胞溶血,1小時後溶血率達到50%,更高濃度(20ug/ml和10ug/ml)作用3分鐘和30分鐘後,可使溶血達到100%。補骨脂酚的細胞毒活性作用機制可能與其通過作用於細胞膜有關。
4. 其他藥理活性:
除了上述作用外,補骨脂還具有抗突變、抑制移植排斥反應、升高白細胞等作用,並對分離破骨細胞性骨吸收有抑製作用。
5. 藥物動力學:
- 補骨脂素: 小鼠單次灌胃補骨脂素50mg/kg後,血清中補骨脂素的半衰期(t1/2)為3.64小時,吸收速率常數(Ka)為4.04h-1,消除速率常數(k)為0.17h-1,最大血藥濃度(Cmax)為3.77mg/L,曲線下面積(AUC)為26.52mgh/L。絕對生物利用度為62.09%。尾靜脈注射後,藥物動力學符合二房室模型,數學模型為C=9.83e0.55t+3.05e-0.138t,血濃峰值(t1/2)為11.70mg/L,AUC為42.72mgh/L。
- 8-甲氧補骨脂素: 小鼠口服250mg/kg 8-甲氧補骨脂素後,該藥能迅速從胃腸道吸收,1小時後血藥濃度達到峰值,在血液中的生物半衰期為6小時。藥物分布以皮膚最多,其次是肝臟,能通過血腦屏障。48小時內總排泄量僅為1.13%,主要排泄途徑是尿,其次是糞便。
6. 臨床應用 (除了骨科相關):
- 皮膚疾病: 補骨脂可外用治療濕疹、外陰白斑、尋常疣和白癜風。
- 婦科疾病: 補骨脂可製成栓劑治療陰道滴蟲病,或製成止血靈片治療各種婦科出血。
7. 其他研究:
- 在紫外線照射下,8-甲氧基補骨脂可引起某些哺乳類動物細胞表現型的變異,並可能刺激某些哺乳動物細胞產生內源性鼠白血病病毒。
- 8-甲氧補骨脂素在特定濃度下,加長波紫外線照射,會誘發人體外周血淋巴細胞姐妹染色單體交換頻率發生變化,而補骨脂素和異構補骨脂素無此作用。
8. 毒性研究:
- 小鼠急性毒性實驗測得的補骨脂總油、補骨脂酚和異補骨脂素的口服半數致死量(LD50)分別為:38.0±3.5g(生藥)/kg; 2.3±0.18ml/kg 和180±29.6mg/kg。
- 補骨脂乙素粗製品,每日以 100mg/kg灌胃大鼠,連續1個月,對血壓、心電、血象、肝功能及血糖等,無明顯的影響。
- 小鼠連續灌胃不同劑量的補骨脂酚,可引起腎臟病變,大劑量可見進行性腎損害,其他臟器未見明顯病變。
- 小鼠連續灌胃不同劑量的異補骨脂素,心肝脾肺腎未見病理變化。給犬灌胃異補骨脂素,連續10~14天,也未見肝、腎功能和心電圖異常及臟器病理形態變化。
3. 抗菌
補骨脂的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其具有廣泛的抗菌活性,能抑制甚至殺滅多種細菌。研究表明,補骨脂對於金黃色葡萄球菌、結核桿菌、金枝桿菌等多種細菌及霉菌具有抑製作用。
更進一步的研究發現,補骨脂提取物,尤其是其乙醇提取物,對葡萄球菌,包括對青霉素產生抗藥性的葡萄球菌,以及紅色毛癬菌、石膏樣小孢子菌等皮膚真菌具有顯著的抑菌活性。相較之下,補骨脂的水煎液抑菌效果較差,暗示其主要的抗菌成分為脂溶性物質。
關鍵發現指出,補骨脂素及異補骨脂素等成分具有光敏性,在黑光或 UVA 照射下,對多種細菌,例如狗小孢子菌、石膏樣小孢子菌、鐵鏽色小孢子菌、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乙型鏈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展現出更強的抑菌作用。其作用機理被認為是補骨脂素類物質在黑光照射下被激活,促使菌體細胞核內的胸腺嘧啶分子之間產生牢固的結合,導致DNA損傷,這種損傷難以修復,最終達到抑菌的效果。
4. 抗氧化
補骨脂的抗氧化功效,在現代藥理學研究中被明確歸因於其富含的多酚類化合物與黃酮類化合物。這些天然植物化學物質,作為生物活性成分,其分子結構中通常含有多個酚羥基,使其能夠作為自由基清除劑發揮作用。它們的主要機制是通過捐獻氫原子或電子來中和體內過量的活性氧物種(ROS)和活性氮物種(RNS),如超氧陰離子、羥基自由基及過氧亞硝基等,從而將這些不穩定的自由基轉化為無活性或低活性的物質,阻止其對細胞膜、蛋白質及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造成氧化損傷。部分黃酮類化合物還能螯合參與自由基生成過程的金屬離子,如鐵和銅,進一步抑制氧化級聯反應。鑑於氧化損傷被視為多種慢性病的共同病理基礎,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以及神經退化性疾病和炎症反應,補骨脂透過提升抗氧化防禦能力,在維持細胞氧化還原平衡、預防細胞衰老及相關疾病方面,展現出其現代藥理應用的潛力。
5. 提升免疫力
補骨脂在提升免疫系統方面的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其作用主要歸因於所含的多酚類化合物、黃酮類化合物及多糖等活性成分。其中的多糖體被證實能顯著增強細胞免疫功能,透過刺激白血球的活動與增殖,從而促進多種細胞因子(如干擾素與介白素)的釋放。這些細胞因子的協同作用提升了機體對病原體的辨識與清除能力,全面強化了免疫反應。此外,補骨脂內含的多酚類化合物及黃酮類化合物,展現出強效的抗氧化特性。這些成分能有效清除體內的自由基,降低氧化應激對免疫細胞的損害,保護其結構與功能完整性。藉由減少細胞損傷,這些抗氧化物質間接協助維持免疫細胞的正常運作,進一步鞏固並提升整體免疫防禦能力。其綜合作用有助於調節及優化免疫狀態,提高身體抵抗力。
6. 預防心血管疾病
補骨脂所含之豐富活性化學成分,如香豆素類(如補骨脂素、異補骨脂素)及二萜酚類(如補骨脂酚),在預防心血管疾病方面展現多重現代藥理機制。
針對血脂異常,其活性成分能透過調節肝臟脂質代謝,例如抑制膽固醇合成的關鍵酵素活性,或促進脂質分解與排泄,有效降低血液中總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水平,從而減少動脈粥狀硬化斑塊的形成與發展。
在血管健康方面,補骨脂能促進血管內皮細胞的增殖與修復,增強血管壁的彈性與強度,有助於維持血管結構的完整性與柔韌性,改善血管功能。這可能涉及刺激內皮細胞分泌一氧化氮(NO),進而促進血管舒張。
此外,補骨脂具有顯著的抗氧化作用。其多酚類和二萜類化合物能有效清除體內過多的自由基,降低氧化壓力對心血管細胞(包括血管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的損害,減緩細胞老化與炎症反應,保護血管免於因氧化損傷而導致的功能障礙,對預防動脈硬化至關重要。
其降壓作用可能與改善血管舒張功能、降低血管阻力,或調節腎素-血管張力素系統有關。這些綜合作用共同對抗心血管疾病的多種危險因子,顯示其在心血管預防醫學上的潛力。
7. 預防骨質疏鬆
補骨脂預防骨質疏鬆的現代藥理機制涉及其豐富的活性成分。其所含有的多酚類與黃酮類化合物,特別是補骨脂素(Psoralen)和異補骨脂素(Isopsoralen)等香豆素類衍生物,被視為主要的植物雌激素。這些化合物能與體內的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s, ERα/ERβ)結合,發揮類似雌激素的作用,從而調節骨代謝。
研究顯示,此類成分能有效抑制蝕骨細胞(Osteoclasts)的活性與分化,減少骨質流失,同時促進成骨細胞(Osteoblasts)的增殖與成骨分化,增強骨骼形成。此外,部分黃酮類化合物具備抗氧化與抗炎特性,能減緩氧化壓力及慢性炎症對骨細胞的損害,這些因素均與骨質疏鬆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補骨脂本身亦富含鈣、磷等骨骼所需礦物質,其特定成分可能透過改善腸道吸收或其他生物利用度機制,協同提升身體對這些礦物質的利用,進一步鞏固骨骼密度與強度。
8. 抗菌抗病毒
補骨脂的抗菌抗病毒功效,藥理研究證實主要源於其生物鹼、多醣體及黃酮類化合物。這些活性成分能直接抑制病原體的生長與複製。同時,它們透過調節宿主免疫反應,包括活化巨噬細胞、促進淋巴細胞增殖及調節細胞因子分泌,從而增強白血球的吞噬殺菌與抗病毒能力,提升機體對抗感染的整體防禦機制。
補骨脂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酒浸塗患處。
補骨脂的炮製
補骨脂炮製方法
- 淨選: 簸淨雜質,洗淨,曬乾。
- 鹽補骨脂:
- 取淨補骨脂用鹽水拌勻,微潤。
- 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鼓起,取出,晾乾。
- 每補骨脂100斤,用鹽2斤8兩,加適量開水化開澄清。
- 酒浸法:
- 用酒浸一宿後,漉出。
- 卻用東流水浸三日夜,從已至申出,日乾用。
- 微炒: 入藥微炒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補骨脂注意事項
- 陰虛火旺者忌服:補骨脂性溫熱,陰虛火旺者服用後會加重虛火,導致口乾舌燥、失眠多夢等症狀。
- 陰虛下陷者禁用:補骨脂有收斂固澀的作用,陰虛下陷者服用後會加重虛脫,導致氣血不足、頭暈目眩等症狀。
- 內熱煩渴者禁用:補骨脂性溫熱,內熱煩渴者服用後會加重熱象,導致心煩氣躁、口渴多飲等症狀。
- 眩暈氣虛者禁用:補骨脂會耗氣,眩暈氣虛者服用後會加重氣虛,導致頭暈目眩、四肢無力等症狀。
- 懷孕心胞熱者禁用:補骨脂會加重心胞熱,導致胎動不安、腹痛等症狀。
- 二便結者禁用:補骨脂有收斂固澀的作用,二便結者服用後會加重便祕,導致排便困難、腹脹等症狀。
- 孕婦禁用:補骨脂中的一些成分可能對胎兒有潛在風險,因此孕婦應避免使用。
- 乳母禁用:補骨脂可能對嬰兒產生不良影響,因此乳母應避免使用。
- 高血壓患者禁用:補骨脂中的一些成分可能會導致血壓升高,因此高血壓患者應該避免使用。
- 凝血異常患者禁用:補骨脂中的一些成分可能具有抗凝血作用,因此凝血異常患者應避免使用。
- 腎病患者禁用:補骨脂中的一些成分可能對腎臟產生不良影響,因此腎病患者應避免使用。
補骨脂相關的方劑
補骨脂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補骨脂含有的化學成分
補骨脂素(Psoralen), 異補骨脂素/白芷素(Isopsoralen/Angelicin), 花椒毒素/8-甲氧基補骨脂素(Xanthotoxin/8-Methoxypsoralen), 補骨脂定(Psoralidin), 異補骨脂定(Isopsoralidin), 補骨脂呋喃香豆精(Bakuchicin), 雙羥異補骨脂定(Corylidin), 補骨脂香豆雌烷A(Bavacoumestan A), 補骨脂香豆雌烷B(Bavacoumestan B), 槐屬香豆雌烷A(Sophoracoumestan A), 紫雲英甙(Astragalin), 補骨脂雙氫黃酮/補骨脂甲素(Bavachin/Corylifolin), 異補骨脂雙氫黃酮(Isobavachin), 補骨脂雙氫黃酮甲醚(Bavachinin), 補骨脂乙素/異補骨脂查耳酮(Corylifolinin/Isobavachalcone), 補骨脂查耳酮(Bavachalcone), 補骨脂色烯查耳酮(Bavachromene), 新補骨脂查耳酮(Neobavachalcone), 異新補骨脂查耳酮(Isoneobavachalcone), 補骨脂呋喃查耳酮(Bakuchalcone), 補骨脂色酚酮(Bavachromanol), 補骨脂異黃酮(Corylin), 新補骨脂異黃酮(Neobavaisoflavone), 補骨脂異黃酮醛(Corylinal), 補骨脂異黃酮醇(Psoralenol), 補骨脂酚(Bakuchiol), 補骨脂苯並呋喃酚(Corylifonol), 異補骨脂苯並呋喃酚(Isocorylifonol), 對羥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 豆甾醇(Stigmasterol), β-谷甾醇-D-葡萄糖苷(β-Sitosterol-D-glucoside), 三十烷(Triacontane), 三甘油酯(Triglycerides), 二甘油酯(Diglycerides), 單甘油酯(Monoglycerides), 蠟酯(Waxes), 碳氫化合物(Hydrocarbons), 極性類脂(Polar lipids), 補骨脂多糖(Bakuchi polysaccharide), 胰蛋白酶抑制劑(trypsin inhibitor), 鉀(Potassium), 錳(Manganese), 鈣(Calcium), 鐵(Iron), 銅(Copper), 鋅(Zinc), 砷(Arsenic), 銻(Antimony), 銣(Rubidium), 鍶(Strontium), 硒(Selenium), 棕櫚酸(Palmitic acid), 油酸(Oleic acid), 亞油酸(Linoleic acid), 硬脂酸(Stearic acid), 亞麻酸(Linolenic acid), 二十四酸(Lignoceric acid)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