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增損黑錫丹」方劑中加入川楝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驅除蟲積,消積止痛: 川楝子性苦寒,入肝、脾經,具有驅蟲、消積、止痛的功效。此方可能因患者有蟲積腹痛的症狀,加入川楝子以驅除蟲積,緩解疼痛。
-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 川楝子能疏肝理氣,降逆止嘔,對於肝氣鬱結、胃氣上逆引起的嘔吐也有一定的療效。若患者伴隨肝氣鬱結的症狀,加入川楝子能起到疏肝理氣的作用,進一步緩解病情。
「增損黑錫丹」方劑中包含「陽起石」,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特性: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陽起石性寒,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適用於熱毒壅盛、瘡瘍腫痛等症狀。在「增損黑錫丹」中,陽起石可輔助其他藥物,加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 收斂固澀,止血生肌: 陽起石亦具有收斂固澀、止血生肌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外傷出血、潰瘍久不癒合等症狀。在「增損黑錫丹」中,陽起石可輔助其他藥物,加強收斂固澀、止血生肌的效果。
增損黑錫丹方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理氣健脾: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其氣味芳香,能行氣解鬱,健脾消食,對於脾胃虛弱、氣滯食積所致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燥濕止瀉:木香還具有一定的燥濕止瀉作用。黑錫丹方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濕盛、寒濕內阻所致的泄瀉,而木香能燥濕健脾,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止瀉的效果。
增損黑錫丹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一、溫腎助陽: 沉香性溫,味辛,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的功效。黑錫丹本身以補腎固精為主要功效,加入沉香可以增強其溫腎助陽之力,有助於治療腎虛陽痿、腰膝酸軟等症。
二、行氣止痛: 沉香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對於腎虛引起的腰痛、腹痛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總而言之,沉香在增損黑錫丹中發揮著溫腎助陽、行氣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提升方劑的療效。
增損黑錫丹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消脹:青皮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行氣消脹、理氣止痛之效。黑錫丹常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痛等症,青皮的加入可幫助行氣消滯,緩解脹痛,促進藥效發揮。
- 疏肝解鬱:青皮亦可疏肝解鬱,肝氣鬱結可影響脾胃功能,導致氣滯腹痛。青皮的疏肝解鬱作用,可調節肝氣,利於脾胃氣機正常運行,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增損黑錫丹方劑中加入白荳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芳香化濕: 白荳蔻味辛性溫,具有芳香化濕之效。方劑中可能含有濕濁之氣,白荳蔻可通過其芳香之氣,將濕氣驅散,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正常。
二、理氣和中: 白荳蔻亦能理氣和中,緩解脾胃氣滯,促進消化吸收。這對於因濕邪阻滯脾胃所致的食慾不振、腹脹、噁心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總而言之,白荳蔻在增損黑錫丹方劑中,起到了化濕理氣的作用,幫助脾胃運化功能恢復,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增損黑錫丹方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止痛:茴香性溫,味辛,歸肝、脾經,具有理氣止痛的功效。方中黑錫丹主治寒凝血瘀,而茴香能溫中散寒,疏肝解鬱,有助於緩解因寒凝血瘀引起的腹痛、腰痛等症狀。
2. 調和藥性:方中其他藥材如黑錫、丹參等,性偏寒涼,茴香的溫性可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寒涼之氣過於侵襲脾胃,減輕藥物的副作用。
增損黑錫丹中加入肉桂,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溫陽助陽: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肝經,具有溫陽補火、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陽虛體質,腎陽不足,導致的陽痿、早洩、腰膝冷痛等症狀,肉桂可以溫陽助陽,提升腎陽之氣,改善陽虛所致的症狀。
二、引藥入腎: 增損黑錫丹的方劑組成,以補腎固精爲主,而肉桂性辛熱,可以引導其他藥物更好地進入腎經,發揮其補腎壯陽的作用。肉桂如同引導藥物通往腎經的“信使”,讓補腎效果更顯著。
增損黑錫丹方劑中加入葫蘆巴,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 補腎壯陽:葫蘆巴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溫陽固精的功效。黑錫丹本身主治腎虛陽痿、腰膝酸軟等症,而葫蘆巴的加入可增強其補腎壯陽的效果,使方劑更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腎虛症狀。
- 溫脾止瀉:葫蘆巴亦可溫脾止瀉,對於腎虛脾寒所致的腹瀉也有一定的療效。在增損黑錫丹中,葫蘆巴的加入,可有效地改善患者因腎虛脾寒所致的腹瀉症狀,使其能更好地吸收藥物的有效成分。
增損黑錫丹中包含補骨脂,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補腎壯陽,溫陽散寒: 補骨脂性溫,味辛,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的功效。黑錫丹作為補腎壯陽的方劑,補骨脂可增強其溫腎壯陽之力,並可改善因腎陽不足導致的畏寒肢冷、腰膝痠軟等症狀。
二、 溫脾助運,益氣養血: 補骨脂亦入脾經,可溫脾助運,促進脾胃消化吸收,改善因脾虛導致的氣血不足、面色蒼白等症狀。黑錫丹中添加補骨脂,可提高整體補益效果,使患者氣血充足,腎陽旺盛。
「增損黑錫丹」方劑中加入烏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行氣止痛:烏藥味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烏藥,可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腹痛、腰痛等症狀,促進氣血流通,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 溫腎助陽:烏藥亦有溫腎助陽的作用,能溫補腎陽,改善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等症狀。在增損黑錫丹中,烏藥可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溫腎壯陽、改善陽虛體質的效果。
增損黑錫丹方中加入磁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固精:磁石味甘鹹,性平,入腎經,具有補腎固精、鎮心安神之效。方中加入磁石,旨在補益腎氣,固攝精氣,以達到治療腎虛精虧、遺精滑精、心悸失眠等症狀。
- 鎮心安神:磁石具有鎮心安神的作用,能平息心神,改善心悸失眠、焦慮不安等症狀。方中加入磁石,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加強安神效果,使患者心神安定,睡眠改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增損黑錫丹」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增損黑錫丹」,具有溫裡溫中、補氣益精、祛風除濕和溫陽益氣的功效,適用於虛弱、陰陽之氣不升降、上身發熱、下身寒冷、頭暈目眩、病情危重、服用溫補藥物反而加重病情等症狀。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增損黑錫丹由川楝子、陽起石、木香、沉香、青皮、白荳蔻、茴香、肉桂、葫蘆巴、補骨脂、烏藥、磁石等多種中藥材組成。
個別中藥藥材功效介紹
- 白荳蔻:性溫、味辛,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適用於脾胃虛寒、嘔吐、腹脹等症狀。
- 補骨脂:性溫、味苦,具有補陽、補氣、止瀉和健脾胃等功效,適用於陽虛體弱、脾胃虛寒、腹瀉等症狀。
- 川楝子:性辛溫,舒肝行氣止痛、驅蟲,適用於胸脅、腹脹痛,疝痛,蟲積腹痛等症狀。
- 沉香:性溫、味苦,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等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寒、嘔吐、腹痛、咳嗽、哮喘等症狀。
- 磁石:性寒、味辛,止咳化痰、安神、平肝息風、止血、止咳平喘、利水消腫等功效,適用於咳嗽、哮喘、心悸、失眠、煩躁等症狀。
- 木香:性溫、味辛,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適用於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 青皮:性辛、溫、微苦,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適用於肝鬱氣滯、經痛、跌打損傷等症狀。
- 肉桂:性溫,味辛甘,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適用於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經血不暢、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寒痹腰痛、胸痹、陰疽、心腹冷癰、寒疝作痛、閉經、痛經、月經不調、陰道濕熱、脾胃虛寒、陽虛畏寒、腹痛吐瀉、月經不調、血虛萎黃、心腹冷痛等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 烏藥:性溫、味辛、苦,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適用於七情鬱結、氣血凝停、霍亂吐瀉、痰食稽留、寒凝氣滯的小腸疝氣、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墜腫痛、痛經、寒邪侵犯肺臟、肺氣失宣、乳腺炎、瘰癘等證。
- 茴香:性溫味甘,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適用於消化不良、脘腹脹滿、噁心嘔吐、泄瀉腹痛、寒疝腹痛、睾丸偏墜、少腹冷痛、陽痿、早洩、遺精、肝氣鬱滯、脅肋疼痛、腰痛、小腸氣等症。
- 陽起石:具有壯陽、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壯陽方面,陽起石能助人陽氣,改善男性性功能障礙問題,提高睪酮水平,促進精子生成。止血方面,陽起石能治傷口出血、便血等症,但其止血之力較弱,單獨使用效果不佳,故一般需搭配其他止血藥物,方能有效止血。清熱解毒方面,陽起石清熱消暑,涼血解毒,止血止痛,可治療暑熱引起的熱病、痢疾等病症。
總結
中藥方劑「增損黑錫丹」,具有溫裡溫中、補氣益精、祛風除濕和溫陽益氣的功效,適用於虛弱、陰陽之氣不升降、上身發熱、下身寒冷、頭暈目眩、病情危重、服用溫補藥物反而加重病情等症狀。方中各藥材具有不同的功效,相互配合,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傳統服藥法
黑錫丹頭2兩,川楝子半兩,陽起石半兩,木香半兩,沈香半兩,青皮(炒)半兩,白豆蔻1兩,茴香1兩,官桂(去粗皮,不見火)1兩,綿附(炮,去皮臍)1兩,葫蘆巴1兩,破故紙(炒)1兩,烏藥(去木,銼)1分,磁石(火煅、醋淬7次,細研水飛)。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加至70丸,濃煎人參、茯苓、薑、棗湯空心吞下。
方中磁石用量原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年老體弱者慎用。
- 本方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增損黑錫丹, 出處:《醫學啓蒙》卷三。 組成:黑錫砂1兩,磁石1兩,巴戟天1錢,附子1錢,破故紙1錢,川楝子1錢,肉豆蔻1錢,木香1錢,沉香1錢,桂心1錢,小茴香2錢。 主治:上盛下虛,水火不濟,陰陽不交,上重下輕,頭目眩運,心慌神亂,睡卧不安。
增損黑錫丹, 出處:《得效》卷三。 組成:黑錫丹頭2兩,川楝子半兩,陽起石半兩,木香半兩,沉香半兩,青皮(炒)半兩,白豆蔻1兩,茴香1兩,官桂(去粗皮,不見火)1兩,綿附(炮,去皮臍)1兩,葫蘆巴1兩,破故紙(炒)1兩,烏藥(去木,銼)1分,磁石(火煅、醋淬7次,細研水飛)。 主治:下虛,陰陽不升降,上熱下寒,頭目眩暈,病至危篤,或服暖藥上僭癒甚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