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 Magnesium Magnetite
- 別名:攝石,鐵石,靈磁石,席流漿,延年沙,吸鐵石,玄石,處石,拾針,吸針石,帝流漿,磁君,瓷石,元武石,續未石,綠秋,熁鐵石,雄磁石,熁石,玄武石,活磁石,戲鐵石,慈石,伏石母
- 藥品來源:1為氧化物類礦物磁鐵礦的礦石。開採後,除去雜石,選擇吸鐵能力強者(稱"活磁石"或"靈磁石")入藥,磁石採集後放置日久,發生氧化,其磁性便會減退,乃至失去吸鐵能力(稱"死磁石"或"呆磁石"),影響藥效,故應經常用鐵屑或泥土包埋之,以保持其磁性,如已失去磁性,則可與活磁石放在一起,磁性可逐漸恢復。等軸晶系氧化物類礦物尖晶石族磁鐵礦的礦石,主含四氧化三鐵(2本品為氧化物類礦物尖晶石族磁鐵礦,採挖後,除去雜石。
- 道地藥材:河北, 雲南, 四川, 廣東, 廣西, 遼寧, 山東, 河南, 安徽, 江蘇, 湖北, 福建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磁石的傳統功效
1. 利水消腫
磁石,自古以來便被視為重要的藥材,其利水消腫的功效,在多部古代醫學典籍中均有記載。《神農本草經》最早提及磁石能「除大熱煩滿」,而後世醫家則更進一步闡述其機理。
《神農本草經疏》認為磁石性味為辛鹹微溫,其利水消腫作用與其「鹹能水化,能潤下軟堅;辛能散毒;微溫能通行除熱」的特性相關。 「鹹」味具有軟堅散結、利水的作用,能化解體內水濕積聚;「辛」味則能行氣活血,促進水液的代謝與排出;「微溫」則可溫陽利水,避免寒邪阻滯水液運行。因此,磁石能有效消除因水濕停滯而引起的腫脹。 此書更進一步指出磁石能治療「癰腫」,這類疾病的成因往往與濕熱邪毒有關,磁石正是透過其散毒利濕的功效而發揮作用。
《名醫別錄》也記載磁石能「消癰腫鼠瘻,頸核喉痛」,這些症狀都與體內濕熱瘀阻有關,說明磁石的利水消腫功效在臨牀應用上得到了驗證。《日華子本草》則提到磁石能「消腫毒」,進一步佐證其在消除水腫方面的作用。
綜觀諸多古代醫籍記載,磁石的利水消腫功效,並非單純的利尿作用,而是通過其獨特的辛鹹微溫的藥性,以及「鹹能水化」、「辛能散毒」、「微溫通行」等多重機制,來達到消腫散結、利水通絡的效果。其作用機理,與現代醫學中對於水腫形成及治療機制的理解,有著一定的共通性,值得進一步的現代藥理學研究。
2. 止咳平喘
磁石,其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但其止咳平喘作用並非其主要功效,且相關記載較少,多為間接推論。 《本草便讀》中提及磁石「納氣平喘」,是目前找到的關於磁石平喘功效最直接的記載。 然而,此記載缺乏詳細的機理說明及臨牀驗證。
我們可以從其他古代醫籍中,嘗試推測磁石平喘的可能機制。多數醫籍著重於磁石的補腎、平肝、鎮驚等作用。例如,《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等記載其能治療耳聾、驚癇等症,這些疾病的發生可能與腎虛、肝陽上亢等有關,而這些病症有時也伴隨呼吸系統問題。
《藥性論》提到磁石可補腎,腎氣充足則臟腑功能健全,而肺與腎之間存在密切的生理聯繫,腎氣虛弱可能影響肺的氣化功能,導致咳嗽、喘息等症狀。因此,磁石通過補腎,間接地改善肺的功能,達到平喘止咳的效果。
《本草匯言》則指出磁石「平肝」,肝氣疏泄失常也可能導致咳嗽、氣喘等症。 磁石的鎮墜之性,或許能平息肝陽,從而間接緩解呼吸系統症狀。
綜上所述,磁石的止咳平喘功效在古代醫籍中並未明確且系統地闡述。目前推測其作用機制可能是通過補腎、平肝等作用,間接地改善肺的機能,從而達到平喘止咳的效果。然而,此推論需要更多現代藥理學研究來驗證。 需注意,以上分析僅基於古代醫籍的記載,並非現代醫學的臨牀結論。
3. 止血
古代醫籍中,磁石的止血功效雖未如其其他功效般廣泛提及,卻也明確記載於多部經典。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明確指出「明目聰耳,止金瘡血」,這是對磁石止血作用最直接的描述。《玉楸藥解》也記載其能「斂汗止血」,說明磁石的止血作用並非侷限於外傷出血,也可能與汗液過多相關。
值得注意的是,《本草綱目》中李時珍的記載更側重於磁石的整體療效,而非單純止血。他以自身臨牀經驗為例,說明磁石配合其他藥物治療目疾的案例,其中磁石的入腎作用,有助於滋養腎精,間接地起到穩定機體,從而達到止血的效果。 這暗示了磁石止血作用可能並非單純的局部止血機制,而是通過調節整體臟腑功能,間接達到止血的目的。 這與現代醫學中,部分止血藥物需要調節凝血功能的機制有所相似。
其他典籍,如《名醫別錄》雖未直接提及止血,但記載其能「消癰腫鼠瘻」,而癰腫常常伴隨出血或滲液,因此,間接地也暗示了磁石可能具備止血或促進組織修復的功能。
總體而言,古代醫籍對磁石止血功效的記載雖然不多,但透過分析其與其他功效的關聯,以及李時珍的臨牀經驗,可以推測磁石的止血作用可能與其整體的補腎益精、平肝潛陽等功效密切相關,其機制可能並非單純的局部作用,而是更為複雜的整體調節作用。 這也體現了中醫藥整體觀的特色,強調臟腑之間的協調平衡對於疾病治療的重要性。
4. 平肝息風
磁石平肝息風之效,古籍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與現代醫學觀點亦有所契合。
《神農本草經》最早記載磁石「主周痹風濕,肢節中痛」,說明其具有祛風除濕的功效,而風濕痹痛往往與肝腎不足,肝陽上亢相關。 《本草經疏》更進一步闡述,磁石「辛鹹微溫」,能「散風寒,溫能通關節」,其鹹味入腎,能滋養腎陰,腎陰充足則能制約肝陽,從而達到平肝息風的效果。 此處的「風」,並非單指外感風邪,也包含了肝陽上亢所致的內風。
《名醫別錄》記載磁石「養腎藏,強骨氣,益精除煩」,《本草匯言》則明確指出磁石「色黑而法水,故能養腎而強骨益髓,鎮重以象金,故能平肝而主風濕痛痹」。 磁石質重,入腎經,具有鎮降之性,能平抑肝陽的亢盛,從而達到平肝息風的目的。 這與現代醫學中,某些礦物藥物通過調節神經系統,緩解肌肉痙攣,減少風濕性疾病發作的機理,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本草綱目》記載李時珍用磁石配伍其他藥物治療目疾的案例,說明磁石平肝息風的功效,也能間接改善由肝陽上亢引起的視力問題。 諸多古籍中,磁石常與其他平肝息風藥物,例如生地、白芍、天麻等合用,發揮協同作用,更能有效地治療肝陽上亢所致的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總而言之,磁石平肝息風的功效,源於其滋腎、鎮肝的特性,歷代醫家臨牀經驗的積累,也佐證了其療效。
5. 安神
磁石,其安神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非單純的治標之法,而是透過整體調理達到身心平衡。 《聖濟總錄》中明確指出磁石「質重能安神鎮驚」,其安神作用並非單獨存在,而是與其其他功效密切相關。
從多部古代醫籍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窺見磁石安神機理的端倪。例如,《本草從新》提到磁石能「治恐怯怔忡」,說明其能有效緩解因心神不安而引起的驚悸、失眠等症狀。《神農本草經疏》則從臟腑角度闡述,認為磁石「鹹以入腎,其性鎮墜而下吸,則火歸元而痛自止也」。這裏的「火」,可以理解為體內虛火、鬱火,而磁石的鎮墜作用,能將這股上擾心神的虛火潛降,使心神得以安寧。 《本草匯言》更進一步指出磁石「補腎平肝」,肝腎虧虛是許多心神不寧症狀的根本原因,磁石通過滋補肝腎,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此外,諸如《藥性論》記載其能「補男子腎虛風虛」,以及多本典籍提及磁石能治療耳聾、目昏等症,都與腎精虧虛相關。腎主藏精,精足則神旺,腎精虧虛則容易出現心神不安、失眠等症狀。磁石補腎益精,從根本上提升了機體的整體狀態,從而達到安神之效。
綜上所述,磁石的安神功效並非單一作用,而是通過其補腎、平肝、潛降虛火等多重功效,綜合作用於人體,最終達到安神定志的效果。 古代醫家對於磁石功效的認識,豐富而深刻,為我們現代中醫藥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6. 止咳化痰
古代醫籍中,鮮少直接提及磁石單方具有明顯的止咳化痰功效。然而,從多部典籍的記載中,我們可以間接推論其可能機制。
《神農本草經》記載磁石主治「周痹風濕,肢節中痛」,以及「除大熱煩滿及耳聾」。《神農本草經疏》更進一步闡述,磁石「辛鹹微溫」,能「散風寒」、「通關節」、「潤下軟堅」、「散毒」,並能「入腎,養腎臟」。 《本草便讀》更直接指出磁石有「納氣平喘」的功效。
這些記載說明磁石具有溫經散寒、利水消腫的特性。 咳嗽痰多,在中醫理論中,部分病因與肺經寒邪、痰濕阻滯有關。 而磁石的溫經散寒作用,可以緩解肺經寒邪導致的咳嗽;其利水消腫的特性,則有助於化痰,減輕痰液阻塞所造成的症狀。 尤其「納氣平喘」一說,更直接點明瞭其在緩解呼吸道症狀上的潛力。
需要注意的是,《神農本草經疏》中提到諸藥皆有毒,不宜久服,而磁石性情平和,相對溫和。 雖然古籍中未直接將磁石單方用於止咳化痰,但其相關功效,例如溫經散寒、利水消腫及平喘,在某些咳嗽痰多類型中,可能具有輔助作用。 然而,實際應用需謹慎,並參考專業醫生的意見。 本分析僅從古代醫籍出發,作學術性探討,非醫療建議。
磁石的古代典籍
磁石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0~30g, 打碎先煎;或入丸劑。外用:適量,研末敷。
磁石的炮製
1.磁石:揀去雜質,砸碎,過篩。《本草衍義》:磁石,入藥須燒赤醋淬。
2. 煅磁石:取刷淨的磁石,砸碎,置坩堝內,在無煙的爐火中煅紅透,取出,立即倒入醋盆內淬酥,搗碎,再煅淬一次,取出,曬乾,研成細末。(每磁石100斤,用醋兩次共50-60斤)3.醋磁石《聖惠方》:"陳醋浸七遍,搗碎細研。"《博濟方》:"須燒令透赤,旋投淡醋內淬之,十遍後,搗篩過,入乳鉢內,用水少許研細泥,更入水再研,傾於別器,要隨水飛過後,乾灰白,安紙箱子三五個,便將所飛過汁都研動,勻入紙箱子內著盆合,卻一宿,取出後紙箱內曬乾或焙乾。"《局方》:"凡使,先以炭火燒通赤。釅醋內淬九遍。搗碎羅過,細研水飛,方入藥用。"《朱氏集驗方》:"二兩大火煅七次,醋淬,用蔥子一合,木通三兩,用水同煎一晝夜,去蔥子、木通。"《普濟方》:"煨,醋淬,火煨,醋淬三七次。""煮米醋數沸蘸七次,研。"《證治要訣類方》:"煉十次,醋浸七次。"《綱目》:"醋煮三日夜。"現行,取淨磁石,砸成小塊,置無煙的爐火上或置適宜的容器內煅至紅透,醋淬,研成粗粉。每磁石100kg,用醋30kg。燃後質酥脆,易於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以益腎納氣,定痛止血為主。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中藥「磁石」注意事項
- 脾胃虛弱者慎用:磁石性質重鎮,長期服用易傷及脾胃,故脾胃虛弱者不宜多服或久服。
- 不可多服:磁石入丸散後不易消化,因此不可多服,尤其脾胃虛弱者更應謹慎使用。
- 惡牡丹、莽草:磁石與牡丹、莽草相剋,不宜同時服用。
- 畏黃石脂:磁石畏懼黃石脂,兩者相遇會減弱磁石的藥效。
- 殺鐵毒:磁石具有殺鐵毒的作用,但需注意不可接觸鐵器,以免影響藥效。
磁石相關的方劑
磁石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磁石含有的化學成分
四氧化三鐵(Triiron tetroxide (Magnetite)), 氧化鐵(II)(Iron(II) oxide), 氧化鐵(III)(Iron(III) oxide), 氧化鎂(Magnesium oxide), 氧化鋁(Aluminum oxide), 二氧化矽(Silicon dioxide), 氧化鉛(Lead oxide), 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 五氧化二磷(Phosphorus pentoxide), 氧化錳(Manganese(II) oxide), 氧化鈣(Calcium oxide), 氧化鉻(Chromium oxide), 氧化鋇(Barium oxide), 氧化鋅(Zinc oxide), 氧化鎂(Magnesium oxide), 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