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仙備急丹
SHEN XIAN BEI JI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魏氏家藏方》卷二引慶元府慈應大師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3.0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神仙備急丹中加入沉香,主要原因如下: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沉香性溫,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因寒氣入侵、氣滯血瘀引起的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 補腎納氣,固本培元: 沉香入腎經,可補腎納氣,增強腎氣,固本培元,對於脾腎陽虛、氣虛乏力、久病體虛者,可起到調補作用,提高抵抗力。
因此,神仙備急丹中加入沉香,能夠起到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補腎納氣的功效,有助於緩解各種急症,提升治療效果。
神仙備急丹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疏肝理氣,緩解胸腹脹痛、脘腹冷痛等症狀,有助於緩解因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不適。
- 健脾益胃: 木香能健脾益胃,增進食慾,改善消化功能。神仙備急丹中常加入一些較寒涼的藥物,木香的溫性可以起到平衡作用,防止寒涼之性損傷脾胃。
神仙備急丹中包含檳榔,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 檳榔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消積導滯的功效。方中加入檳榔,可針對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 驅蟲殺蟲: 檳榔亦具驅蟲殺蟲之效,可用於治療蟲積腹痛、蟲積發熱等症。神仙備急丹中可能加入檳榔,以針對某些腸道寄生蟲感染,輔助治療。
神仙備急丹中加入生薑,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吐的功效。方劑中若有寒涼藥材,生薑可起到調節寒熱平衡的作用,避免藥性過寒而損傷脾胃。
2. 助藥力: 生薑具有發散藥力,能促進其他藥材的吸收和利用,提高藥效。例如,生薑可促進人參的吸收,增強補氣效果。
總而言之,生薑在神仙備急丹中起到溫中散寒、助藥力的作用,使藥效更佳,更利於人體吸收和利用。
神仙備急丹方中包含石菖蒲,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開竅醒神: 石菖蒲性辛溫,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化濕健脾的功效。對於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痰濁阻竅等症狀,石菖蒲能起到醒神開竅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提升整體療效。
二、化濕開竅: 石菖蒲亦能化濕開竅,對於濕濁內阻、胸悶氣短、痰多咳嗽等症狀,石菖蒲可幫助化解濕邪,使氣機通暢,達到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石菖蒲在神仙備急丹中,扮演著醒神開竅、化濕開竅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提升方劑的治療效果。
神仙備急丹方中包含硃砂,其原因主要有兩點: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古人認為硃砂可平心氣、定神志,用於治療心悸、失眠、癲癇等症狀。
- 解毒止痛: 硃砂亦有解毒止痛之功,可用於治療毒蛇咬傷、瘡瘍腫毒等。
然而,硃砂含有汞,長期服用會對人體造成嚴重損害。因此,現代醫學已不再使用神仙備急丹,且不建議自行服用含硃砂的中藥方劑。
神仙備急丹方中加入牡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鎮心安神,平肝潛陽:牡蠣性寒,味鹹,入心、肝經,具有鎮心安神、平肝潛陽的作用。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牡蠣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神仙備急丹本身就是針對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狀的,牡蠣的加入有助於增強方劑的鎮心安神功效。
- 軟堅散結,清熱利濕:牡蠣還具有軟堅散結、清熱利濕的作用。對於一些因肝氣鬱結、痰濕凝聚所致的胸悶氣短、腹脹不適等症狀,牡蠣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這也與神仙備急丹的整體功效相符。
「神仙備急丹」中包含「桃仁」,主要原因有二:
一、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血瘀滯、血脈不通所致的胸痛、腹痛、腫塊等症狀,桃仁能有效改善。
二、 潤腸通便,瀉下通絡: 桃仁亦有潤腸通便之效,可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祕。此功效有助於改善因血瘀所致的腹脹、便祕等症狀,同時也利於活血化瘀藥物的吸收和藥效發揮。
神仙備急丹中包含磁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鎮心安神,平肝熄風: 磁石性寒,味甘鹹,入心、肝經,具鎮心安神、平肝熄風之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肝陽上亢、眩暈頭疼等症狀,磁石能起到鎮靜安神、平息肝火的作用。
- 補腎固精,止血止瀉: 磁石亦可補腎固精,收斂止血,對於腎虛精虧、遺精滑精、崩漏帶下、久瀉不止等病症,磁石有助於固腎止瀉,收斂止血。
因此,神仙備急丹中加入磁石,旨在通過其鎮心安神、補腎固精等作用,達到治療心肝不寧、腎虛精虧等多種病症的目的。
神仙備急丹中包含阿魏,主要是由於阿魏具有以下兩個主要功效: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阿魏味辛、苦,性溫,能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消腫止痛,活血化瘀: 阿魏還具有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治療作用。
神仙備急丹是針對寒凝氣滯、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的方劑,阿魏的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功效,正好可以緩解這些症狀,因此被列入方劑之中。
「神仙備急丹」方中含有硫磺,乃因其具備以下兩項特性:
- 殺蟲止癢:硫磺性溫,具有殺蟲止癢之效,可針對疥瘡、濕疹等皮膚病症,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減輕皮膚搔癢。
- 溫陽散寒:硫磺亦有溫陽散寒之功效,能驅散體內寒邪,改善因寒氣入侵導致的肢體麻木、畏寒等症狀。
因此,硫磺在「神仙備急丹」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可針對不同病症發揮其獨特藥效。
神仙備急丹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止痛: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凝氣滯引起的腹痛、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茴香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
- 溫腎助陽:茴香還具有一定的溫腎助陽作用,能溫補腎陽,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泄等症狀。神仙備急丹中加入茴香,有助於補腎壯陽,提高藥方整體的治療效果。
神仙備急丹中加入砂仁,主要源於其理氣健脾和溫中止嘔的功效。
砂仁味辛性溫,入脾胃經,能行氣消脹,解除脾胃氣滯所致的腹脹、嘔吐、腹痛等症狀。同時,其溫暖脾胃,可緩解脾胃虛寒引起的食慾不振、腹瀉等問題。
因此,神仙備急丹中加入砂仁,旨在調節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達到止嘔、健脾、消脹的效果,符合該方劑的整體功效。
「神仙備急丹」方劑中加入紅豆,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利水消腫:紅豆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其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排出多餘水分,對於水腫、腹脹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二、清熱解毒:紅豆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能幫助清除體內毒素,改善血液循環,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炎症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紅豆在「神仙備急丹」中,起到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神仙備急丹」中包含「禹餘糧」,乃因其具有以下兩點特性:
一、止血生肌: 禹餘糧性涼,味甘,入肺經,能涼血止血,生肌斂瘡,對於外傷出血、創傷潰瘍等症狀,能有效止血收斂,促進傷口癒合。
二、清熱解毒: 禹餘糧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瘡瘍、癰腫等症,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提升丹藥整體效力。
神仙備急丹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補血活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當歸,可起到補益氣血、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對於氣血虛弱、面色蒼白、經期不調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潤腸通便:當歸具有一定的潤腸通便作用,可緩解便祕,改善腸胃功能。神仙備急丹多用於治療腸胃不適、腹痛等症,加入當歸可起到輔助作用,促進腸胃蠕動,利於排泄。
神仙備急丹方中加入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促進消化吸收: 神麴為麥芽的發酵物,富含澱粉酶,能幫助消化澱粉,促進食物消化吸收,增強脾胃功能,有助於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和利用。
- 緩解腹脹: 神麴具有健脾消食、行氣消脹的功效,可以緩解藥物服用後可能出現的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神仙備急丹中含有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陽救逆: 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補心腎、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寒凝心脈、陽氣衰微、面色蒼白、四肢厥冷等症狀,附子可溫煦心陽,振奮陽氣,起到回陽救逆的作用。
二、 增強藥力: 附子性熱,可以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發揮藥效,尤其是在寒性藥物中加入附子,可以溫陽化寒,提高藥效。神仙備急丹中其他藥物多為寒涼藥物,加入附子可起到溫陽化寒、平衡藥性、提高藥效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仙備急丹之傳統功效分析
此方主治「脾腎氣虛」所致諸症,核心病機為中下焦氣化失司。
症狀特徵:
- 氣機壅滯:腹脅脹滿、胸膈隘滯、時作雷鳴(腸鳴),此為脾胃升降失職,氣滯中焦之象。
- 運化失常:不美飲食、嘔逆,反映胃納受阻、濁陰上逆。
- 二便失調:秘利不時、暴下,顯示脾腎陽虛,既不能推動腸腑(便秘),又失於固攝(暴瀉)。
病位與病性:
- 以「脾腎陽虛」為本,氣滯、痰濁、寒凝為標,屬本虛標實之證。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核心配伍架構
溫補脾腎陽氣:
- 附子、白薑(乾薑):大熱之品直補脾腎之陽,散寒振頹。
- 硫黃:補命門真火,助陽通便,與附子協力溫煦下焦。
行氣破滯:
- 沈香、木香、檳榔:沈香降氣納腎,木香醒脾寬中,檳榔破氣導滯,共解氣機壅塞。
- 茴香、砂仁:溫中行氣,兼化濕濁,助脾胃運化。
化痰逐瘀:
- 阿魏:消積化癖,散「冷積」痰血,針對腹脅脹滿之有形實邪。
- 桃仁:活血化瘀,潤腸通便,與阿魏協力攻逐瘀阻。
固攝下焦:
- 牡蠣粉、禹餘糧石:收斂固澀,防溫通藥過散,兼治暴瀉。
- 磁石:納氣歸腎,平息雷鳴(腸鳴如雷)。
輔助安神與和中:
- 朱砂:鎮驚安神,緩氣逆煩擾。
- 神曲:消食和胃,助藥食運化。
二、組方特點
- 攻補兼施:溫陽藥(附子、硫黃)與行氣破滯藥(檳榔、阿魏)並用,補虛不戀邪,攻邪不傷正。
- 動靜結合:行氣活血之「動」藥,佐以收斂固澀之「靜」藥(如禹餘糧),調節氣機開闔。
- 標本同治:既補脾腎之陽治本,又化解氣滯、痰瘀等標實。
三、治療原理
通過溫陽行氣、化痰逐瘀,恢復脾腎氣化功能,使中焦升降有序,下焦開闔有度。方中「雷鳴」一症,實為腸鳴亢進,與氣滯寒凝相關,故以溫通為法,氣行則鳴自止。
傳統服藥法
沈香(略炒)半兩,木香(濕紙裹,炮)半兩,檳榔半兩,白薑(泡,洗)半兩,石菖蒲(酒浸1宿)半兩,朱砂(別研)半兩,牡蠣粉半兩,桃仁(去皮尖,炒,別研)半兩,磁石(火煅,酸醋淬7次,別研,水飛,令極細)半兩,阿魏(酒化)半兩,硫黃半兩(別研),茴香(淘去沙,炒)7錢半,縮砂仁7錢半,紅豆(炒)7錢半,禹餘糧石(火煅,米醋淬7次,別研,水飛,令極細)7錢半,當歸(去蘆,炒)7錢半,神曲(炒)7錢半,附子(炮,去皮臍)7錢半。
上為細末,研桃仁為膏,和入酒煮阿魏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40丸,空心煎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神仙備急丹,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二引慶元府慈應大師方。 組成:沉香(略炒)半兩,木香(濕紙裹,炮)半兩,檳榔半兩,白薑(泡,洗)半兩,石菖蒲(酒浸1宿)半兩,朱砂(别研)半兩,牡蠣粉半兩,桃仁(去皮尖,炒,别研)半兩,磁石(火煅,酸醋淬7次,别研,水飛,令極細)半兩,阿魏(酒化)半兩,硫黃半兩(别研),茴香(淘去沙,炒)7錢半,縮砂仁7錢半,紅豆(炒)7錢半,禹餘糧石(火煅,米醋淬7次,别研,水飛,令極細)7錢半,當歸(去蘆,炒)7錢半,神曲(炒)7錢半,附子(炮,去皮臍)7錢半。 主治:脾腎氣,時作雷鳴,腹脅脹滿,不美飲食,胸膈隘滯,秘利不時,及暴下嘔逆。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