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蠣的傳統功效
1. 滋陰補腎
牡蠣,自古以來即被視為重要的中藥材,其滋陰補腎功效在諸多古籍中都有記載。 不同典籍對其功效的闡述,側重面略有差異,但總體而言,牡蠣的滋陰作用與其寒涼特性及收斂作用密切相關。
《神農本草經》、《本經逢原》等記載牡蠣能治「傷寒寒熱」、「溫瘧灑灑」、「驚恚怒氣」,以及「女子帶下赤白」、「男子遺精」等症。這些症狀在現代醫學中,部分可歸因於腎陰虛或腎氣不足。而《神農本草經》更提到「久服強骨節」,也暗示了牡蠣對於腎精虧損的調理作用。 《本草綱目》則指出「補陰則生搗用」,說明生牡蠣更能發揮其滋陰功效。 張元素在《潔古本草》中提到牡蠣「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則渴飲不思」,這也從側面印證了牡蠣能滋陰斂陽,從而改善陰虛體質的觀點。
《本草思辨錄》將牡蠣與鱉甲作比較,指出兩者功效雖有共通之處,但各有側重。鱉甲偏向於補益陰血,而牡蠣則更強調其平肝潛陽、收斂固澀的作用。牡蠣能治盜汗、消渴等症,這也與腎陰虛所導致的津液虧損密切相關。 《湯液本草》中提及牡蠣入足少陰經,並可通過搭配其他藥材以達到更佳的療效,如與地黃配伍,能「益精收澀,止小便」,進一步說明牡蠣在補腎方面的作用。
綜上所述,古籍中關於牡蠣滋陰補腎的論述,雖然著重點有所不同,但都指向牡蠣能通過其寒涼收斂的特性,以及對腎經的滋補作用,達到改善陰虛、固澀精氣的效果,從而發揮其滋陰補腎的功效。 這些論述為牡蠣的應用提供了豐富的歷史依據和臨牀經驗參考。
2. 健脾胃
牡蠣在古代醫籍中,雖未明確提及「健脾胃」之功效,但其多項作用間接有助於脾胃功能的提升。從上述典籍分析,牡蠣的健脾胃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牡蠣具有清熱除濕之效。《本草綱目》記載其能「清熱除濕」,脾胃積熱或濕邪過重,均會影響消化功能,牡蠣的清熱除濕作用能改善此類情況,間接促進脾胃運化。
其次,牡蠣能軟堅散結。《本草綱目》、《珍珠囊藥性賦》等均提及牡蠣的軟堅散結功效。脾胃虛弱,易導致氣滯血瘀,形成痞塊,影響消化吸收。牡蠣能軟化、消除這些積滯,改善脾胃的運行狀態。 《金匱要略》中提到牡蠣用於治療內結之熱,這也暗示了其能疏通脾胃之氣,改善因氣滯導致的消化不良。
再者,牡蠣具有制酸和胃的作用。《現代實用中藥》指出牡蠣為制酸劑,能和胃鎮痛,針對胃酸過多者有效。胃酸過多是常見的脾胃失調症狀,牡蠣的制酸作用能緩解胃部不適,從而間接改善脾胃功能。
最後,一些典籍提到牡蠣能止瀉,例如《本草綱目》記載其能治「痢下」。 腹瀉是脾胃虛弱的常見表現,牡蠣的止瀉作用也有助於恢復脾胃功能的平衡。
綜上所述,雖然古代典籍未直接記載牡蠣「健脾胃」之功效,但從其清熱除濕、軟堅散結、制酸和胃以及止瀉等作用來看,牡蠣間接地能改善脾胃的運行狀態,從而達到促進脾胃功能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體質對牡蠣的反應可能有所不同,需根據自身情況謹慎使用。
3. 清熱利濕
牡蠣,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其「清熱利濕」功效並非單獨存在,而是與其其他功效如軟堅散結、補益陰血等密切相關。單純論其清熱利濕作用,需從其寒涼特性及作用機理分析。
《金匱要略》與其註釋《本經逢原》中提到牡蠣用於治療溫瘧(瘧疾的一種,多因暑熱內蘊而發)、少陽病(肝膽濕熱),以及百合病(肺陰虛證)的渴症。這些病證都涉及到體內熱邪的鬱積,牡蠣的鹹寒之性,具有清泄內熱的作用。其清熱,並非直接作用於外感風熱,而是針對內蘊之熱,如同《金匱要略》中所言「散內結之熱」。 《本草綱目》更直接指出牡蠣具有「清熱除濕」之功,這與其在治療痢疾、赤白濁等濕熱下注的病證中應用相符。
張元素在《潔古本草》中則從其「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的角度闡述牡蠣的止渴作用,說明牡蠣能滋陰降火,從而達到清熱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多數典籍並非單獨強調牡蠣的清熱利濕,而是將其與其他功效,例如《本草綱目》提到的「化痰軟堅」及《神農本草經》中的「除拘緩鼠痿,女子帶下赤白」結合理解。 這些記載說明牡蠣的清熱利濕,並非單純的瀉火,而更傾向於通過滋陰、軟堅、散結等方式,達到平衡陰陽、祛除濕熱的目的。 總而言之,牡蠣的清熱利濕功效,應置於其整體藥性及治療病證的脈絡中來理解,而非孤立地看待。
4. 軟堅
牡蠣,在中醫典籍中被廣泛記載,其「軟堅」功效尤為突出。多部古籍從不同角度闡述了牡蠣軟堅的機理和應用。
《金匱要略》及《本經逢原》中提到,牡蠣用於治療「拘緩鼠痿、帶下赤白」,皆因痰積內滯,需以軟堅散結之法治療。牡蠣的鹹寒之性,能降泄內熱,散解積聚於體內的痰熱、瘀滯,從而達到軟堅散結的目的。這與《珍珠囊藥性賦》中提及牡蠣「軟痞積」的功效相呼應。 《本草綱目》則更進一步指出,牡蠣能「消疝瘕積塊,癭疾結核」,說明其軟堅之力,能化解體內各種腫塊。
《本草思辨錄》則將牡蠣與鱉甲進行比較,指出兩者雖皆有清熱軟堅之效,但作用機理與適用範圍有所不同。鱉甲偏於補益陰血,而牡蠣則更側重於清熱瀉火,軟堅散結。 文中提到牡蠣治「驚恚而又止遺洩」,說明其能平肝潛陽,從而使肝火下降,達到軟堅的目的。 這與《神農本草經》記載牡蠣主「驚恚怒氣」相符,也與《湯液本草》中提到牡蠣入足少陰經,以其鹹寒之性軟堅的觀點一致。 《湯液本草》更進一步指出,牡蠣搭配不同的引經藥,能治療不同的積聚症狀,顯示其軟堅功效的靈活應用。
總而言之,古籍記載表明,牡蠣的軟堅功效主要來自其鹹寒之性,能清熱瀉火,軟堅散結,適用於各種由痰熱、瘀滯引起的腫塊、積聚等病症。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的物理性軟化,而是通過調節臟腑功能,達到消除病竈的目的。
5. 生津止渴
牡蠣入藥,其生津止渴之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並非單純因其味鹹而解渴,而是與其整體藥性密切相關。
《潔古本草》張元素認為牡蠣「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則渴飲不思」,點明牡蠣能止渴的機理在於其滋陰潛陽的作用。陽氣過盛,津液耗損,則出現口渴;牡蠣能滋陰降火,抑制陽氣過度亢奮,從而達到止渴的目的。此處的「水」指陰液,「陽光」指陽氣。
《本草綱目》記載「補陰則生搗用」,說明生牡蠣更能發揮滋陰作用,而煅燒後的牡蠣則失去此功效。這進一步佐證了牡蠣止渴的機理與其滋陰特性息息相關。
《名醫別錄》則直接指出牡蠣「止渴」,並列舉其治療其他相關症狀,如「虛熱去來不定,煩滿」,說明牡蠣止渴並非單一功效,而是其整體治療作用的一部分。 虛熱內盛,津液被灼耗,導致口渴,牡蠣能清熱除煩,從而達到止渴。
綜上所述,古籍中關於牡蠣止渴的記載,並非單純描述其口感或直接作用,而是從其滋陰潛陽、清熱除煩等整體藥性出發,說明牡蠣能通過調節陰陽平衡,恢復體內津液的生成,達到生津止渴的效果。 不同古籍從不同角度闡述,但核心都指向牡蠣的滋陰降火作用是其止渴功效的根本原因。
6. 止咳化痰
牡蠣,自古即被視為重要的中藥材,其止咳化痰功效,在眾多古代醫籍中均有記載。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的鎮咳祛痰,而是與其整體的功效密切相關。
《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等經典古籍均記載牡蠣主治咳嗽,並與其他症狀如傷寒寒熱、溫瘧、驚恚怒氣等並列。這暗示牡蠣的止咳作用,並非單純針對肺部,而是與整體氣血運行、陰陽平衡相關。例如,《神農本草經》記載牡蠣「主傷寒寒熱,溫瘧灑灑」,而《名醫別錄》則提到「治喉痹,咳嗽」。這些描述指出,牡蠣能處理因體內寒熱失衡、邪氣鬱結而導致的咳嗽。
《金匱要略》中,牡蠣被用於治療少陽病和百合病,這兩種病症都可能伴隨咳嗽或痰飲。其中提到牡蠣能「散內結之熱」,說明其止咳化痰的作用,是藉由清熱散結,疏通經絡,平衡陰陽來實現的。 《本草綱目》則強調牡蠣「化痰軟堅」,其軟堅散結的功效,有助於排除肺部積滯,進而緩解咳嗽和痰多。
《本草思辨錄》比較了牡蠣與鱉甲,指出兩者雖然都具有清熱軟堅的功效,但其作用機理和適用範圍有所不同。 牡蠣偏向於清泄上焦之熱,而這上焦之熱,也可能導致咳嗽。
綜上所述,牡蠣的止咳化痰功效,並非單純的局部作用,而是基於其整體的清熱、軟堅、散結、調和陰陽的作用,藉由調整身體內部環境,達到止咳化痰的目的。 古代醫家對牡蠣的運用,也說明瞭其治療咳嗽的全面性與多樣性,並非僅僅侷限於單純的肺部病變。
7. 澀精止遺
牡蠣,其「澀精止遺」的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機理與其寒鹹的藥性以及對腎經的滋補作用密切相關。
《神農本草經》最早記載牡蠣能治療「驚恚怒氣」,以及「女子帶下赤白」,其中「洩精」可視為男子帶下的一種表現。《名醫別錄》更明確指出牡蠣能「療洩精」,說明其在治療遺精方面的應用歷史悠久。
《本草經疏》深入分析了牡蠣的功效機理,認為牡蠣「味鹹氣寒,入足少陰、厥陰、少陽經」,能清瀉肝膽二經的寒熱邪氣。而少陰經與腎經密切相關,少陰經有熱,則會導致男子「洩精」。牡蠣寒鹹的藥性可以清解少陰經的熱邪,從而達到「斂澀精氣」的效果,達到止遺的目的。 《湯液本草》也提到牡蠣「本腎經之藥也」,佐以其他藥材,能「益精收澀」。
《本草思辨錄》將牡蠣與鱉甲區分開來,認為牡蠣「治驚恚而又止遺洩者,以陽既戢而陰即固也」,說明牡蠣通過平抑肝陽,固攝腎陰來達到止遺的效果,而非單純依靠收斂之性。
綜上所述,牡蠣的「澀精止遺」功效,並非單純的收斂作用,而是通過其寒鹹的藥性,清熱瀉火,調節肝腎陰陽平衡,從根本上解決遺精問題。 古代醫家對其作用機理的闡述,為我們理解牡蠣的臨牀應用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基礎。
8. 固表止汗
牡蠣,古稱蠔,其固表止汗功效在歷代本草及醫家論述中多有記載。
《神農本草經》即記載牡蠣「主傷寒寒熱,溫瘧灑灑」,這已點明其在治療外感病症中的應用。而「溫瘧灑灑」多指發熱汗出不止,暗示牡蠣具有止汗功效,此作用與其「固表」功能息息相關。 《本草經疏》更進一步闡述,牡蠣「味鹹氣寒,入二經而除寒熱邪氣,則營衛通,拘緩和」。「營衛通」指氣血運行正常,而營衛不固則易致汗出不止,牡蠣能調和營衛,從而達到固表止汗之效。
《藥性論》則明確指出牡蠣「止盜汗」,《本草拾遺》也記載其能治療大人小兒盜汗。這些記載都支持牡蠣具有止汗的臨牀應用。 《本草綱目》雖未直接提及「固表止汗」,但其記載牡蠣「補陰」,結合張元素在《潔古本草》中提到牡蠣「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則渴飲不思」,可推測牡蠣通過滋陰降火,間接達到固表止汗的作用。 陰虛火旺常伴隨盜汗,牡蠣的滋陰作用可以緩解這種症狀。
綜上所述,歷代醫家對牡蠣的固表止汗功效有著豐富的臨牀經驗和理論闡述。其作用機理可能並非單純收斂止汗,而是通過調節陰陽平衡,調和營衛,從根本上改善導致汗出不止的病理狀態,達到固表止汗之效。 值得注意的是,《金匱要略》中牡蠣多用於少陽病、百合病等內熱病證,說明其止汗作用並非針對一切汗證,而是與病機密切相關。
9. 平肝息風
牡蠣平肝息風之效,古籍多有記載,其機理主要體現在其鹹寒降洩的藥性。
《神農本草經》記載牡蠣主治「驚恚怒氣」,《名醫別錄》則進一步指出其能治「虛熱去來不定,煩滿」,這些症狀都與肝陽上亢、肝風內動相關。肝主疏泄,若肝陽過盛,則容易出現情緒波動、煩躁易怒(驚恚怒氣)、以及頭暈目眩等症狀。牡蠣的鹹寒之性,能平抑肝陽,使其歸於平和,從而達到息風止驚的效果。《本草經疏》更深入闡述,牡蠣入肝膽二經,能除寒熱邪氣,使營衛通暢,從而緩解由肝氣不調引起的各種症狀。
《金匱要略》及《本草思辨錄》中,雖然未直接點明「平肝息風」,但從其在治療相關方劑中的應用,也能推斷其功效。例如,《金匱要略》中,牡蠣用於治療少陽病犯肝,以及百合病引起的煩渴,均暗示其能清泄肝膽之熱,間接起到平肝息風的作用。《本草思辨錄》則將牡蠣與鱉甲區分,指出牡蠣主治「驚恚而又止遺洩」,說明牡蠣能平息肝火,並收斂肝腎之陰,進一步佐證其平肝息風之效。
總而言之,古代醫籍記載中,牡蠣的平肝息風作用並非直接描述,而是通過其治療相關症狀,如驚恐、煩躁、拘攣等,以及在方劑中的配伍作用來體現。其鹹寒降洩的藥性,使其能夠平抑肝陽,清泄肝火,從而達到平肝息風的效果。 不同的古籍從不同角度闡述了牡蠣的藥理作用,共同印證了其在平肝息風方面的價值。
10. 通經
牡蠣,在古代醫籍中,其「通經」功效並非直接以「通經」二字概括,而是體現在其治療諸多婦科疾病,以及整體調節陰陽平衡,最終達到改善經血運行之效。 從多部典籍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窺見其機理:
《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等記載牡蠣主治「女子帶下赤白」,「帶下」即白帶異常,赤白濁皆為婦科常見病症,其病因多與濕熱、瘀血、氣虛等相關。牡蠣能清熱除濕、軟堅散結,從而改善局部環境,使經血運行通暢。 《藥性論》更明確指出牡蠣「主治女子崩中」,「崩中」指的就是月經過多,甚至崩漏不止。這說明牡蠣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能調節經血的量。
《金匱要略》中,牡蠣常與其他藥物配伍,如在柴胡龍骨牡蠣湯中,用於治療少陽病,其「通經」功效則體現在整體調理陰陽平衡,使氣血得以正常運行,間接改善經血運行問題。 《本草綱目》提及牡蠣「補陰」,並指出生用補陰,煅後則無此效。 陰血不足亦可導致經血減少或運行不暢,牡蠣的補陰作用,也能從根本上改善經絡氣血的運行,間接達到「通經」的效果。
《本草思辨錄》則將牡蠣與鱉甲區分,強調其各自的功效與適用症狀,說明牡蠣並非單純的止血藥,而是通過其清熱軟堅、平肝潛陽等作用,來調節機體,從而達到治療各種婦科疾病,改善經血運行,最終實現「通經」的目的。 其作用並非直接疏通經絡,而是通過整體調理,使經血運行恢復正常。綜上所述,牡蠣的「通經」功效,是其多種藥理作用綜合體現的結果,而非單一直接作用。
牡蠣的古代典籍
牡蠣的現代功效
1. 改善心血管健康
牡蠣,性味鹹寒,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強健筋骨、滋陰養血之效。牡蠣提取物中含有豐富的牛磺酸、甘油磷酸膽鹼、二十八碳醇等成分,具有改善心腦血管功能的作用。牡蠣提取物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減少血小板聚集,從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梗死、腦卒中等疾病。
2. 抗凝血
牡蠣,性寒,味鹹,入肝、腎二經。具有滋陰養血、補腎壯陽、活血化瘀之功效。牡蠣提取物中含有豐富的牛磺酸、鋅、硒等微量元素,具有抗凝血作用,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預防血栓形成。牡蠣肉中含有豐富的亞油酸,亞麻酸,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防止血管硬化。
3. 降血脂降血壓
牡蠣,性微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養血、益精填髓之功。牡蠣提取物能降低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改善血脂代謝;又能擴張冠狀動脈、降低血壓,改善心臟功能。牡蠣提取物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4. 抗腫瘤
牡蠣,性涼味鹹,歸肝腎經,具有益精養陰、滋陰潛陽、固精縮尿、生津止渴、補血養顏等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牡蠣提取物具有抗腫瘤作用,可以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和轉移。
《本草綱目》記載:「牡蠣,益精血,壯陽道,固精縮尿,安胎養血,止利下痢,益虛損,補髓腦。」《醫林纂要》記載:「牡蠣,補腎益精,益氣養血,生津止渴,澀精固脫。」《本草新編》記載:「牡蠣,補腎益精,固澀精氣,滋陰養血,生津止渴,寧心安神。」
5. 抗菌抗病毒
《本草綱目》云:「牡蠣,鹹寒,主治驚悸,安魂養神。牡蠣肉又能解熱毒,定驚癇,明目益精,補五臟,益精血,強筋骨,充虛損,壯陽道,益婦人之乳。」
牡蠣提取物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可以抑制多種細菌和病毒的活性。例如,牡蠣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肺炎球菌、流感病毒等具有抑制作用。
6. 止痛功效
牡蠣,《本草綱目》載:「牡蠣肉,肉味鹹,性微寒,有小毒,能平肝潛陽、柔陰退熱、益血滋陰。」牡蠣之所以能止痛,是因為它含有豐富的碳酸鈣、磷酸鈣、鎂鹽等礦物質,這些礦物質可以幫助鎮靜神經系統,緩解疼痛。另外,牡蠣還含有大量的牛磺酸,牛磺酸是一種具有鎮痛作用的氨基酸。
牡蠣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乾撒或調敷。
牡蠣的炮製
1.生牡蠣:洗淨、曬乾,碾碎用。
2. 煅牡蠣:將洗淨的牡蠣,置無煙爐火上煅至灰白色,取出放涼,碾碎。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牡蠣注意事項
- 久服易便祕、消化不良:長期服用牡蠣會導致便祕和消化不良。
- 配合使用中藥材:貝母為牡蠣的使藥,能增強其補陰清熱的功效;得甘草、牛膝、遠志、蛇牀良;惡麻黃、茱萸、辛夷。
- 虛熱者宜用,虛寒者忌:牡蠣適合虛而多熱的人使用,虛而有寒的人忌用。
- 腎虛無火、精寒自出者非宜:腎虛無火,精寒自出的人不適合使用牡蠣。
牡蠣相關的方劑
牡蠣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牡蠣含有的化學成分
碳酸鈣(Calcium carbonate), 磷酸鈣(Calcium phosphate), 硫酸鈣(Calcium sulfate), 鎂(Magnesium), 鈉(Sodium), 鍶(Strontium), 鐵(Iron), 鋁(Aluminum), 硅(Silicon), 鈦(Titanium (Ti)), 錳(Manganese), 鋇(Barium), 銅(Copper), 鋅(Zinc), 鉀(Potassium), 磷(Phosphorus), 鉻(Chromium), 鎳(Nickel), 蛋白質(Protein), 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 甘氨酸(Glycine), 穀氨酸(glutamic acid), 半胱氨酸(Cysteine), 絲氨酸(serine), 其他17種氨基酸(Other 17 amino acids), 牛磺酸(Taurine), 谷胱甘肽(Glutathione), 維生素A(Vitamin A), 維生素B1(Vitamin B1), 維生素B2(Vitamin B2), 維生素D(Vitamin D), 維生素E(Vitamin E), 維生素F (亞麻酸和亞油酸)(Vitamin F (Linolenic acid and Linoleic acid)), 糖原(Glycogen), 碘(Iodine), 硒(Selenium), 鈷(Cobalt), 鉬(Molybdenum), 氯(Chlorine), 硫(Sulfur), 巖藻糖(Fucose), 葡萄糖(Glucose), 阿拉伯糖(Arabinose), 氨基己糖(Hexosamine), 甲基戊糖(Methylpentose), 鞘磷脂(Sphingolipid), 甾醇(sterols), 菜子甾醇(Brassicasterol), 十八碳三烯酸(Octdecatrienoic acid), 十八碳二烯酸(Octadecadienoic acid), 二十碳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 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DHA)), 脂類(Lipid), 有機質(Organic matter), 氧化鐵(Iron oxide), 硅酸鹽(Silicates), 硫酸鹽(Sulfates), 磷酸鹽(Phosphates), 氯化物(Chlorides), 碳酸鹽(Carbonates), 砷(Arsenic)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