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減黃芩知母湯」中包含「黃芩」,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瀉火: 黃芩性寒,味苦,入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方劑中加入黃芩,可針對熱證,如發熱、口渴、心煩、便祕等症狀,起到清熱瀉火的作用。
二、 解毒止痢: 黃芩還具有解毒止痢的功效,可以有效抑制腸道細菌的繁殖,治療因熱毒引起的腹瀉、痢疾等病症。在方劑中,黃芩配合知母、黃連等藥物,共同起到清熱解毒、止瀉痢的作用。
「加減黃芩知母湯」中包含「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 知母性寒,味苦,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其能清肺熱、降胃火,並能滋陰潤肺,對於熱證所致的咳嗽、口渴、便祕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 配伍增效: 知母與黃芩、生地等藥物配伍,可增強清熱瀉火的效果,同時也能更好地滋陰潤燥,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加減黃芩知母湯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利肺,宣降肺氣: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熱、利肺氣、宣肺降氣之效。對於因肺熱咳嗽、痰多黏稠、氣喘胸悶等症狀,桑白皮可與黃芩、知母等藥物協同作用,增強清熱化痰、宣降肺氣的效果。
- 利水消腫,通利水道:桑白皮亦具利水消腫之功效,可協助知母、黃芩等藥物清熱利濕,通利水道,對於因濕熱蘊結所致的浮腫、小便不利等症狀,亦有輔助作用。
加減黃芩知母湯中加入天花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生津: 天花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生津、利咽止渴的功效。黃芩知母湯本身清熱瀉火,但對於陰虛津傷、口渴咽燥的症狀,則需要加入天花粉以生津潤燥,更有效地緩解患者的不適。
- 利濕退黃: 天花粉還具有利濕退黃的功效,對於熱毒蘊結、濕熱內盛所致的黃疸,可以輔助黃芩知母湯清熱利濕,促進黃疸消退。
「加減黃芩知母湯」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潤肺止咳: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之效。此方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而杏仁的潤肺作用可緩解肺熱,並能促進痰液排出,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 清熱解毒:杏仁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黃芩、知母等清熱藥物,加強清熱解毒的作用,從而更有效地治療肺熱咳嗽。
因此,杏仁的加入不僅能潤肺止咳,還能清熱解毒,與方中其他藥物相互配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加減黃芩知母湯」方中加入「梔子」是為了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梔子味苦寒,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止血止痛的功效。此方中,黃芩、知母已能清熱瀉火,但若患者熱毒熾盛,或伴有血熱妄行,則可加入梔子,進一步加強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例如,若患者出現高熱不退、口渴煩躁、尿赤便祕、舌紅苔黃等熱毒熾盛之症,或伴有牙齦腫痛、口舌糜爛等血熱妄行之症,則可考慮加用梔子以增強清熱解毒之力。
加減黃芩知母湯為一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黃稠等症狀。此方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取其清熱化痰、潤肺止咳之效。川貝母味苦甘性微寒,歸肺經,能清肺熱而化痰,對於熱痰咳嗽有顯著療效。在臨床應用上,常見於治療因肺熱導致的各種呼吸道疾病。此外,川貝母還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減輕喉嚨痛與發炎現象,因此在治療伴有發炎的咳嗽症狀時,效果更佳。加減黃芩知母湯中加入川貝母,不僅可以增強整體方劑的清熱化痰作用,還能夠使治療範圍更加廣泛,適用於更多不同類型的咳嗽患者。總體來說,川貝母在加減黃芩知母湯中的使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思想,通過綜合調理,達到治療目的。
「加減黃芩知母湯」中加入桔梗,主要考慮其以下兩個作用:
- 宣肺利咽:桔梗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開音通竅的功效。黃芩知母湯主治肺熱咳嗽,但若患者兼有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則可加入桔梗,以增強其宣肺利咽之效。
- 助藥下行:桔梗具有升散之性,可助藥物下行,利於藥物到達病竈。黃芩知母湯中其他藥物如黃芩、知母等,多偏於清熱瀉火,加入桔梗可幫助這些藥物下達肺部,發揮更好的療效。
「加減黃芩知母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黃芩、知母皆屬寒涼之品,長期服用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能緩和黃芩、知母的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寒,損傷脾胃。
- 增強療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調和諸藥的功效。與黃芩、知母合用,可增強藥效,使藥力更為平和、穩妥,更好地發揮清熱瀉火、滋陰降火的功效。
加減黃芩知母湯中加入牡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潛陽,制止虛火上炎:黃芩知母湯以清熱瀉火為主,若患者陰虛火旺,僅清熱恐傷陰,導致虛火更盛。牡蠣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之功,可制止虛火上炎,防止病情加重。
- 安神定志,改善失眠多夢:牡蠣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可改善因陰虛火旺導致的失眠多夢、心煩不安等症狀。黃芩知母湯中加入牡蠣,有助於提升療效,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加減黃芩知母湯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清熱瀉火之力: 玄參性寒,味甘苦,入心、肺、腎經,具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與黃芩、知母等藥材共同作用,更能有效地清熱瀉火,對於熱邪熾盛、煩躁不安、口渴咽乾等症狀具有顯著的緩解作用。
2. 滋陰潤燥: 玄參除了清熱瀉火之外,還具滋陰潤燥之效。與知母相輔相成,能有效地滋養陰液,緩解燥熱症狀。對於陰虛火旺、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亦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加減黃芩知母湯中加入鬱金,主要考量其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黃芩知母湯本身以清熱瀉火為主,但若患者伴隨血瘀症狀,如口舌生瘡、牙齦腫痛、便祕等,則需加入鬱金以活血化瘀。鬱金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肝氣鬱滯導致的口苦、胸悶等症狀。同時,鬱金的活血作用也能促進瘡瘍的消退,改善便祕等症狀。
因此,加減黃芩知母湯中加入鬱金,可以更全面地治療患者的病症,提升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加減黃芩知母湯」
由黃芩、知母、桑白皮、天花粉、杏仁、梔子、川貝母、桔梗、甘草、牡蠣、玄參、鬱金等多種中藥材組成,主要功效為清熱瀉火、滋陰潤燥、止咳化痰、補益肺氣,用於治療肺熱咳嗽、氣喘,具有宣肺利咽、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黃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桑白皮性寒、味甘,具有清肺熱、止咳化痰、利水消腫的功效。 天花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瀉火、止渴生津的功效。 杏仁性溫、味甘,具有潤肺止咳、平喘化痰的功效。 梔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 川貝母性寒、味甘,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的功效。 甘草性甘、味平,具有補氣益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的功效。 牡蠣性寒、味鹹,具有滋陰補腎、益氣養血的功效。 玄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 鬱金性溫、味苦,具有行氣活血、止痛消腫的功效。
加減黃芩知母湯用於治療肺熱咳嗽、氣喘,具有宣肺利咽、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藥方中的黃芩、知母、桑白皮、天花粉均具有清熱瀉火的作用,可清肺熱、止咳化痰;杏仁、梔子、川貝母、桔梗均具有宣肺利咽的作用,可宣肺利咽、止咳平喘;甘草具有補氣益中、清熱解毒的作用,可益氣養陰、止咳平喘;牡蠣具有滋陰補腎、益氣養血的作用,可滋陰潤燥、止咳平喘;玄參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作用,可清熱涼血、止咳平喘;鬱金具有行氣活血、止痛消腫的作用,可行氣活血、止咳平喘。諸藥合用,共奏清熱瀉火、滋陰潤燥、止咳平喘之功。
傳統服藥法
黃芩2錢,知母2錢,桑白皮3錢,天花粉3錢,杏仁2錢(去皮尖),焦山梔2錢,川貝(另包,沖服),桔梗2錢,生甘草1錢,煅牡蠣2錢,元參3錢,鬱金1錢5分。
如挾初感風寒,酌加荊芥、防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肺熱咳嗽,症見咳嗽、痰黃、胸悶、咽喉腫痛等。若痰多色白,可加白前、冬瓜仁;若痰黃稠,可加魚腥草、蒲公英;若咳嗽劇烈,可加枇杷葉、前胡;若咽喉腫痛,可加射干、牛蒡子。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黃芩知母湯, 出處:《癧科全書》。 組成:黃芩2錢,知母2錢,桑白皮3錢,天花粉3錢,杏仁2錢(去皮尖),焦山梔2錢,川貝(另包,衝服),桔梗2錢,生甘草1錢,煅牡蠣2錢,元參3錢,鬱金1錢5分。 主治:傷肺癧,因咳嗽日久所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