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

杏仁

XING REN

  • 英文名稱:Prunus armeniaca Armeniaca vulgaris Lam. Armeniaca sibirica Armeniaca mandshurica Xin Ren, Bitter Apricot Seed
  • 別名:杏實,苦杏仁,木落子,杏梅仁,杏核仁,山幸,甜梅,杏子
  • 來源:薔薇科落葉喬木植物山杏西伯利亞杏東北杏或杏的成熟種子。
  • 道地藥材:華北地區, 山西, 河北, 甘肅, 新疆, 陝西, 遼寧, 吉林, 山東, 江蘇, 內蒙古, 東北地區, 蒙古
  • 生長環境:山坡, 丘陵, 草原, 低山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藥大辭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杏仁的傳統功效


1. 止咳化痰

杏仁,在古代中醫典籍中被廣泛記載,其止咳化痰的功效得到多部經典的佐證。

《神農本草經》即記載杏仁「主咳逆上氣雷鳴」,明確指出其能治療咳嗽、氣喘等症狀。「咳逆」指咳嗽劇烈,氣逆上衝。《藥性論》更進一步說明杏仁「療肺氣咳嗽,上氣喘促」,並指出其能潤肺。 《滇南本草》則直接言明杏仁「止咳嗽,消痰潤肺」。這些記載都直接或間接地說明瞭杏仁在治療咳嗽、化痰方面的功效。

其作用機理,從古代醫家的論述中亦可窺見端倪。《長沙藥解》認為杏仁「疏利開通,破壅降逆」,能治療因肺氣逆亂導致的咳嗽、喘息。《本草綱目》則指出杏仁「能散能降,故解肌、散風、降氣、潤燥、消積」,其止咳化痰的功效,與其散風寒、降肺氣的特性息息相關。《本草便讀》更精準地指出:「凡仁皆降,故(杏仁)功專降氣,氣降則痰消嗽止。」 也就是說,杏仁的「降氣」作用,能使滯留在肺部的痰液得以排出,從而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本草求真》則更進一步闡述,杏仁「溫則宣滯行痰」,說明其溫和宣通、化痰的作用。

綜上所述,歷代醫家對杏仁止咳化痰功效的論述,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其藥理作用,證實了杏仁單方在治療咳嗽、痰多等症狀上的臨牀價值。 無論是其降氣、潤肺,還是宣通、化痰的作用,都為杏仁在治療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應用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2. 止咳平喘

杏仁,其止咳平喘之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綜觀諸多古代本草及醫籍,杏仁之功效主要體現在其「降氣」與「潤肺」兩方面。

《神農本草經》記載杏仁「主咳逆上氣雷鳴」,已點明其治療咳嗽、氣喘的功效。《藥性論》更進一步指出杏仁「療肺氣咳嗽,上氣喘促」,並提出可與天門冬同用,以增強潤肺止咳之效。其「下氣」的功能,則說明杏仁能宣通肺氣,使滯留於肺部的痰濁得以排出,從而緩解咳嗽和氣喘。

《醫學啓源》認為杏仁能「除肺中燥」,《滇南本草》則稱其「止咳嗽,消痰潤肺」。這些記載都從不同角度闡明瞭杏仁潤澤肺燥、化解痰飲、平復喘咳的作用機制。

李東垣在《蘭室祕藏》中,將杏仁的功效與桃仁區分,認為杏仁「下喘,治氣」,著重於調和肺氣,改善氣喘。 《本草綱目》則指出杏仁「能散能降」,其「降氣」的功能正是其止咳平喘功效的關鍵所在。《本草求真》更深入地分析了杏仁的藥性,認為其辛味可散邪,苦味可下氣,潤則通祕,溫則宣滯行痰,故能治療因風寒肺病引起的喘嗽咳逆、胸滿便祕等症狀。

總而言之,古籍記載中杏仁止咳平喘的功效,主要源於其潤肺、降氣、消痰等作用。 其作用機制既包括疏通肺氣,使呼吸通暢,也包括潤澤肺燥,防止痰濁停滯,從而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需注意的是,不同古籍對杏仁的功效及用法有所側重,臨牀應用仍需結合患者具體病情及體質進行辨證施治。

3. 降氣

杏仁在古代中醫典籍中,屢被提及具有“降氣”的功效,其作用機理並非單一,而是從不同角度闡述其疏通氣機、調和臟腑的功能。

《神農本草經》記載杏仁“主咳逆上氣雷鳴”,點明其能治療因氣逆導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藥性論》則進一步說明杏仁“治腹痹不通,療肺氣咳嗽,上氣喘促”,指出其能疏通因氣滯導致的腹部脹痛,以及治療肺氣不足引起的咳嗽氣喘。這都表明杏仁能有效地“降氣”,使壅滯之氣得以宣洩。

《醫學啓源》提到杏仁“升滯氣”,看似與“降氣”相悖,但實則互為表裡。《本草綱目》更精闢地總結杏仁“能散能降”,其“散”指宣發散寒,“降”則指降逆平喘。因此,杏仁的“降氣”,並非單純地向下運行,而是針對氣機紊亂的不同情況,或宣發或降逆,以達到調節氣機平衡的目的。

李東垣在《蘭室祕藏》中將杏仁與桃仁區分,認為杏仁治“氣”,桃仁治“血”,並指出杏仁配合陳皮能通利腸胃之氣,解決便祕問題,這也從側面印證了杏仁“降氣”功效與腸胃氣機密切相關。

《本草求真》則更深入地分析杏仁的特性:“辛則散邪,苦則下氣,潤則通祕,溫則宣滯行痰”,認為其辛、苦、潤、溫四味兼具,能有效治療肺經風寒、氣喘咳嗽、胸滿便祕等症,從氣機運行的角度詮釋了杏仁的降氣機制。 綜觀諸多典籍,杏仁的“降氣”功效並非單一指向某一臟腑或病症,而是涵蓋了多個層面,體現了中醫整體觀的思想。

4. 驅蟲殺蟲

杏仁,其驅蟲殺蟲功效雖非其主要功能,卻在部分古代醫籍中有所提及。綜觀上述典籍,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杏仁的驅蟲作用:

首先,《滇南本草》明確指出杏仁可「治疳蟲」,這是直接說明杏仁具有驅蟲功效的最有力證據。「疳蟲」在古代醫學中指兒童因飲食不潔或消化不良等原因引起的腸道寄生蟲病,杏仁的潤腸通便作用,可能有助於排出蟲體。

其次,《本草綱目》記載杏仁「殺蟲,治諸瘡疥,消腫」,雖然這裏的「蟲」可能泛指各種寄生於皮膚或體表的蟲類,但仍暗示了杏仁具有一定的殺蟲能力。其殺蟲機理可能與其所含成分對蟲體的毒性作用有關,但具體機制有待現代藥理學進一步研究。

此外,《本草綱目》與《本草求真》都提到杏仁可以治療「蠱毒」,「蠱毒」在古代指一種由巫術或毒物引起的疾病,其中也可能包含腸道寄生蟲感染。因此,杏仁在治療「蠱毒」中的作用,也間接地反映了其一定的驅蟲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醫籍中關於杏仁的驅蟲記載相對較少,且描述較為簡略,缺乏精確的劑量和使用方法。其驅蟲功效也可能並非杏仁的獨特作用,而是其整體藥性——潤肺、下氣、消積等作用的綜合體現,輔助治療腸道寄生蟲感染。因此,單純依靠杏仁來驅蟲,效果可能有限,且需謹慎使用。 現代醫學對於腸道寄生蟲的治療手段已較為完善,建議患有寄生蟲感染者尋求專業醫生的指導,切勿自行用藥。

5. 生津止渴

杏仁,其「生津止渴」功效並非其主要功能,但在多部古代醫籍中,亦可窺見其間接作用。 我們並不能單純從字面上理解其「生津」之效,而應從其整體功效去分析。

《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藥性論》、《滇南本草》等典籍中,雖未明確提及杏仁生津止渴,但記載了其潤肺、潤腸、下氣、消痰等功效。 《藥性論》更提到杏仁可「潤心肺」,並可與天門冬同用,加強潤肺之效。 肺主氣,氣通則津液暢達,肺燥津傷則易致口乾舌燥。因此,杏仁潤肺的功效,間接地有助於改善津液不足引起的口渴。 《長沙藥解》更指出杏仁「消腫而潤燥」,這也從側面說明杏仁可以緩解因燥熱引起的津液虧損。

《本草綱目》中提及杏仁「能散能降,故解肌、散風、降氣、潤燥、消積」,其「潤燥」之效與生津止渴相關。 燥邪傷肺,則津液耗損,出現口渴等症狀。杏仁潤燥,則能減輕燥邪對肺的損傷,從而間接地改善津液不足。 此外,《醫學啓源》記載杏仁「除肺中燥」,亦佐證了其潤肺、緩解口渴的作用。

總而言之,杏仁的生津止渴功效並非其主要功效,而是其潤肺、潤腸、降氣、潤燥等功效的綜合體現。 在臨牀上,需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結合其他藥物,才能發揮其最佳療效。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不應作為醫療建議。

6. 通便

杏仁其通便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非單純依靠其潤腸作用,而是與其整體的宣降功效息息相關。

《神農本草經》雖未明確提及杏仁通便,但其「下氣」之效,已暗示其具有促進氣機流通、疏通腸道的潛力。《藥性論》則直接指出杏仁「治腹痹不通」,表明其在治療腸道阻塞方面的應用。《滇南本草》更明確指出杏仁「潤腸胃,消麵粉積,下氣」,說明其潤腸通便的功效,並能解決食物積滯導致的便祕。

李東垣在《蘭室祕藏》中,將杏仁與桃仁的功效作了精妙的區分,指出杏仁主治「晝則難便」,即因陽氣不足導致的便祕,這與杏仁宣肺降氣的特性相符。肺與大腸相表裡,《本草綱目》也指出杏仁「能散能降,故解肌、散風、降氣、潤燥、消積」,其「降氣」之功,能疏通腸道氣機,從而緩解便祕。 《本草綱目》還提及杏仁「潤燥」,潤燥則能軟化大便,利於排泄。

《本草求真》則更進一步闡述了杏仁通便的機理:「辛則散邪,苦則下氣,潤則通祕,溫則宣滯行痰。」 杏仁兼具辛、苦、溫之性,能散寒、降氣、潤腸,從多個方面促進大便通暢。 但需注意,《本草求真》也提到使用杏仁通便時,需佐以陳皮,以更好地通暢氣機。

總而言之,杏仁的通便功效並非單純的潤滑作用,而是透過其宣肺降氣、潤燥、消積等多重作用,改善腸道氣機運行,從而達到通便的目的。 其臨牀應用需結合患者的具體症狀和體質,才能發揮最佳療效。

杏仁的現代功效


1. 潤腸通便

杏仁的潤腸通便功效,從現代藥理角度分析,主要歸功於其高含量的脂肪油。 杏仁所含的脂肪油具有潤滑腸道的作用,使糞便更容易通過,從而緩解腸燥便秘的情況。 味苦下氣的特性,也可能具有促進腸道蠕動的作用,間接幫助排便。 研究數據也支持了杏仁脂肪油的潤腸通便效果。

2. 抗腫瘤

杏仁的抗腫瘤作用,在現代藥理研究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體外實驗抑制癌細胞生長: 杏仁熱水提取物粗製劑對人子宮頸癌 JTC-26 株的抑制率可達 50%~70%。
  2. 成分的微弱抗癌活性: 氫氰酸、苯甲醛、以及苦杏仁苷,單獨在體外實驗中均顯示出微弱的抗癌作用。
  3. 組合增效作用: 氫氰酸與苯甲醛,或苦杏仁苷與β-葡萄糖苷酶,在組合使用時可顯著提高抗癌效果。
  4. 動物實驗抑制腫瘤生長,延長生存期:
    • 小鼠自由攝食苦杏仁可抑制艾氏腹水癌的生長,並延長生存期。
    • 給移植人腺性上皮瘤的小鼠給予500mg/kg的苦杏仁,可以延長鼠生命長達1倍,並減緩肉瘤的生長。
    • 對於接種W265癌肉瘤的大鼠,使用苦杏仁苷治療,相比對照組,可顯著延長生存期(苦杏仁苷組為33天,苦杏仁苷加β-葡萄糖苷酶組為41天,而對照組為23天)。
  5. 氫氰酸的抑制腫瘤作用: 幼年大鼠長期吸入氫氰酸蒸氣,雖會停止體重增長,但能延緩移植性大鼠 Jensen 肉瘤的生長,甚至使腫瘤退化。
  6. 預防和治療肝癌: 苦杏仁苷具有預防和治療二甲基亞硝胺誘導的肝癌的作用,並能使腫瘤病灶縮小。

3. 其他功效

體內過程 (藥動學):

  • 吸收、分布、代謝、排泄 (ADME): 苦杏仁苷在人體內的藥動學研究顯示,其過程符合開放二室模型。這意味著藥物在體內的分布並非均勻一致,而是可以區分為中央室(例如血液)和周邊室(例如組織)。
  • 半衰期: 靜脈給藥後,苦杏仁苷的分布半衰期較短,約為 6.2 分鐘,表示藥物迅速從血液轉移到其他組織。消除相的半衰期則較長,約為 120.3 分鐘,說明藥物從體內清除的速度相對較慢。
  • 清除率: 平均清除率約為 99.3 ml/min,反映了單位時間內體內藥物被清除的體積。
  • 排泄途徑: 研究指出,腎小球濾過是苦杏仁苷的主要排泄方式,表示藥物主要通過腎臟從尿液中排出。動物實驗也證實了這一點,靜脈注射苦杏仁苷後,大部分藥物以原形從尿液中排出。家兔實驗顯示,48小時內尿中排出的原形藥物佔給藥劑量的 62% 或 71.4%。
  • 代謝產物: 苦杏仁苷在體內可以水解產生苯甲醛,但具體的水解途徑和酶學機制尚需更深入的研究。
  • 生物利用度: 苦杏仁苷口服易在胃腸道分解出氫氰酸,故毒性比靜脈注射大。

毒性研究 (毒理學):

  • 毒性機制: 苦杏仁苷的毒性主要源於其分解產物氫氰酸。氫氰酸能抑制細胞色素氧化酶,阻斷細胞的氧化反應,導致組織窒息。
  • 中毒劑量: 人體過量服用苦杏仁苷可能引起中毒,兒童的敏感性更高。具體中毒劑量因個體差異而異。
  • 毒性反應: 中毒症狀包括眩暈、頭痛、呼吸急促、惡心、嘔吐、紫紺、昏迷、驚厥等。嚴重中毒可能導致死亡。
  • 長期毒性: 長期口服或靜脈注射苦杏仁苷可能引起毒性反應,主要表現為消化系統症狀。此外,還可能出現心電圖T波改變、房性早搏等心臟毒性。
  • 動物實驗: 動物實驗提供了苦杏仁苷的LD50(半數致死量)和最大耐受量數據,顯示了不同給藥途徑下毒性的差異。灌胃給藥的毒性明顯高於靜脈注射,這與苦杏仁苷在胃腸道分解產生氫氰酸有關。

4. 鎮痛

杏仁的鎮痛作用已在動物實驗中得到驗證。

  • 胃蛋白酶水解產物:杏仁經胃蛋白酶水解後的產物能有效抑制乙酸引起的小鼠扭體反應,表明其具有減輕內臟疼痛的作用。
  • 苦杏仁苷:皮下注射苦杏仁苷(劑量範圍100~800mg/kg)能顯著提升小鼠的痛閾,通過熱板法和醋酸扭體法均證實其鎮痛效果,且未觀察到耐受性產生。值得注意的是,苦杏仁苷給予小鼠後,並未引發竪尾反應以及烯丙嗎啡誘發的跳躍反應,提示其鎮痛機制可能與傳統鴉片類止痛藥不同。
  • KR-A和KR-B:從杏仁中提取的成分KR-A和KR-B也表現出明顯的鎮痛活性。在小鼠扭體實驗中,靜脈注射5mg/kg的KR-A或KR-B均能有效減輕疼痛。

5. 抗炎鎮痛

杏仁的抗炎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抑制慢性炎症: 杏仁的胃蛋白酶水解產物能有效抑制棉球引起的大鼠肉芽腫炎症,這表明其對慢性炎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雖然對角叉菜膠引起的急性腫脹無明顯抑制,但對佐劑引起的關節炎鼠,長期給藥(2個月)能夠延長優球蛋白溶解時間,並抑制結締組織的增殖,說明其對慢性炎症的調節和修復具有潛在作用。
  • 活性蛋白成分: 從杏仁中提取的蛋白質成分KR-A和KR-B表現出顯著的抗炎活性。這兩個成分對大鼠角叉菜膠性足跖腫脹有抑制效果,且KR-B的抗炎活性強於KR-A (灌胃給藥的ED50分別為13.9mg/kg和6.4mg/kg)。這表明杏仁中的活性蛋白成分是其抗炎作用的重要來源。

總結: 杏仁的抗炎機制可能涉及多種途徑,包括對慢性炎症的抑制、結締組織增殖的調節,以及通過活性蛋白成分KR-A和KR-B直接抑制炎症反應等。

6. 鎮咳作用

中藥杏仁的鎮咳作用,主要源自其所含的苦杏仁甙。此成分在下消化道中,會經由腸道微生物酶,或者杏仁自身所含的苦杏仁酶分解,產生微量的氫氰酸。氫氰酸對呼吸中樞具有抑制作用,進而產生鎮咳平喘的效果。此外,苦杏仁甙對於油酸型呼吸窘迫綜合徵的實驗動物,能夠促進肺表面活性物質的合成,並且觀察到病變有所改善。實驗也證明,苦杏仁炮製品以 0.8g/kg 的劑量灌胃豚鼠,具有顯著的鎮咳及平喘效果。

7. 促進骨骼健康

杏仁對骨骼健康具有顯著的藥理效益,其主要歸因於所蘊含的豐富礦物質,特別是鈣、磷、與鎂。這些元素對於骨骼的生長、發育、強度及修復過程至關重要。

首先,杏仁是鈣質的良好來源。鈣是構成骨骼主要礦物質的「基石」,賦予骨骼堅固的結構和承重能力。充足的鈣質攝取,能直接支持骨骼的礦化作用,有助於維持骨質密度,對於預防因骨質流失引起的骨骼脆弱具有重要意義。

其次,磷作為人體內含量第二多的礦物質,在杏仁中亦有可觀含量。磷與鈣密切合作,是骨骼和牙齒礦化、形成骨基質不可或缺的「要津」。它參與細胞能量轉化及信號傳導,這些生理活動間接支持骨代謝的正常運作,確保骨骼得以有效生長與修復。

再者,杏仁中的鎂元素對於骨骼健康同樣扮演關鍵角色。約有半數以上的人體鎂質儲存於骨骼中。鎂不僅直接參與骨骼的形成,更有助於調節體內鈣與磷的平衡,並促進維生素D的活化,進而增強鈣的吸收與利用效率。此般作用能顯著提升骨骼的緻密性,使其更為堅韌,降低骨折風險。

綜合而言,杏仁所提供的鈣、磷、鎂三種礦物質並非單獨作用,而是相輔相成。它們共同參與錯綜複雜的骨骼代謝過程,協同促進骨膠原蛋白的合成與礦物質沉積,維持骨骼的動態平衡與整體康健。透過長期適量攝取,杏仁能為骨骼提供所需的核心養分,助益於骨骼結構的強化與維護。

8. 營養豐富

杏仁之於食療養生,自古便有其獨特地位。其性味甘、苦、溫,入肺、大腸二經,歷來被視為能補肺氣、潤腸通便、生津止咳、平喘消積之良品。從現代營養學角度觀之,杏仁之所以具備此等藥理功效,核心在於其「營養豐富」的卓越特點。

杏仁富含優質植物性蛋白質、不飽和脂肪(其中包含對心血管有益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多種關鍵維生素,如維生素B群(有助於能量代謝與神經系統健康)及抗氧化劑維生素E(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損害)。此外,它亦是鋅、鎂、鐵等重要礦物質的良好來源,這些微量元素對於免疫功能、骨骼健康、紅血球形成乃至於身體酵素反應,皆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此等多元而均衡的營養構成,賦予杏仁深厚的滋養潛力。其豐富的油脂與膳食纖維,不僅能滋潤腸道,促進規律排便,有效緩解腸胃不適,改善消化吸收功能,亦從根本上為「潤肺止咳」提供了物質基礎,有助於修復呼吸道黏膜,減少乾燥刺激。維生素E的抗氧化特性,更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肺部健康。簡言之,杏仁的「營養豐富」絕非單純的熱量供給,而是透過其各類活性成分的協同作用,達到益氣養陰、潤澤臟腑,進而發揮其傳統醫學所強調的綜合裨益。

9. 降血糖

杏仁,其在《本草綱目》中雖載有降氣化痰、止咳平喘及潤腸通便之效,然現代醫學研究則進一步揭示其於血糖調控方面的藥理潛力。杏仁富含多種重要營養素,包括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膳食纖維以及鎂、鋅等多種礦物質與維生素,這些成分協同作用,賦予杏仁輔助降血糖的功效。

首先,杏仁中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和膳食纖維是其降血糖作用的關鍵。這類物質能顯著延緩胃腸道對食物中葡萄糖的吸收速度。透過減慢糖分進入血液的過程,杏仁有助於避免餐後血糖水平的急劇飆升,從而使血糖波動更趨平穩,對管理餐後高血糖尤其有利。

其次,杏仁所蘊含的蛋白質也對血糖穩定機制產生積極影響。研究顯示,蛋白質能夠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胰島素作為體內重要的降血糖荷爾蒙,其作用是促進身體組織細胞(特別是肌肉和脂肪細胞)從血液中攝取和利用葡萄糖,同時抑制肝臟生成葡萄糖,最終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

再者,杏仁中發現的鎂、鋅等微量礦物質,對維持正常的血糖水平亦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鎂參與多種酶的活性調節,這些酶在葡萄糖代謝途徑中扮演關鍵作用,並有助於提高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而鋅則被認為與胰島素的合成、儲存和分泌密切相關,對於確保胰島素功能的正常發揮至關重要。綜合而言,杏仁透過多重生理機制,展現其在輔助穩定血糖方面的藥理潛力。

10. 改善消化系統

杏仁對消化系統的確切藥理功效,可從其豐富的生物活性成分中窺見。傳統醫學觀點認為杏仁「仁潤滑」,此「潤滑」特點主要歸因於其富含油脂及纖維。豐沛的膳食纖維是杏仁改善消化系統的基石,其能顯著增加糞便體積,同時促進腸道蠕動,發揮「滑腸以利宿食」之效,有效緩解便秘困擾,並「逐宿食結滯」,幫助排清腸道積滯廢物,從而全面改善消化機能。

除了纖維的機械性作用,杏仁中的多種活性成分亦協同發揮藥理效益。其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不僅有助於減少腸道炎症反應,緩解腸道不適,更能促進消化道對營養物質的有效吸收,提升整體消化效率。鎂、鉀等關鍵礦物質則維持著腸道內健康的電解質平衡,這對於正常的腸道肌肉收縮與神經傳導至關重要,確保腸道功能的穩定性。此外,杏仁中的類黃酮化合物具有強效的抗氧化特性,能有效清除自由基,保護腸道細胞免受氧化應激損害,維護腸道黏膜的完整性與健康。蛋白質作為細胞修復的必要物質,杏仁所含的優質蛋白質有助於腸道細胞的再生與修復,進一步鞏固腸道屏障功能,全方位支持消化道的健康運作。

11. 保護心臟健康

杏仁在促進心臟健康方面展現出顯著的藥理效益。其核心優勢在於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歐米茄-9脂肪酸。這些健康的脂肪有助於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水平,同時可能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比例,從而直接減少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風險。此外,其對血脂的良好調節作用,有助於維持血管內皮細胞的健康與彈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整體發生率。

杏仁亦是維生素E的優良來源,這是一種強效的脂溶性抗氧化劑。維生素E能夠有效清除體內自由基,減少因氧化壓力對血管內皮細胞造成的損害,進而抑制膽固醇的氧化變性,這是動脈粥樣硬化進展的關鍵一步。透過這種抗氧化作用,它保護心血管系統免受慢性炎症和損傷,維持血管通暢。

除了脂肪酸和維生素E,杏仁所含的膳食纖維、鎂、鉀等礦物質也協同作用,進一步支持心臟健康。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膽固醇吸收並維持腸道健康。鎂和鉀則在調節血壓、保持正常心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綜合而言,杏仁的複合營養成分形成一個協同保護網絡,全面地支持心血管系統,降低心臟病風險。

12. 提升免疫力

杏仁在提升人體免疫功能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B群及維生素E。這些營養素協同作用,有助於鞏固並強化身體的自然防禦機制,以應對潛在的感染威脅。

特別是杏仁中豐富的維生素E,作為一種強效的脂溶性抗氧化劑,它能有效保護細胞膜免受自由基損害。免疫細胞的細胞膜結構因此得以強化,提高了細胞的穩定性與功能性,使其在識別及攻擊病原體時更具效率。這種對細胞健全性的維持,直接促進了免疫系統的整體效能與反應速度。

此外,杏仁所提供的優質蛋白質與維生素B群,是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所不可或缺的基礎營養。蛋白質是構成具備辨識能力的抗體、免疫細胞以及多種生物酶的重要基石;而維生素B群則參與能量代謝、細胞增殖與DNA修復等關鍵生理過程,確保淋巴細胞等免疫細胞能夠有效地發育、成熟並執行其防禦任務。兩者協同作用,為人體構建起一道穩固的生理防線,從分子及細胞層面根本上增強了身體抵抗病原體侵襲的能力。

13. 防癌抗腫瘤

杏仁在防癌抗腫瘤方面的藥理功效,主要歸因於其豐富的生物活性成分。杏仁含有多種抗氧化劑,如維生素E多酚類化合物(如類黃酮)。這些強效的抗氧化劑能夠有效中和體內的自由基,減少氧化壓力對細胞DNA的損害。DNA損傷是細胞癌變的關鍵啟動因素之一,因此,透過減少氧化損傷,杏仁有助於降低細胞惡性轉化的風險。

此外,杏仁中的苦杏仁苷(Laetrile,或稱維生素B17)是其在抗腫瘤研究中備受關注的成分。儘管其確切的抗癌機制仍在研究中,部分理論認為,苦杏仁苷在體內被酶分解後能釋放出氰化物,選擇性地作用於癌細胞。然而,對於苦杏仁苷的防癌抗癌功效,科學界仍存在爭議,需要更多嚴謹的臨床研究來證實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杏仁也富含膳食纖維,特別是不可溶性纖維。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縮短食物殘渣在腸道停留的時間,減少致癌物質與腸壁接觸的機會,從而有助於預防結直腸癌。健康的腸道環境對於整體免疫功能的維持也至關重要,而良好的免疫功能在識別和清除癌細胞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

杏仁提供的多種礦物質如硒和鋅,也可能間接參與防癌機制。硒是多種抗癌酶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鋅則對細胞增殖和分化有調節作用。綜合來看,杏仁透過多種途徑,包括抗氧化、潛在的細胞毒性作用以及改善腸道健康,展現出其在防癌抗腫瘤方面的潛力。

14. 保肝利膽

杏仁在保肝利膽方面的藥理功效,主要歸因於其豐富的營養成分和特定的植物化合物。杏仁含有多種抗氧化劑,如維生素E和多酚類化合物。這些成分能夠幫助肝臟抵抗氧化壓力,減少自由基對肝細胞的損害。肝臟是身體主要的解毒器官,經常面臨各種毒素和代謝廢物的挑戰。抗氧化劑的存在有助於維持肝細胞的完整性和功能,從而間接支持肝臟的解毒作用。

杏仁富含膳食纖維,特別是不可溶性纖維。雖然這類纖維主要作用於腸道,但健康的腸道環境對肝臟功能有著直接影響。腸道菌群的平衡以及腸道健康的維護,能減少有害物質經由腸肝循環進入肝臟,從而減輕肝臟的負擔。

此外,杏仁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對肝臟健康也有益。它們有助於調節血脂,降低肝臟脂肪堆積的風險,進而預防脂肪肝的形成。脂肪肝是目前常見的肝臟疾病之一,而透過飲食來管理脂肪攝取,對維護肝臟健康至關重要。

杏仁還含有等多種礦物質,這些礦物質在多種酶的活性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包括參與肝臟解毒過程的酶。雖然杏仁本身不直接作為利膽劑,但其整體營養組成有助於維持肝臟的正常功能,間接支持膽汁的生成和排出,促進肝膽系統的協調運作。

15. 降膽固醇

杏仁在降低膽固醇方面展現出顯著的藥理功效,這主要歸因於其豐富的營養成分。杏仁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這些健康的脂肪能夠有效降低體內的「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同時維持或提升「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的水平。這種脂肪酸的比例對於心血管健康至關重要,有助於預防動脈粥狀硬化。

此外,杏仁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特別是可溶性纖維。當可溶性纖維進入消化道時,會形成凝膠狀物質,與膽固醇結合並阻止其被身體吸收,最終隨糞便排出體外。這機制有效地減少了體內膽固固醇的總量。

杏仁中還含有植物固醇,如β-谷固醇。植物固醇的化學結構與膽固醇相似,在腸道中會與膽固醇競爭吸收位點,進而減少人體對膳食膽固醇的吸收。研究顯示,定期攝取植物固醇有助於降低LDL-C水平。

最後,杏仁提供的維生素E等抗氧化劑和礦物質,也能間接幫助心血管健康。維生素E能減少LDL-C的氧化,降低其對血管壁的損害;而鎂則有助於維持正常的血壓,進一步保護心血管系統。綜合這些成分,杏仁在調節血脂方面發揮多重作用,使其成為一種有益於降低膽固醇的食物。

16. 抗氧化

杏仁富含多種具有抗氧化功效的營養成分。其中,維生素E是杏仁最主要的抗氧化劑之一,它能有效清除體內的自由基,保護細胞膜免受氧化損傷,進而延緩細胞老化,降低慢性疾病的風險。此外,杏仁還含有豐富的多酚類化合物類黃酮,這些植物化學物質同樣具備強大的抗氧化能力,能夠中和自由基,減輕氧化壓力對身體的負面影響。

杏仁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也被認為與抗氧化作用相關。它們不僅有助於降低體內的「壞膽固醇」(LDL),促進心血管健康,同時也能減少脂質過氧化反應的發生。杏仁還提供多種礦物質如,這些礦物質在體內參與多種酶的活性,其中一些酶正是重要的抗氧化酶,能協同維生素E和其他抗氧化劑共同抵禦氧化損傷。因此,杏仁的綜合營養成分使其在對抗氧化方面展現出顯著的藥理功效。

杏仁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杏仁的炮製


杏仁處理步驟

  1. 揀選清洗:
    • 將杏仁挑選乾淨,去除雜質。
    • 將杏仁放入沸水中略煮,直至杏仁皮微皺起。
    • 撈出杏仁,浸泡於冷水中,待冷卻後脫去種皮。
    • 將脫皮後的杏仁曬乾,並用簸箕簸淨。
  2. 炒製:
    • 取淨杏仁置於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黃色。
    • 取出杏仁放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杏仁注意事項重點

  1. 孕婦慎食:過量攝取可能對胎兒造成不利影響。
  2. 藥性相剋:與黃耆、黃芩、葛根、蘘草相剋。
  3. 肺虛熱咳者忌食:會加重症狀。
  4. 元氣虛陷者忌服:以免過於洩下。
  5. 血虛者禁用:會加重血虛。
  6. 虛咳便祕者忌之:會加重症狀。
  7. 小毒慎用:用量過大可能中毒。
  8. 過敏體質者:可能產生過敏反應,應避免食用。
  9. 消化不良者:可能加重消化不適。
  10. 甲狀腺疾病者:可能抑制甲狀腺功能,應避免過量食用。
  11. 兒童慎食:消化系統較弱,應避免過量食用。
  12. 陰虛咳嗽及大便溏泄者禁用:會加重症狀。

杏仁相關的方劑


杏仁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耳聾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鏈球菌性咽喉炎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感冒咳嗽頭痛損傷氣喘心臟病低血糖脂肪肝肝臟損傷大便秘結肺炎肺結核月經夾有血塊腹股溝疝氣容易流眼淚小腿後側疼痛大腿後側疼痛乳房硬結大腿疼痛腳內側痛胸悶脹心臟痛膝蓋外側前側痛恥骨痛易感到驚嚇容易嘆氣頭脹痛牙齒緊閉口張不開夜間易醒夜間多夢心情煩燥下肢萎縮身體消瘦頭重四肢感到疼痛眼窩前額眉稜骨痛手掌魚際附近痛膝蓋後側痛容易悲傷容易焦慮恐懼口瘡嘴破口角炎骨質疏鬆症胃酸食道逆流睡眠障礙神經衰弱症腕管綜合症腱鞘囊腫眼睛怕光容易生氣黃痰,黃鼻涕白痰,白鼻涕嘴唇痛下巴痛前胸上部位疼痛胸骨疼痛肩頸交接處肩痛上半身側邊痛尾椎疼痛容易緊張多痰呼吸氣短言語無力容易憂鬱容易飢餓食慾好大便像羊屎頭頂痛前額頭痛腳外側痛腳踝外側前側痛後頭痛妥瑞氏症四肢抽搐踝關節疼痛膝蓋痛小腿內側疼痛小腿前側疼痛小腿前側外側痛暈眩纖維肌痛症嘴中感到酸酸的牙齦出血面色較黑顏面抽搐腰痛失音食後疲倦想睡吞咽障礙四肢肌肉萎縮牙齦萎縮面部疼痛小腿抽筋面色灰暗原發性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青光眼心律不整高血脂心悸咳血咽喉痛肋間神經疼痛胸悶胸痛睡眠時磨牙偏頭痛乳房脹痛小腿痛女外陰痛乾燥症候群自律神經失調顳顎關節痛更年期綜合症恐懼性焦慮障礙心肌梗塞憂鬱性障礙嘴唇乾裂聲音嘶啞喉嚨發癢咽喉乾燥眼睛乾澀精神壓力大

杏仁含有的化學成分


野櫻甙(Prunasin), 脂肪油(Fatty oil), 亞油酸(Linoleic acid), 油酸(Oleic acid), 棕櫚酸(Palmitic acid), 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 5-咖啡酰奎寧酸(5-Caffeoylquinic acid), 新綠原酸(Neochlorogenic acid), 3-咖啡酰奎寧酸(3-Caffeoylquinic acid), 3-阿魏酰奎寧酸(3-Feruloylquinic acid), 5-阿魏酰奎寧酸(5-Feruloylquinic acid), 3-對香豆酰奎寧酸(3-P-Coumaroylquinic acid), 肌醇(Inositol), 豆甾醇(Stigmasterol),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5-燕麥甾醇(△5-Avenasterol), 膽甾醇(Cholesterol), 24-膽甾烯醇(△24-Cholestenol), 雌酮(Estrone), 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 甘油三油酸酯(Triolein), KR-A 蛋白質(KR-A protein), KR-B 蛋白質(KR-B protein), 苯甲醛(Benzenepropanal (or Benzaldehyde)), 4-松油烯醇(4-Terpinenol), 正己醛(n-Hexanal), 反式-2-己烯醛(trans-2-Hexenal), 正己醇(n-Hexanol), 反式-2-己烯-1-醇(trans-2-Hexen-1-ol), 牻牛兒醇(Geraniol), 十四烷酸(Tetradecanoic acid), 苦杏仁甙(Amygdalin), 芳樟醇(linalool), α-松油醇(α-terpineol)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