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茯苓杏仁甘草湯中加入杏仁,主要因其具有潤肺止咳、降氣止喘的功效。
杏仁味苦性平,入肺經,能宣肺散寒,潤燥止咳。對於肺燥咳嗽、痰多粘稠者,杏仁可清肺熱,化痰止咳,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呼吸道炎症。
此外,杏仁還可降氣平喘,對於肺氣上逆、氣喘咳嗽等症狀,杏仁能降氣平喘,緩解呼吸困難。
因此,在茯苓杏仁甘草湯中加入杏仁,可協同茯苓、甘草,共同發揮潤肺止咳、降氣止喘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咳嗽、氣喘等呼吸系統疾病。
茯苓杏仁甘草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茯苓性平,杏仁性微溫,甘草性甘平,三味藥合用,可互相調和藥性,避免藥性過於偏寒或偏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 緩解副作用: 甘草具有解毒、緩和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在該方劑中,加入甘草可以緩解杏仁的燥性,防止其對脾胃造成過度刺激,同時也能減輕茯苓的利水作用對人體的影響,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茯苓杏仁甘草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方劑中杏仁宣肺降氣,甘草和中緩急,茯苓則能幫助利水消腫,共同達到化解水濕、緩解咳嗽的作用。
- 健脾益氣: 茯苓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水液代謝,有利於改善咳嗽伴隨的脾胃虛弱等症狀。同時,茯苓能配合甘草,起到和中緩急、益氣生津的作用,使整體效果更佳。
總而言之,茯苓在茯苓杏仁甘草湯中起到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藥效,達到治療咳嗽、水腫等病症的效果。
主治功效
茯苓杏仁甘草湯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 茯苓: 三兩
- 杏仁: 五十個
- 甘草: 一兩
- 薏苡仁: (原方劑中無,此处为方剂外的单独说明)
- 古代用法: 上述三味藥,加水一斗,煮取五升。溫服一升,每日三次。如不見效,可繼續服用。
主治病症
根據多部古籍記載,茯苓杏仁甘草湯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 胸痹: 胸中氣塞,短氣為主要症狀。多部典籍如《金匱要略》、《傷寒雜病論(桂林古本)》、《本草易讀》、《皇漢醫學》、《醫學綱目》、《醫述》、《張氏醫通》、《証治準繩‧雜病》、《金匱要略淺註》、《金匱玉函要略述義》、《金匱玉函要略輯義》、《金匱要略方論》、《金匱要略心典》、《金匱玉函經二注》、《祖劑》、《金匱方歌括》、《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藥徵》等皆有記載。
- 濕溫: 見於《傷寒雜病論(桂林古本)》,症狀包含兩脛逆冷,胸滿頭眩重疼,妄言多汗,其脈陽濡而弱,陰小而急。
病機分析
綜合各家論述,茯苓杏仁甘草湯所治病症的病機主要為水濕內停,阻滯氣機,肺氣不降。
- 水濕內停: 脾胃虛弱,運化失司,導致水濕內停。如《金匱要略淺註》指出「水氣滯而為病」,《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也提到「水盛氣者,則息促」。《醫碥》則從陰陽角度闡述:「陰邪化水,水性凝滯,故氣塞。」
- 阻滯氣機: 水濕停於胸中,阻礙氣機運行,導致胸中氣塞。《金匱玉函要略輯義》引用《神農經》「茯苓主胸脅逆氣」,說明茯苓能治療水濕導致的胸脅氣機不暢。《長沙藥解》則指出「土濕胃逆,濁氣衝塞,肺無降路」是導致胸痹的病機。
- 肺氣不降: 胸中為肺之分野,水濕阻滯,肺氣宣降失常,故見短氣。《本草思辨錄》認為此方用於「痰飲為患,陽氣未虛」的輕症,並指出杏仁具有「下氣」之功。《長沙藥解》也強調杏仁「破壅而降逆」的作用。
治療原理
茯苓杏仁甘草湯的治療原理,在於利水化濕,降氣通痹:
- 茯苓: 利水滲濕,健脾化飲為君藥。多部典籍都提到其利水之功,如《金匱要略淺註》、《醫碥》、《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等。此外,《金匱玉函要略輯義》更引用《神農經》說明茯苓能主「胸脅逆氣」,進一步佐證其利水化濕、通暢氣機的作用。《長沙藥解》也明確指出茯苓「瀉濕而消滿」。
- 杏仁: 降氣化痰,宣肺止咳為臣藥。《本草思辨錄》指出其「下氣」之功,《長沙藥解》則強調其「破壅而降逆」的作用。多部典籍如《本經疏證》也討論了杏仁在運行血絡之氣、旁通直降的特性,有助於疏通胸中痹阻。
- 甘草: 調和諸藥,益氣和中為佐使藥。《長沙藥解》指出其「補中而培土」的作用,有助於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從而輔助茯苓利水化濕。
三藥合用,共奏利水化濕、降氣通痹之效。使水濕得去,氣機通暢,肺氣得降,則胸痹諸症自除。
與橘皮枳實生薑湯的比較
多部典籍,如《傷寒雜病論(桂林古本)》、《皇漢醫學》、《金匱要略心典》、《高註金匱要略》、《醫述》、《張氏醫通》、《証治準繩‧雜病》等,都將茯苓杏仁甘草湯與橘皮枳實生薑湯並列,認為兩者皆可治療胸痹、胸中氣塞、短氣。
然而,兩者仍有區別:
- 病機側重: 茯苓杏仁甘草湯偏於水濕阻滯,以短氣為主證,氣塞為客證;橘皮枳實生薑湯偏於氣機鬱滯,以氣塞為主證,短氣為客證。如《皇漢醫學》所言:「茯苓杏仁甘草湯以短氣為主證,氣塞為客證;橘枳薑湯則以氣塞為主證,短氣為客證。」
- 藥物組成: 茯苓杏仁甘草湯以利水為主,而橘皮枳實生薑湯以理氣為主。
- 功效差異: 茯苓杏仁甘草湯針對水濕較甚者,橘皮枳實生薑湯則適用於氣滯較重者。《本經疏證》認為茯苓杏仁甘草湯針對的是「熱」,而橘枳生薑湯針對的是「寒」。《金匱要略心典》則指出:「茯苓杏仁甘草湯,下氣散結;橘枳生薑湯,行氣散滿。此甘淡與苦辛之異其撰也。」
因此,臨床應用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辨證施治,選擇合適的方劑。
總結
茯苓杏仁甘草湯是治療胸痹、胸中氣塞、短氣的經典方劑,其病機為水濕內停,阻滯氣機,肺氣不降。方中茯苓利水化濕,杏仁降氣通痹,甘草益氣和中,三藥合用,共奏利水化濕、降氣通痹之效。臨床應用時,應與橘皮枳實生薑湯等方劑相鑒別,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辨證施治。
傳統服藥法
茯苓3兩,杏仁50,甘草1兩。
以水1鬥,煮取5升,溫服1升,日3次。不愈,更服。
茯苓湯(《千金》卷十三)、茯苓杏仁湯(《杏苑》卷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溫燥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茯苓杏仁甘草湯, 出處:《金匱》卷上。 組成:茯苓3兩,杏仁50,甘草1兩。 主治:胸痹,胸中氣塞,短氣。濕溫,兩脛逆冷,胸滿頭眩重疼,妄言多汗,其脈陽濡而弱,陰小而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