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抝湯

SAN A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0%
心經 20%
脾經 20%
大腸經 10%
膀胱經 10%
胃經 10%
肺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2

方劑組成解釋

三拗湯中包含麻黃,主要原因有二:

  1. 宣肺解表:麻黃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之效。三拗湯主治外感風寒,症見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痰多等,麻黃可通過發汗解表,驅散外邪,達到治療目的。
  2. 助痰液排出:麻黃亦有宣肺利氣之功,可促進氣機通暢,幫助痰液排出。三拗湯中加入麻黃,可增強方劑宣肺止咳、化痰止喘的作用,使患者症狀迅速緩解。

三拗湯中包含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止咳: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化痰之效。三拗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咳嗽,症狀包括咳嗽痰多、胸悶氣促、鼻塞流涕等。杏仁能疏散風寒,宣通肺氣,使痰液易於排出,緩解咳嗽症狀。
  2. 潤燥止咳:杏仁亦具潤燥之效,能潤肺止咳。風寒咳嗽常伴有肺燥,杏仁能潤燥生津,利於痰液排出,進一步緩解咳嗽。

總之,三拗湯中加入杏仁,是為了發揮其宣肺止咳、潤燥止咳的功效,從而達到治療風寒咳嗽的目的。

三拗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 三拗湯以苦寒藥物為主,如杏仁、款冬花、貝母等,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具有調和諸藥、緩解寒涼之弊的作用,使藥性趨於平和,避免過於寒涼傷脾。
  2. 增強藥效: 甘草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和中緩急的功效。它可以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使藥效更佳。同時,甘草還能增強其他藥物的止咳化痰作用,更有效地緩解咳嗽、喘息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三拗湯是源自於古代名醫張仲景首創,這個方子後來被記錄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一書中。這個方子的成分包括麻黃、杏仁和甘草,每種藥材各取10克,總共30克。這些藥材各有其特殊的使用方式,比如麻黃不切根節、杏仁不去皮尖、甘草則是不經過炙烤處理,以保持其原有的藥效。

三拗湯主要用於治療由於感受風寒導致的肺部不適,例如鼻塞、語言不清、頭痛、四肢僵硬、咳嗽有痰、胸悶和呼吸急促等症狀。此外,它還能幫助發汗,緩解氣喘。

這個方劑有以下幾個主要的藥理作用:

  1. 鎮咳和平喘:麻黃可以幫助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的痙攣,杏仁和甘草也有助於鎮咳和祛痰。
  2. 解熱和鎮痛:麻黃有發汗的效果,甘草則具有解熱功能,這些藥材都具有鎮痛作用。
  3. 抗炎:這些藥材也能抑制炎症。
  4. 抗菌和抗病毒:這些藥材對一些常見的呼吸道病菌和甲型流感病毒具有抑制作用。
  5. 抗過敏:麻黃和甘草還有抗過敏的效果。

使用方法是將藥材研磨成粗末,取15克與水和幾片生薑一起煮,煮至水量減少為原來的一半,再將藥渣去除,當茶飲用。使用後應該蓋好被子,以出現微汗為目標。

需要注意的是,若患者本身屬於風熱型感冒,或者身體氣血虛弱的情況下不宜使用此方劑。此外,方劑名稱中的“三拗”意味著其中的藥材使用方式有所特別,違反了一些常規的處理方法,這也是方劑名稱的由來。

傳統服藥法


上藥研為粗末。每服15克(五錢),水220毫升(一盞半),加薑錢5片,同煎至160毫升(一盞),去滓,通口服,以衣被蓋覆睡,取微汗為度。

相關疾病


發燒及發冷感冒慢性鼻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