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肺散
DIAO FE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一五七引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67)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調肺散方劑中含有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宣肺解表: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解表之效。對於風寒束肺所致的咳嗽、氣喘、鼻塞等症狀,麻黃能開宣肺氣,驅散寒邪,達到解表散寒的效果。
- 發汗解表:麻黃具有發汗作用,能促進汗液排出,可幫助機體驅散外邪,緩解風邪引起的發熱、惡寒等症狀。
因此,調肺散方劑中加入麻黃,是為了發揮其宣肺解表、發汗解表的作用,以達到治療風寒束肺、外感咳嗽等病症的效果。
調肺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保護脾胃的作用。調肺散中常包含一些性質偏寒或燥的藥材,加入甘草可以起到緩解藥性、避免對脾胃造成損害的作用。
- 增強療效: 甘草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止咳、化痰、潤肺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可以增強調肺散整體的療效,使藥效更加全面,更好地達到治療肺部疾病的效果。
調肺散方劑中包含杏仁,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宣肺止咳:杏仁味苦性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之效。對於肺氣鬱閉、痰多咳嗽、喘息等症,杏仁能有效疏通肺氣,化解痰液,改善呼吸道症狀。
- 潤肺止燥:杏仁富含油脂,具有潤肺止燥之功。對於燥邪犯肺、肺燥咳嗽、口乾咽燥等症,杏仁能滋養肺陰,緩解燥熱,起到潤肺止咳的作用。
綜上,杏仁在調肺散方劑中,既能宣肺止咳,又能潤肺止燥,與其他藥材配合,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治療肺部疾病的功效。
調肺散方劑中包含燈心草,主要基於其清熱利尿、除煩止渴的功效。燈心草性味甘淡,入心、肺經,具有清心火、利小便、除煩熱的作用。
對於肺熱咳嗽、痰多、心煩口渴等症,燈心草能清熱瀉火,利尿排毒,同時能清肺熱,化痰止咳,配合方劑中其他藥材,達到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調肺散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古籍,主治「新舊咳嗽」,意指無論新感外邪引發之急性咳嗽,或久病肺氣不調之慢性咳喘,皆可應用。其作用核心在於「調肺」,即通過宣發、肅降、清潤等機制,恢復肺氣升降之常。
組成與治療原理解析
麻黃(不去節)
- 性辛溫,主入肺經,為宣肺平喘要藥。傳統認為「不去節」可緩和其發汗之性,偏重於宣肺止咳而非峻汗解表,契合咳嗽病機中「肺氣閉鬱」之關鍵。
杏仁(不去皮尖)
- 苦微溫,皮尖保留則藥性稍峻,助麻黃宣降肺氣,既能化痰止咳,又兼潤腸通便,符合肺與大腸相表裏之理論,適用於咳嗽兼腑氣不通者。
甘草(生用)
- 生用偏清熱解毒,可制麻黃之燥,緩和藥性,兼能祛痰止咳,契合「肺為嬌臟」需甘緩調護之特點。
燈心
- 甘淡微寒,取其「通利」之性,既可引藥入心、肺經,導痰熱下行,又能利小便,使肺熱從水道而解,呼應「肺為水之上源」之理。
湖南蚌粉
- 據考為蚌殼煅製之粉,性寒質重,可清熱化痰、鎮斂浮火,兼能制衡麻黃之溫散,適用於咳嗽伴痰熱或陰虛火動者。
配伍邏輯與整體作用
全方以「宣降並行、清潤兼施」為特點:
- 宣發(麻黃)與 肅降(杏仁)同用,恢復肺氣升降之機;
- 溫散(麻黃)與 寒潤(蚌粉、燈心)相制,避免燥熱傷津;
- 祛邪(麻黃、杏仁化痰)與 固護(甘草和中)並重,體現「調肺」而非攻伐之意。
適用場景推論
此方可能針對以下病機:
- 外寒未盡而化熱,咳嗽痰黏者;
- 久咳肺氣耗散,兼見虛熱上擾者;
- 肺氣失宣,兼有小便不利或輕度水腫者。
綜言之,調肺散通過多向調節肺之氣機與津液代謝,達至化痰止咳、寒熱平調之效,體現中醫「陰陽相濟」的用藥智慧。
傳統服藥法
麻黃2錢(不去節),甘草2錢(生用),杏仁(不去皮尖)2錢,燈心10尺長,湖南蚌粉1塊(如彈大小)。
上銼為散,入瓷瓶內。
用水1大碗,煮至小半碗,候五更初,再溫過,去滓,作1服,滓再煎1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發汗作用,體虛者慎用。
- 本方有平喘作用,支氣管擴張症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調肺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五七引。《衛生家寶。 組成:麻黃2錢(不去節),甘草2錢(生用),杏仁(不去皮尖)2錢,燈心10尺長,湖南蚌粉1塊(如彈大小)。 主治:新舊咳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