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蚧湯

HA JI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9%
脾經 26%
心經 24%
腎經 9%
大腸經 7%
胃經 2%
肺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蛤蚧湯中包含蛤蚧,主要原因如下:

  1. 蛤蚧性溫,味甘鹹,入肺、腎經。具有補肺益腎、溫肺化痰、止咳定喘之功效。對於肺虛咳嗽、久咳不愈、腎虛喘息等症狀有顯著療效。蛤蚧本身是藥材中的上品,其藥效強勁,因此是蛤蚧湯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2. 蛤蚧與其他藥材搭配,能發揮協同作用。蛤蚧湯中通常會加入其他藥材,例如桑白皮、杏仁等,與蛤蚧共同作用,增強其補肺益腎、溫肺化痰、止咳定喘的效果。例如,桑白皮具有宣肺止咳的作用,與蛤蚧共同使用,能更有效地緩解肺熱咳嗽。

蛤蚧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益肺:蛤蚧性溫,善於補肺益氣,但其偏於溫燥,易傷陰耗津。人參則性涼,善於補氣生津,可緩解蛤蚧燥性,使藥力更平和,達到溫而不燥、補而不滯的效果。

2. 協同增效:人參能補益心脾,增強機體免疫力,有助於蛤蚧補肺益氣,提升藥效。二者相輔相成,能更好地治療虛損、久咳、喘息等病症。

蛤蚧湯中加入杏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 杏仁味苦性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化痰的功效。蛤蚧性溫,入肺、腎經,善於補肺氣、益腎精,二者合用,相輔相成,可增強潤肺止咳的效果,適用於肺燥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
  2. 利水消腫: 杏仁亦有微利水消腫之效,與蛤蚧同用,可加強利水消腫之功,適用於水腫、痰飲等病症。

總之,杏仁加入蛤蚧湯,能協同蛤蚧,潤肺止咳、利水消腫,提升藥效,治療效果更佳。

蛤蚧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1. 健脾利濕: 蛤蚧性溫燥,容易傷及脾胃,而茯苓味甘淡,性平,能健脾利濕,緩解蛤蚧的燥熱之性,避免傷及脾胃,使藥性更加平和。
  2. 助藥力: 茯苓能滲濕利水,有助於蛤蚧的藥力更好地到達病竈,發揮其潤肺止咳、溫腎壯陽的功效,提高治療效果。

蛤蚧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蛤蚧性溫燥,甘草性甘平,二者配伍,可緩和蛤蚧的燥性,避免傷陰,使藥性更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2. 增強功效: 甘草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的功效,與蛤蚧配伍,可以增強蛤蚧的補肺益腎、化痰止咳、溫肺止喘等功效,使藥效更顯著。

蛤蚧湯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肺降火:桑白皮性寒,味甘,具有清肺熱、降氣火、止咳化痰的功效。蛤蚧本身性溫,補肺氣、助陽氣,而桑白皮的清熱作用可以平衡蛤蚧的溫燥之性,避免燥熱傷肺,更利於肺氣的恢復。
  2. 利水消腫:桑白皮還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對於因肺熱引起的痰液積聚、胸悶氣喘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蛤蚧湯主治肺虛久咳,而桑白皮的加入可以促進痰液排出,幫助患者更快恢復。

主治功效


蛤蚧湯方劑介紹

蛤蚧湯是中醫常用的方劑之一,具有補腎益精、止咳化痰、清熱利尿的功效。主治肺虛咳喘、痰多痰稠、咯痰艱難、氣短氣促、胸悶氣憋、呼吸困難、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狀。

蛤蚧湯的主要成分包括蛤蚧、人參、杏仁、茯苓、甘草、桑白皮等。其中,蛤蚧具有補腎益精、滋陰壯陽的功效;人參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肺的功效;杏仁具有止咳化痰、潤腸通便的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健脾益氣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桑白皮具有止咳化痰、清熱利咽的功效。

蛤蚧

蛤蚧,又名守宮、地龍,是一種蜥蜴科動物,其性溫味鹹,歸腎經。具有補腎益精、補血養陰、止咳化痰、清熱利尿的功效。臨牀上,蛤蚧常被用於治療腎虛陽痿、早洩、遺精、不孕不育、肺虛咳喘、痰多痰稠、熱性病症、發熱、口渴、小便黃赤、水腫等症。

人參

人參,又名西洋參、土參,是一種五加科植物,其性微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臨牀上,人參常被用於治療氣虛血虧、四肢無力、食少納呆、倦怠乏力、失眠健忘、心悸氣短、肺虛咳喘、脾虛泄瀉等症。

杏仁

杏仁,又名甜杏仁、苦杏仁,為薔薇科植物杏的種子,其性溫味苦,歸肺、大腸經。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臨牀上,杏仁常被用於治療咳嗽氣喘、胸滿痰多、血虛津枯、腸燥便祕等症。

茯苓

茯苓,又名茯神,是一種寄生於松樹根部的真菌,其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臨牀上,茯苓常被用於治療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孕婦水腫、先兆流產、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

甘草

甘草,又名甜草、蜜草,是一種豆科植物,其性平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常被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桑白皮

桑白皮,又名桑皮、桑樹皮,是一種桑科植物桑樹的樹皮,其性微寒味苦辛,歸肺、肝經。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臨牀上,桑白皮常被用於治療肺虛咳喘、痰多痰稠、咯痰艱難、氣短氣促、胸悶氣憋、呼吸困難、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狀。

總結

蛤蚧湯方劑具有補腎益精、止咳化痰、清熱利尿的功效。主治肺虛咳喘、痰多痰稠、咯痰艱難、氣短氣促、胸悶氣憋、呼吸困難、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狀。方中蛤蚧補腎益精,人參補氣益血,杏仁止咳化痰,茯苓利水消腫,甘草清熱解毒,桑白皮止咳化痰。諸藥合用,共奏補腎益精、止咳化痰、清熱利尿之功。

傳統服藥法


蛤蚧、貝母、知母、鹿角膠、葛根、人參、杏仁、甘草、枇杷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蛤蚧湯性溫,孕婦及體質虛弱者慎用。
  • 蛤蚧湯不宜與溫補性中藥同用。
  • 蛤蚧湯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咳血氣喘肺結核百日咳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肺癌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骨質疏鬆症咳嗽腹瀉身體消瘦多痰四肢痿軟無力

相同名稱方劑


蛤蚧湯, 出處:《證治寶鑑》卷五。 組成:蛤蚧、貝母、知母、鹿角膠、葛根、人參、杏仁、甘草、枇杷葉。 主治:久嗽吐膿血及肺痿。

蛤蚧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八。 組成:蛤蚧(酥炙,去爪)1對,人參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研)5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銼)4兩,桑根白皮(米泔浸1宿,銼,焙)1兩。 主治:虛勞咳嗽,痰唾不利,喘急胸滿,呀呷有聲,飲食不進。

蛤蚧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六。 組成:蛤蚧(酒浸,酥炙)1兩,知母(焙)1兩,貝母(炮)1兩,鹿角膠(炙令燥)1兩,甘草(炙,銼)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兩,人參1兩,葛根(銼)1兩,桑根白皮(炙,銼)1兩,枇杷葉(去毛,炙)1兩。 主治:咳嗽咯膿血,虛勞。肺痿羸瘦,涎涕稠粘,勞嗽咯血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