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飲子

PING HE YIN Z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顱囟經》卷下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肺經 26%
心經 20%
胃經 13%
腎經 6%
大腸經 6%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平和飲子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益血: 人參為補氣之要藥,能補益元氣、生津止渴,對於氣虛血弱所致的疲乏、食慾不振等症狀有顯著改善作用。
  2. 扶正祛邪: 人參具有扶正固本之功效,能增強機體抵抗力,對抗外邪入侵。在平和飲子中,人參可以協同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增強體質、防病治病的功效。

綜上所述,人參在平和飲子中的加入,是為了補氣益血,扶正祛邪,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平和飲子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平和飲子多用於脾虛濕困、心煩口渴等症,茯苓能健脾化濕,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並利水滲濕,消除體內多餘水分,從而緩解症狀。
  2. 寧心安神: 茯苓還具有寧心安神的功效,能使心神安定,緩解心煩不寧、失眠多夢等症。平和飲子常用於心神不寧、煩躁不安等症,茯苓可配合其他藥物,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使患者心神安定,改善睡眠質量。

平和飲子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平和飲子中可能包含一些偏寒或偏熱的藥材,甘草可以中和這些藥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藥物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2. 益氣健脾: 甘草具益氣健脾、補虛緩急的功效,能增強人體正氣,有助於抵抗疾病,促進身體恢復。平和飲子通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狀,加入甘草可以起到補益脾胃、增強體質的作用。

平和飲子中含有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升麻具有解表散寒之效: 平和飲子主治風寒感冒,而升麻性微溫,具有發汗解表、散寒止痛的作用,可有效驅散外感風寒,解除表證。
  2. 升麻可調和藥性: 平和飲子中其他藥材如柴胡、葛根等,性偏寒涼,升麻的溫性可與之相配,避免藥性過寒,更好地協調藥效,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治癒疾病的效果。

主治功效


平和飲子主治功效分析

平和飲子,為治療小兒疾病之著名方劑,歷代醫家多有論述,其組成簡潔,藥性平和,尤以治療小兒「變蒸」著稱。綜觀諸多古籍記載,其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可分析如下:

一、主治功效:

根據上述古籍記載,《祖劑》、《証治準繩‧幼科》、《幼幼新書》、《幼科類萃》、《小兒推拿廣意》、《証治準繩‧幼科》、《外科精義》、《萬氏祕傳片玉心書》、《醫學入門》、《景嶽全書》、《顱顖經》、《原幼心法》、《幼科證治大全》、《古今醫統大全》等多部醫書均記載平和飲子主治小兒變蒸。此外,部分醫籍更擴展其功效,涵蓋了小兒瘡疹、驚積、痰癖、食癇、溫壯、諸瘡疼痛、煩渴不寧等症。 值得注意的是,多數醫籍強調在嬰兒「變蒸」發病三日後服用,並認為百日內服用療效最佳,甚至有記載認為服用後可「免百病」。這暗示平和飲子可能具備一定的預防作用,或有助於提升新生兒的抵抗力。

二、治療原理:

平和飲子由人參、茯苓、甘草、升麻四味藥組成,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 益氣健脾,扶正祛邪: 方中人參為君藥,具有大補元氣、益精養血、增強免疫力的功效。茯苓為臣藥,能利水滲溼、健脾安神,有助於調節體內水液平衡,維持脾胃功能的正常運作。 此兩藥合用,共同扶持正氣,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這是治療小兒各種疾病,特別是「變蒸」等虛弱證候的根本之法。「變蒸」乃新生兒氣血虛弱、臟腑嬌嫩所致,故以益氣健脾為首要。

  • 調和營衛,升清降濁: 甘草為佐藥,具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解毒保肝的作用,能使諸藥協調作用,避免藥物毒性或副作用。 升麻為使藥,具有清熱解毒、升陽散寒、消腫排膿的功效,可疏通經絡,調節氣血運行,將體內邪氣向上疏散,達到清熱解毒的目的。 「變蒸」常伴有發熱、煩躁等症狀,升麻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 針對「變蒸」病機: 古代醫籍對「變蒸」的描述較為籠統,但從症狀來看,多與新生兒氣血不足、抵抗力低下有關。平和飲子通過益氣健脾、升清降濁,從根本上調理臟腑功能,增強抵抗力,從而達到治療「變蒸」的目的。 部分醫籍中加入白朮,則針對稟受較弱的患兒,進一步補益脾胃。

三、不同醫籍配伍差異分析:

需注意的是,不同醫籍記載的平和飲子組成略有差異,藥物劑量也存在差別。這可能與不同醫家的經驗、地域差異、以及患者體質等因素有關。 例如,有些方劑在原方基礎上加了白朮,以增強健脾益氣的作用;也有些方劑的升麻用量有所調整,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這些差異反映了中醫辨證論治的靈活性和個體化治療的原則。

總而言之,平和飲子作為一個治療小兒疾病的經典方劑,其治療原理是通過益氣健脾、調和營衛、扶正祛邪來達到治療目的。其功效不僅僅侷限於「變蒸」,更具有整體調理、增強抵抗力的作用。 但需注意的是,以上分析僅基於古籍記載,並未涉及現代藥理學研究,僅供參考。 實際應用中,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傳統服藥法


人參1分,茯苓1分,甘草(炙)1分,升麻1分。
冷,加白朮半錢,熱;加芒消半錢。
上以水1白盞,煎至1合半以來,時時與之。
乳母忌油膩。
加減中的「芒消」原脫,據《專治麻痧初編》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年老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平和飲子, 出處:《顱囟經》卷下。 組成:人參1分,茯苓1分,甘草(炙)1分,升麻1分。 主治:小兒瘡疹,及諸瘡疼痛,煩渴不寧者;嬰兒變蒸,於3日後進1服,可免百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