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解交散中包含茵陳蒿,主要原因如下:
- 利濕退黃:茵陳蒿性苦寒,善於清利濕熱,尤其對於濕熱蘊結於肝膽所致的黃疸,有顯著的退黃作用。解交散本身主治濕熱阻滯肝膽所引起的黃疸、身熱、小便不利等症狀,茵陳蒿的利濕退黃功效,正好與方劑主治相符。
- 疏肝解鬱:茵陳蒿除了利濕退黃外,還有疏肝解鬱的功效。濕熱鬱結肝膽,往往會導致肝氣鬱結,出現胸脅脹痛、脘腹痞滿等症狀。茵陳蒿能疏肝解鬱,有助於緩解肝氣鬱結,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
解交散中包含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升麻具有升散解毒之效: 升麻性味辛涼,入肺經,具有升散解毒、透疹消斑的作用。解交散治療的是外感風熱所致的表證,升麻可以疏散表邪,使邪氣從表透出,起到解表散熱的作用。
- 升麻可助其他藥物發揮藥效: 解交散中其他藥物如柴胡、葛根等,也具有解表散熱的作用,升麻與之相配伍,可以增強其解表散熱之效,使藥效更佳。
綜上所述,升麻在解交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可以解表散熱,又可以助其他藥物發揮藥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物。
解交散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 利水滲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解交散用於治療濕熱蘊結,導致小便不利、腹脹等症,茯苓能利水滲濕,將體內濕熱之邪排出,有助於改善患者症狀。
- 健脾和胃: 茯苓亦具健脾和胃之功。解交散中常配伍其他健脾和胃的藥物,如白術、蒼朮等,共同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水濕代謝,進一步加強利水滲濕的效果。
解交散中含有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之效。解交散中藥物性味多偏寒涼,甘草的加入可中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傷及脾胃,使藥物更平和地發揮作用。
二、 增強療效: 甘草能益氣補脾,提高機體免疫力。解交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甘草的補益作用能增強藥效,促進機體恢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解交散」
解交散,是一味中藥方劑,主要由茵陳蒿、升麻、茯苓、甘草組成,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滲濕、發汗解表、補氣益血的功效。以下分別介紹各成分的功效:
茵陳蒿: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的功效。可治療濕溫、濕疹、濕瘡等疾患;退熱、退黃、縮肝等症狀;治療下焦濕熱瘙癢、足脛跗腫和濕瘡流水;具有止癢的作用。
升麻: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的功效。可治療感冒發燒、頭暈頭痛、口渴、口腔潰瘍、便祕、黃疸、病毒性肝炎、貧血、月經不調、失眠、心血管疾病、風熱上攻、陽明頭痛、雷頭風證、麻疹透發不暢、氣虛下陷、久瀉脫肛、崩漏下血等疾病。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可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主治功效:
解交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傷寒。小兒傷寒,是一種由外感風寒之邪,侵犯肌表、營衛而引起的急性發熱性疾病,臨牀上表現為發熱、頭痛、身痛、惡寒、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狀,小兒傷寒發病急驟,病情變化快,病情危重者可出現抽搐、昏迷、休克等併發症。
總結:
解交散,是由茵陳蒿、升麻、茯苓、甘草組成的一味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滲濕、發汗解表、補氣益血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小兒傷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解交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九。 組成:茵陳1錢,升麻1錢,茯苓1錢,甘草(炙)1錢。 主治:小兒傷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