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陳附子湯

YIN CHEN FU Z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5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心經 16%
胃經 16%
膀胱經 8%
腎經 8%
肝經 8%
膽經 8%
肺經 8%
脾經
心經
胃經
膀胱經
腎經
肝經
膽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茵陳蒿在茵陳附子湯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

其一,茵陳蒿味苦性寒,具有清熱利濕、退黃止癢的功效。其清熱利濕之性,可有效祛除濕熱,並解除因濕熱蘊結所導致的黃疸、身癢等症狀。

其二,茵陳蒿還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能抑制致病菌的生長繁殖,進一步加強了茵陳附子湯的療效。

因此,茵陳蒿是茵陳附子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附子等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熱利濕、溫陽散寒的功效。

茵陳附子湯方中使用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1.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 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補脾腎、散寒止痛之效。茵陳本身寒涼,用附子可溫陽散寒,避免其寒性過於損傷陽氣,同時也有助於促進茵陳的藥力發揮,增強療效。
  2. 扶正祛邪,溫運脾陽: 茵陳附子湯多用於治療寒濕困脾、脾陽不足導致的疾病。附子可溫運脾陽,助脾運化水濕,同時也有助於扶正祛邪,提升機體抵抗力,達到治本的目的。

茵陳附子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茵陳苦寒,附子辛熱,甘草性甘平,可調和藥性,使藥力平和,避免寒熱之邪互相攻伐,減輕藥物對人體的副作用。
  2. 增強藥效:甘草味甘,入脾肺經,能補脾益氣,緩和附子的毒性,使附子溫陽散寒的作用更加顯著,同時也能增強茵陳利濕退黃的效果,達到協同作用。

主治功效


茵陳附子湯,中藥方劑,主治陰黃、遍身冷等症狀。

方劑組成:

  • 茵陳蒿:性味苦辛,微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傳統功效。

  •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茵陳附子湯方中,茵陳蒿清熱利濕、退黃,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三藥合用,共奏清熱利濕、溫裡散寒之效。

總結:

茵陳附子湯,一味中藥方劑,由茵陳蒿、附子、甘草三味藥組成,具有清熱利濕、溫裡散寒之效,主治陰黃、遍身冷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茵陳1錢,附子(炮)1錢,甘草(炙)1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陰寒內盛、陽氣不足所致的黃疸病。陰虛火旺、口乾咽燥者慎用。

相關疾病


手腳冰冷皮膚顏色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茵陳附子湯, 出處:《東醫寶鑑·雜病篇》卷六引《活人書》。 組成:茵陳1錢,附子(炮)1錢,甘草(炙)1錢。 主治:陰黃,遍身冷。

茵陳附子湯, 出處:《傷寒微旨論》卷下。 組成:附子2個(破8片),乾薑1兩半,茵陳蒿1兩半。 主治:病人服茵陳四逆湯身冷汗出不止。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