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子散

LAN Z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鬼遺》卷二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寒 (0.6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30%
脾經 20%
肺經 20%
大腸經 10%
心經 10%
肝經 10%
胃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藍子散中包含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升散透邪: 升麻性味辛涼,具有升散解表之功效,可將外邪由表入裏之勢,引導至外,達「升散透邪」之效。藍子散主治瘡瘍腫毒,其內含的升麻可疏散鬱熱,引導毒邪外泄,促進瘡瘍的消退。
  2. 清熱解毒: 升麻兼具清熱解毒之功,可協助其他藥物清除體內的熱毒,並抑制病邪的蔓延。藍子散中其他藥物如金銀花、連翹等,亦具有清熱解毒功效,與升麻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

藍子散方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毒性: 藍子散為清熱解毒之劑,方中藥性較寒涼。甘草性甘平,味甘入脾胃,具有調和藥性、緩解毒性的作用,可防止寒涼藥性過於強烈,避免損傷脾胃,使藥物更為安全有效。
  2. 增強療效,提高藥效: 甘草味甘,能補脾益氣,有助於提升藥效。同時,甘草能調和諸藥,使各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甘草的加入,可使藍子散的清熱解毒作用更為顯著,並減少藥物的副作用。

中藥方劑[藍子散]的組成中包含[王不留行],因為王不留行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作用。王不留行在中醫中常用於治療由血瘀引起的病症,如經痛、血瘀腫塊等。在[藍子散]中,王不留行的加入能夠增強方劑的活血化瘀效果,對於改善由血瘀引起的相關症狀具有顯著作用。王不留行的作用使得方劑對於相關病症有良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藍子散」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古籍記載,藍子散主要用於治療金瘡中毒箭,具有解毒之效。

治療原理分析

古代文獻中指出,箭傷中毒的症狀包括:呼吸急促、昏迷不醒、牙關緊閉、口唇乾裂、腹脹、不能言語,狀如醉酒。這主要因為箭毒侵入體內,導致氣血運行受阻,毒邪壅滯。

藍子散的治療原理,可從其組成藥物及古代文獻記載推測:

  1. 解毒排毒: 古文指出「瘀血得出,瘡溫暖而熱,能開口,此可治也」,說明排毒是治療的關鍵。方中「藍子」未明確指出是何種植物,但根據其用量及藥方名稱,推測其應具有主要的解毒作用。結合其他文獻,藍子有可能是指菘藍的種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

  2. 活血化瘀: 王不留行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有助於消散瘀血,促進毒素排出。

  3. 疏風解表,調和止痛: 升麻有發汗解表、疏風止痛之效,可協助驅散體表之邪氣;甘草調和諸藥,並有緩急止痛之功,可減輕疼痛症狀。

  4. 外敷內服: 根據古文記載,藍子散既可內服也可外敷。內服「水服二方寸匕,日三夜二」,可從體內解毒;外敷「水和方寸匕如泥,塗瘡上,干易」,可直接作用於瘡口,加速毒素排出,並防止毒素進一步擴散。

總結: 藍子散通過解毒排毒、活血化瘀、疏風解表、調和止痛等多重功效,達到治療金瘡中毒箭的目的。其內服外敷的用法,也體現了中醫治療的整體觀念和靈活性。

方劑組成及功效表

中藥功效
藍子推測為主要解毒藥,可能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
升麻發汗解表、疏風止痛
甘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
王不留行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傳統服藥法


藍子5合,升麻8兩,甘草4兩(炙),王不留行4兩。
解毒。
上為末。
每服2方寸匕,冷水調下,日三夜二;及以1方寸匕水和勻,塗瘡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藍子散, 出處:《鬼遺》卷二。 組成:藍子5合,升麻8兩,甘草4兩(炙),王不留行4兩。 主治:解毒。主治:金瘡,中菵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