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不留行

王不留行

WANG BU LIU HANG

  • 英文名稱:Vaccaria segetalis Neck. ex Garcke Semen Vaccariae Segetalis Vaccaria Seeds, Emperor Who Keeps Moving
  • 別名:金盞銀臺,奶米,麥藍子,金盞銀台,金剪刀草,剪金花,王不流行,禁宮花,大麥牛,王牡牛,不留行,留行子
  • 藥品來源:石竹科植物麥藍菜的乾燥成熟種子。夏季果實成熟、果皮尚未開裂時採割植株,曬乾,打下種子,除去雜質,再曬乾。
  • 道地藥材:華南地區
  • 生長環境:山坡, 丘陵, 路旁, 田邊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全國中草藥彙編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王不留行的傳統功效


1. 利水消腫

王不留行,其利水消腫之效,並非其主要功效,但從古代醫籍中可窺見其端倪。諸多古籍記載其功效側重於活血通絡,而利水消腫則往往與其活血作用息息相關。

《神農本草經》記載其「主金瘡,止血逐痛」,《名醫別錄》則進一步指出其能「止心煩鼻衄,癰疽惡瘡,痿乳,婦人難產」。這些記載皆顯示王不留行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而《本草述鉤元》中提到:「其行血當與天名精同也」,並指出其「治淋不可少」,暗示其活血通絡能改善水液運行,從而達到消腫利水的效果。

《本草綱目》提及「王不留行能走血分,乃陽明衝任之藥」,說明其藥性運行迅速,能疏通經絡,而經絡通暢則氣血運行順利,水液代謝亦能得到改善。書中更引用《資生經》中以王不留行治療淋證的案例,佐證其利水功效。

《本草正義》則指出:「王不留行,惟熱結者為宜」,說明其利水消腫的作用主要針對因熱結導致的水液停滯。 此處「熱結」並非單指外在的「熱」,而是指氣血運行不暢,造成體內濕熱瘀滯的狀態。

綜上所述,王不留行利水消腫的功效並非單純利水,而是通過其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的作用,促進體內水液的正常運行,從而達到消腫利水的效果,尤其適用於因熱結或氣血瘀滯導致的水腫。 其作用機理與現代醫學中針對水腫的治療理念,在某些方面存在共通之處。

2. 清熱利尿

王不留行,歷代醫家對其功效多有論述,其「清熱利尿」功效,雖非其主要功效,但從多部古籍中可窺見端倪。

《神農本草經》記載其「主金瘡,止血逐痛,出刺,除風痹內寒」,其中「除風痹」一項,部分醫家認為風痹與風熱有關,故王不留行可清熱。而「內寒」一說,《本草正義》則提出存疑,認為可能是「內塞」,即氣血瘀滯,此瘀滯亦可視為熱結的一種表現。

《名醫別錄》記載王不留行可治「心煩鼻衄,癰疽惡瘡,痿乳,婦人難產」。「心煩」在某些情況下與內熱相關,鼻衄(鼻出血)亦可因熱毒上攻所致,而癰疽惡瘡則多為熱毒蘊結所成,這些都間接說明王不留行具備一定的清熱作用。

《本草述鉤元》指出王不留行「治淋不可少」,淋症的成因與水液代謝失常、濕熱內蘊有關,王不留行能通利水道,促進水液代謝,故此「利尿」功效得以體現。其文中更提到:「肝固血臟,更司小水」,說明王不留行入肝經,而肝經與水液代謝密切相關,進一步佐證其利尿作用。

《本草新編》強調王不留行「性甚急,下行而不上行者也」,此「下行」之性,可使下焦濕熱之邪排出體外,故能利尿。 雖多數古籍側重其活血通經之效,但從上述分析中,可推論王不留行在特定病症下,因其通利血脈,疏通水道之作用,確具備一定的清熱利尿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其清熱利尿功效並非其主要功效,臨牀應用需結合具體病情進行判斷。

3. 活血化瘀

王不留行,其活血化瘀之效,古今醫家多有論述,其作用機制並非單純「行血」,而是更為複雜的「活血」。

古代醫籍對其活血功能的描述,各有側重。《藥性論》言其「治風毒,通血脈」,點明其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日華子本草》則記錄其治「婦人血經不勻及難產」,說明其在婦科疾病中的應用,與血瘀相關。 《名醫別錄》更進一步指出其能治「心煩鼻衄,癰疽惡瘡,痿乳,婦人難產」,涵蓋了多種血瘀症狀。

《本草述鉤元》作者對王不留行活血功效的理解尤為深刻,認為其「和血而活之,與行血有殊」,並非簡單地破血逐瘀,而是調和氣血,促進血液運行。這與《本草求真》中「血瘀不行,得此則行;血出不止,得此則止」的論述相呼應,說明王不留行能根據血瘀的具體情況,調整血液運行狀態,達到活血的目的,而非單純止血或破血。

《本草綱目》指出王不留行「能走血分,乃陽明衝任之藥」,說明其藥性走而不守,能快速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活血化瘀的效果。 《本草正義》則指出其適用於「熱結」之症,說明其活血化瘀之效,更側重於清除血瘀中的熱邪。

總而言之,古代醫家對王不留行活血化瘀功效的理解,並非單一化的「行血」,而是從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清除瘀血中的熱邪等多方面闡述。其作用機制精妙,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不同醫家觀點的差異,也反映了中醫理論的豐富性和複雜性,需要結合具體病症進行分析和應用。

4. 通乳

王不留行,古籍記載其功效甚廣,其中「通乳」之效,尤為婦科常用。綜觀歷代本草,其通乳作用並非直接記載,而是從其整體藥性推導而來。

《本草綱目》提及「俗有穿山甲,王不留行,婦人服了乳長流之語,可見其性行而不住也」,此民間經驗說明王不留行具有通利之性,並非單純止血藥物。其「行而不留」的特性,讓它能促進氣血運行,而乳汁分泌的通暢,也與氣血的通達密切相關。

《本草述鉤元》作者則從其藥性入手,分析王不留行的活血作用。文中提到王不留行「和血而活之」,與其他活血藥物有所區別,並非以「潰決」的方式行血,而是使其順暢運行。這與通乳的機理相符,乳汁分泌受氣血影響,若氣血瘀滯,則乳汁不通;而王不留行能促進氣血運行,自然有助於乳汁分泌。

《本草新編》更直接點明,王不留行「其性甚急,下行而不上行者也」,認為其作用是「下行」,並非「上行」。但文中也提到「乳不能下而下之,畢竟是下行,而非上行也」,說明即使是通乳,也是通過疏通氣血,讓乳汁順利排出,而非強行向上推動。

總而言之,古籍中並未明確指出王不留行「專治」不通乳,但從其活血通絡、行氣止痛的藥性分析,可以推斷其通乳作用是通過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使得乳汁分泌通暢,而非直接作用於乳腺。 此功效的體現,更體現在輔助治療,而非單一使用。 諸多古籍記載說明,其作用機理需結合其「行而不留」的特性,以及對氣血運行的影響來理解。

5. 通經絡

王不留行,顧名思義,其藥性「走而不守」,擅長通行經絡。歷代本草典籍對其通經絡功效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值得探討。

《藥性論》謂其「治風毒,通血脈」,點明其疏通經脈、驅除風邪的功效。風邪痹阻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王不留行正可藉其走竄之性,打通瘀阻,使氣血恢復流通。

《日華子諸家本草》記載其能治「婦人血經不勻」,這與經絡不通有關。經絡暢通,則氣血運行順暢,月經自然規律。 《本草述鉤元》則更進一步指出,王不留行「行血」的機制與其他活血藥不同,並非強力破血,而是以其疏通經絡的特性,使血行通暢,如同《本草求真》所言:「血瘀不行,得此則行,血出不止,得此則止」,強調其作用在於促進氣血的流動,而非簡單的止血或活血。

《本經疏證》更深入地闡述了王不留行的通經絡作用:「人身周流無滯者,血也……其當順流而下者,又能使之無所留滯,內而隧道,外而經脈,無不如之。」說明王不留行能使氣血在經脈、血管中暢通無阻,從而改善諸多由經絡不通所導致的病症,例如癰疽惡瘡、痿乳等。 甚至《本草綱目》提到其「能走血分,乃陽明衝任之藥」,暗示其藥性與人體主要的經脈系統——衝任脈息息相關。

綜上所述,古籍記載中,王不留行通經絡的功效,並非單純的活血化瘀,而是通過其獨特的「走而不守」的藥性,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恢復正常,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其作用機制,在現代醫學的視角下,或許可以聯想到改善微循環,促進血液循環,從而達到通經活絡的效果。

6. 止血

古籍記載中,王不留行具有止血功效,但其機理並非單純的「止」,而是藉由疏通血脈,使瘀滯之血得以運行,最終達到止血的目的。此觀點在多部經典中有所體現。

《神農本草經》及後續諸多本草如《神農本草經疏》、《神農本草經贊》均記載王不留行「主金瘡,止血逐痛」。這表明古人已認識到其在治療外傷出血方面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止血」並非其直接作用機制,而是透過「逐痛」及疏通血脈,使血液流向正常渠道,從而止住出血。

《本草求真》更明確指出:「血瘀不行,得此則行,血出不止,得此則止,非故止也」,精闢地闡述了王不留行的止血機理,並非直接凝血,而是藉由其疏通血脈的特性,使血液恢復正常運行,達到止血的效果。 「得其氣味以為通達,則血不於瘡口長流,而血自散各經,以致其血自止」。這段描述更形象地說明瞭藥物作用的過程。

《本草述鉤元》則從另一個角度分析,認為王不留行的止血作用與其活血行血的特性相關,並非單純的止血藥物。作者比較了王不留行與杜牛膝,指出杜牛膝擅長治療淋證,說明其作用在於疏通水道,而非破壞組織止血。王不留行雖也行血,但更傾向於和血、活血,使血液恢復正常運行。

綜上所述,古代醫家對於王不留行止血功效的理解,並非單純的凝血止血,而是透過其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的作用,使淤積的血液得以運行,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 這與現代醫學中,部分活血化瘀藥物可以促進凝血過程的某些機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7. 調經

王不留行,顧名思義,其性走而不守,具有良好的活血通經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屢見不鮮,用於調經的記載也頗多。

《日華子本草》明確指出王不留行能「治婦人血經不勻」。此說與多數古籍記載相符。《本草述鉤元》則深入分析其作用機制:「和血而活之,與行血有殊」,認為它並非單純地行血破血,而是能使瘀滯之血得以運行,恢復經血的正常流量。 作者進一步推測,王不留行入肝經,而肝主藏血,故能調理經血。

《本草求真》更進一步闡述了其「行血」的機理:「血瘀不行,得此則行,血出不止,得此則止」,認為其功效並非簡單的止血或行血,而是透過疏通經絡,使血行通暢,從而達到調經的目的。 若經血瘀滯不通,則服用王不留行能使其運行;若出血不止,則能使血液回歸正常流動,而非單純地止血。

《名醫別錄》中記載其能治「婦人難產」,也間接說明王不留行能促進血行,利於產程順利進行。 《本草綱目》則提到「王不留行能走血分,乃陽明衝任之藥」,指出了其藥性及在人體經絡中的作用,說明其調經功效來自於其疏通衝任二脈,平衡氣血的能力。

總而言之,古代醫籍對王不留行調經功效的記載,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其作用機制,多指向其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的特性,使其成為治療月經不調的有效藥物。 但需注意,不同體質的患者,其療效及應用方法可能有所不同,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王不留行的古代典籍


王不留行的現代功效


1. 降血糖

王不留行含有鹽酸鹽、生物鹼、皁甙等活性成分。這些成分可以提高胰島素的分泌,增強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調節血糖水平。此外,王不留行還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減緩葡萄糖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氧化壓力。

王不留行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6~10g。

王不留行的炮製


簸淨雜質,置鍋內,用文火炒至爆開白花六、七成時取出,放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王不留行之注意事項:

  1. 孕婦勿服:王不留行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服用可能導致流產。
  2. 血崩病、崩漏病者忌用:王不留行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對血崩病、崩漏病患者不適宜。
  3. 孕婦、哺乳期婦女和小孩應避免使用:王不留行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和小孩不建議使用。
  4. 肝腎功能較弱者應慎用:王不留行含有一些生物鹼類的成分,肝腎功能較弱者應謹慎使用。
  5. 胃部疾病患者應慎用:王不留行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胃部疾病患者應謹慎使用。
  6. 糖尿病患者應諮詢醫生:王不留行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糖尿病患者使用前應詳細諮詢醫生意見。
  7. 長期或過量使用可能中毒:長期或過量使用王不留行,可能導致頭暈、噁心、嘔吐等中毒反應。

王不留行相關的方劑


王不留行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月經腹痛膀胱炎腎及輸尿管結石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尿道膿傷月經稀少背部膿瘡小便疼痛腹痛疼痛

王不留行含有的化學成分


王不留行皁甙A(Vaccar-segoside A), 王不留行皁甙B(Vaccar-segoside B), 王不留行皁甙C(Vaccar-segoside C), 王不留行皁甙D(Vaccar-segoside D), 王不留行次皁甙(Vaccar-oside), 王不留行黃酮甙(Vaccarin), 異肥皂草甙(Isosaponarin), 植酸鈣鎂(Phytin), 磷脂(Phospholipid), 豆甾醇(Stigmasterol), 王不留行 xanthone(Vaccaxanthone), 麥藍菜 xanthone(Sapxanthone), 棉根皁甙元(Gypsogenin), D-葡萄糖醛酸(D-Glucuronic acid), D-半乳糖(D-Galactose), L-阿拉伯糖(L-Arabinose), D-木糖(D-Xylose), D-巖藻糖(D-Fucose), L-鼠李糖(L-Rhamnose), D-葡萄糖(D-Glucos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