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清帶湯」中包含梔子,是因為梔子具有清熱解毒、消炎的作用。梔子能夠有效地清除體內的熱毒,對於一些由熱毒引起的病症如皮膚病、炎症有顯著療效。其主要作用是清熱解毒,促進方劑的健康效果。
中藥方劑「清帶湯」中包含黃柏,是因為黃柏具有清熱燥濕、抗菌消炎的效果。黃柏能夠有效地清理體內的濕熱,對於濕熱引起的疾病如皮膚病、尿路感染有顯著療效。其主要作用是清熱燥濕,提升方劑的療效。
清帶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可緩解其他藥材的寒涼或燥烈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減少副作用。清帶湯本身以清熱利濕為主,加入甘草能使藥性更為協調,避免過於寒涼傷脾胃。
- 增強藥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有助於更好地發揮清熱利濕的作用,達到治療帶下病的目的。甘草還能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促進藥物的吸收和利用。
中藥方劑「清帶湯」中包含白芍,是因為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解疼痛的功效。白芍能夠促進血液循環,舒緩因血虛引起的疼痛及不適。其主要作用是滋養血液,調理經期,對於經痛、虛弱者尤為適合。
中藥方劑「清帶湯」中包含車前子,是因為車前子具有利尿、清熱解毒的作用。車前子能夠促進尿液排泄,清除體內的濕熱,對於尿路感染及水腫有良好的療效。其主要作用是利尿解毒,促進方劑的健康效果。
「清帶湯」方劑中加入「王不留行」的原因主要有二:
- 通經下乳:王不留行性味辛溫,具有通經活絡、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產婦乳汁不通、乳房脹痛等症狀,能促進乳汁分泌,幫助乳汁通暢,有效解決產後乳腺疾病。
- 消腫散結:王不留行亦具消腫散結之效,能改善乳房腫塊、硬塊等問題,對於產婦因乳汁淤積而導致的乳房腫脹疼痛,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在「清帶湯」方劑中加入「王不留行」,能有效解決產婦乳腺相關疾病,促進乳汁分泌,達到通乳、消腫、止痛的功效。
中藥方劑「清帶湯」中包含麥門冬,是因為麥門冬具有養陰潤肺、清熱的功效。麥門冬能夠滋潤肺部,改善因陰虛引起的咳嗽、乾燥等症狀。其主要作用是養陰潤肺,促進方劑的整體療效。
中藥方劑「清帶湯」中包含玄參,是因為玄參具有清熱解毒、養陰生津的效果。玄參能夠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滋養陰液,對於一些由熱毒引起的疾病如咽喉炎、乾燥症有顯著療效。其主要作用是清熱滋陰,促進方劑的健康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清帶湯首載於《醫學衷中参西錄》,原主治「婦人火熱之極,帶下色黑」之證,具體表現為:
- 帶下異常:色黑如墨汁,氣味腥穢,甚則隨病情進展可伴陰門紅腫。
- 疼痛不適:腹痛明顯,小便時疼痛如刀刺。
- 津傷熱熾:患者雖大量飲水仍覺口渴,反映熱盛傷陰;久病則形體消瘦,卻伴「飲食兼人」(食量反增),此為胃火熾盛之矛盾徵象。
此證病機核心為下焦濕熱壅盛,煎灼陰血,致帶下色黑、陰傷血瘀。張錫純將此歸於「火熱之極」,暗示其證雖見熱象,但可能夾雜真寒假熱(如醫案提及「下焦涼甚」)或久病及陽,故臨床需辨寒熱真假。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配伍解析
主軸:固澀止血+活血通滯
- 生山藥(君藥):重用至一兩,取其「補脾益腎,固澀下焦」之功,既能扶正,又可防龍骨、牡蠣等收澀藥過於傷陰。
- 生龍骨、生牡蠣(臣藥):各六錢,搗細以增藥效。此二味質重沉降,能「收斂元氣,固脫止帶」,兼清虛熱,針對帶下日久、氣隨津脫之病勢。
- 海螵蛸、茜草(佐使藥):
- 海螵蛸(四錢)「燥濕止血,斂瘡止帶」,去甲後專攻澀滯之性。
- 茜草(三錢)「活血祛瘀,通經止痛」,與收澀藥相配,形成「通澀並用」之局,防留瘀之弊。
加減法辨證思維
- 赤帶加白芍、苦參:白芍柔肝止血,苦參清下焦濕熱,針對「熱重於濕」見血色分泌物。
- 白帶加鹿角霜、白朮:鹿角霜溫腎固澀,白朮健脾燥濕,針對「寒濕偏盛」之白色清稀帶下。
- 醫案佐證(白帶加乾薑):患者「下焦涼甚」,加乾薑六錢溫陽散寒,佐證原方須隨寒熱調整,非拘泥於火熱。
(二)治療原理
- 標本兼治:
- 治標:龍骨、牡蠣、海螵蛸急固下元,止帶止血;
- 治本:山藥補脾腎,茜草活血調經,使澀不留瘀。
- 動靜結合:
- 收斂藥(靜)配活血藥(動),仿「桂枝茯苓丸」之意,避免純澀致瘀。
- 體現「通因通用」:
雖見帶下不止,卻用茜草通瘀,針對「熱瘀互結」之本,此為張錫純用藥靈活處。
三、現代延伸思考
此方雖主治「火熱帶下」,然從醫案可見,加減後亦能治寒性帶下,關鍵在掌握「脾腎虛損,夾瘀夾濕」核心病機。現代臨床可擴展用於:
- 慢性盆腔炎(濕熱瘀阻型)
- 子宮內膜炎(伴異常出血)
- 功能性子宫出血(氣虛不固兼血瘀)
總結:清帶湯之妙,在於平衡「澀與通」、「寒與熱」,其組方邏輯深諳中醫「陰陽互根」之道,堪為治帶下之典範。
傳統服藥法
生山藥1兩,生龍骨6錢(搗細),生牡蠣6錢(搗細),海螵蛸4錢(去淨甲,搗),茜草3錢。
單赤帶,加白芍、苦參各2錢;單白帶,加鹿角霜、白朮各3錢。
"1.白帶:一婦人,年二十餘,患白帶甚劇,醫治年余不愈。後愚診視,脈甚微弱。自言下焦涼甚,遂用此方,加乾薑六錢,鹿角霜三錢,連服十劑全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清帶湯, 出處:《衷中參西》。 組成:生山藥1兩,生龍骨6錢(搗細),生牡蠣6錢(搗細),海螵蛸4錢(去淨甲,搗),茜草3錢。 主治:婦女赤白帶下。
清帶湯, 出處:《辨證錄》卷十一。 組成:炒梔子3錢,黃柏3錢,甘草1錢,白芍1兩,車前子2錢,王不留行2錢,麥冬1兩,玄參2兩。 主治:婦人火熱之極,帶下色黑,甚則下如墨汁,其氣最腥,腹痛,小便時必如刀觸,陰門紅腫,久則黃瘦,飲食兼人,口必大渴,飲水少覺寬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