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七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2%
脾經 27%
心經 12%
肺經 9%
胃經 6%
膀胱經 3%
三焦經 3%
腎經 3%
大腸經 1%
肝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平肝止痢湯

整體功效: 清熱利濕和胃止瀉。

主治: 夏、秋之間,肝克脾土腹痛作瀉,變爲痢疾,宛如魚凍,久則紅白相間。

夏秋季節,肝氣偏旺,容易傷及脾土,導致腹痛腹瀉,甚至出現痢疾,大便呈現魚凍狀,久而久之,大便會變得紅白相間。

中藥功效分類功效及解釋:

文獻參考:

傳統服藥法

白芍1兩,當歸5錢,梔子2錢,枳殼1錢,車前子2錢,甘草1錢。
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白芍、當歸、梔子、枳殼、車前子、甘草組成。白芍、當歸、梔子均有清熱利濕的作用,枳殼、車前子有行氣利水的作用,甘草有緩和諸藥的作用。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利濕、和胃止瀉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熱利濕、和胃止瀉的作用,適合夏秋季節肝氣偏旺所致的腹痛腹瀉、痢疾等症。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相關疾病

腹痛
胰臟炎
痢疾
志賀桿菌病
阿米巴病

相同名稱方劑

平肝止痢湯, 出處:《辨證錄》卷七。 組成:白芍1兩,當歸5錢,梔子2錢,枳殼1錢,車前子2錢,甘草1錢。 主治:夏、秋之間,肝克脾土,腹痛作瀉,變爲痢疾,宛如魚凍,久則紅白相間。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痢瀉丸

相似度 76%

當歸導滯湯

相似度 76%

暢肝清痢湯

相似度 76%

山梔子湯

相似度 72%

茯苓梔子散

相似度 72%

散羣湯

相似度 72%

補血蕩邪湯

相似度 72%

祛火外消湯

相似度 72%

補血化痢湯

相似度 71%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