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清涼散

SHANG XIA QING LI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會約》卷七

寒性指數

27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9%
肺經 19%
胃經 19%
肝經 15%
脾經 8%
膽經 7%
大腸經 7%
三焦經 4%
心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脾經
膽經
大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上下清涼散」方劑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止血涼血的功效。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大腸經,善於清熱瀉火,尤其針對上焦肺熱、心火亢盛、下焦濕熱等症狀。此方旨在清熱解毒,故以黃芩作為主要藥物,清熱瀉火,達到上下清涼之效。同時,黃芩亦具有止血涼血的功效,可輔助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出血症狀。

「上下清涼散」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基於其清熱潤肺、養陰生津的功效。

麥門冬味甘、微苦,性寒,入肺、心經。其性寒涼,能清熱降火,潤肺止咳,對於肺熱燥咳、咽喉幹痛、口渴失音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同時,麥門冬還可養陰生津,滋潤肺燥,對於津液不足、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也有一定效果。因此,在「上下清涼散」中加入麥門冬,可以有效清熱潤肺,同時補充津液,達到治療上焦火熱、下焦濕熱的功效。

「上下清涼散」中加入白芍,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清熱涼血,養血柔肝: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養血柔肝的功效。對於因熱毒上攻而引發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皮膚紅腫等症狀,白芍能有效清熱解毒,緩解炎症。
  2. 緩解肝氣鬱結: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的作用,能緩解肝氣鬱結,對於因肝氣鬱結而引發的胸悶、脅肋脹痛、失眠、情緒波動等症狀,白芍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白芍在「上下清涼散」中起到清熱涼血、養血柔肝、緩解肝氣鬱結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疏肝理氣、和解脾胃的功效。

「上下清涼散」方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方中多用寒涼藥物,容易傷及脾胃。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緩解寒涼藥物對脾胃的刺激,避免藥性過於峻猛。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益氣健脾、緩解疼痛、解毒等功效。在「上下清涼散」中,甘草可以增強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療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總而言之,甘草在「上下清涼散」中起著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藥材。

「上下清涼散」中包含「梔子」,其原因主要在於梔子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首先,梔子味苦性寒,入肝、胃、膽經,能清熱瀉火,對於熱病高熱、神昏譫語、口渴煩躁等症狀,有顯著的緩解效果。

其次,梔子具有涼血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疾病,例如丹毒、癰腫、瘡瘍等。

因此,在「上下清涼散」中加入梔子,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對於治療熱病引起的各種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上下清涼散是一個中藥方劑,主要由黃芩、麥門冬、白芍、甘草和梔子組成,用於治療嚴重的熱症引致的腹痛,伴隨發熱、口乾、大便乾結、舌紅、腹痛,脈搏強而有力且頻率高。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芍性味甘酸微寒,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養血斂陰、養血補肝、健脾胃等功效。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等功效。

梔子性味苦寒,歸心、肺、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利尿等功效。

上下清涼散中的各味中藥相互配合,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養陰生津等功效,可有效緩解嚴重的熱症引致的腹痛,伴隨發熱、口乾、大便乾結、舌紅、腹痛,脈搏強而有力且頻率高的症狀。

中藥方劑「 上下清涼散 」,主要成分是:黃芩,麥門冬,白芍,甘草,梔子, 主治功效是:嚴重的熱症引致的腹痛,伴隨發熱、口乾、大便乾結、舌紅、腹痛,脈搏強而有力且頻率高。

傳統服藥法


黃芩2-3錢,麥冬1錢5分,白芍1錢5分,甘草1錢5分,梔子1錢5分。
如口渴喜冷,加生石膏2-3錢;如大便閉結,加大黃1-2錢,不效,再加芒消2-3錢,所謂通則不痛也;如氣逆而痛,加木香5分,烏藥1錢;如小便赤澀,加澤瀉1錢;如咽乾燥,加元參1錢半;如血熱
熱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不宜長期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 本方有緩解便秘的作用,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腸道功能紊亂。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口乾口渴

相同名稱方劑


上下清涼散, 出處:《會約》卷七。 組成:黃芩2-3錢,麥冬1錢5分,白芍1錢5分,甘草1錢5分,梔子1錢5分。 主治:實熱腹痛,發熱口乾,便燥,火焰,腹痛,脈洪數而有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