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火寧肺湯

QING HUO NING FE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會約》卷九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4

熱/寒比例

(0.29)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1%
肝經 21%
肺經 17%
胃經 13%
脾經 11%
膽經 6%
大腸經 3%
三焦經 3%
腎經 3%
心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膽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清火寧肺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血潤肺: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三經。其具有補血活血、養血潤燥、調經止痛之效。肺為嬌臟,喜潤惡燥,當歸能滋陰潤肺,改善肺燥咳嗽、乾咳無痰等症狀,為清熱瀉火藥的良好配伍。

二、活血化瘀:當歸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可改善肺部氣血循環,促進肺氣運行,有助於消除肺熱、痰濁,達到清熱寧肺的效果。同時,當歸還能促進肺組織的修復,緩解肺部炎症。

清火寧肺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緩解肺熱燥咳: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解燥熱的功效。肺熱燥咳時,白芍可以清熱潤燥,滋陰降火,緩解肺部的燥熱和咳嗽。
  2. 調和藥性:清火寧肺湯中多用寒涼藥物,白芍的微寒性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寒涼過度傷及脾胃。同時,白芍的養血作用也能補益脾胃,促進藥物的吸收和發揮作用。

「清火寧肺湯」中包含「青蒿」,主要是因為青蒿具有清熱解暑、涼血止血、抗菌消炎等功效。

青蒿性寒,味苦,入肝、膽經,能清熱解暑,尤其善於治療暑熱所致的發熱、煩渴、口苦、頭暈等症狀。此外,青蒿還具有涼血止血、抗菌消炎的功效,能治療熱毒血熱所致的出血症狀,以及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病症。

因此,在「清火寧肺湯」中加入青蒿,可以發揮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達到清肺止咳、消炎止痛的效果。

清火寧肺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可有效降低肺熱,緩解肺部炎症,例如咳嗽、痰黃等症狀。
  2. 滋陰養肺: 肺熱往往伴隨陰虛,生地黃可以滋陰潤肺,補充肺部津液,修復受損的肺組織,減輕肺部的燥熱和乾咳。

因此,生地黃在清火寧肺湯中扮演着清熱涼血、滋陰養肺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有效治療肺熱咳嗽、痰黃等症狀。

清火寧肺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潤肺: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清熱除煩、養陰潤肺、生津止渴之效。其性寒涼,能清肺熱,而其養陰潤肺之性,可滋養肺陰,緩解肺燥咳嗽等症狀,故適用於肺熱燥咳、咽喉腫痛、口乾舌燥等症。
  2. 緩解肺燥津傷: 肺熱耗傷津液,可導致津液不足,出現口乾舌燥、咳嗽痰少等症狀。麥門冬能滋陰生津,補充肺陰,緩解肺燥津傷,使肺氣得以滋潤,利於止咳化痰。

清火寧肺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梔子性寒,味苦,入肺、胃、三焦經,能清肺熱,降胃火,對於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有良好療效。同時,梔子亦能涼血解毒,對於熱毒熾盛所致的各種病症,如癰腫瘡瘍、丹毒等,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清火寧肺湯中加入梔子,不僅可以清熱瀉火,緩解肺熱咳嗽等症狀,更能涼血解毒,促進整體病情的康復。

清火寧肺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瀉火:黃芩性寒,味苦,入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止咳化痰的功效。對於肺熱咳嗽、痰黃稠粘、口乾舌燥等症狀,黃芩能有效清熱解毒,降肺火,緩解症狀。

二、涼血止血:黃芩還具有一定的涼血止血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血瘀所致的吐血、咯血等症。在清火寧肺湯中,黃芩可以輔助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止咳化痰、涼血止血的作用,改善肺熱咳嗽等病症。

清火寧肺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輕副作用的作用。清火寧肺湯中可能包含一些苦寒性質的藥物,甘草的加入可以起到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寒傷胃的作用。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咳嗽、潤肺止渴的作用,與清火寧肺湯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可以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效果。

主治功效


清火寧肺湯 主治功效分析

《羅氏會約醫鏡》中明確指出,「清火寧肺湯」主治「水虧於下,火爍肺金,喉癢咳嗽,尺脈滑數」。此段文字精確點明了此方劑的病機核心:腎陰虧虛導致虛火上炎,灼傷肺金,從而引發咽喉瘙癢、咳嗽等症狀。脈象「尺脈滑數」則進一步佐證了陰虛火旺的病理狀態。

從組方成分來看,清火寧肺湯的配伍精妙地體現了其治療原理:

  • 滋陰降火: 生地黃、麥門冬均為滋陰養液之品,能有效補充腎陰虧損,從根本上撲滅虛火。其中,生地黃滋陰降火的力度較強,麥門冬則長於滋陰清熱、益胃生津,兩者合用,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滋陰清熱的功效。
  • 清熱解毒: 黃芩性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清除肺熱,緩解火邪上炎引起的咽喉不適。
  • 潤燥止咳: ?子具有化痰止咳、利咽消腫的功效,能直接針對咳嗽症狀,清除肺部痰液,緩解咽喉腫痛,且不傷津液。
  • 調和氣血: 當歸、白芍具有調經止痛、補血活血、平肝養陰、柔肝止痛的功效,能調和氣血,使氣機暢順,亦可輔助滋陰降火之功。
  • 退熱解表: 青蒿具解熱退燒、抗瘧疾之功,可處理熱性相關症狀,針對性解除肺火上炎之熱。
  • 調和諸藥: 甘草具有和中緩急、調和諸藥的功效,可緩解藥物的峻烈之性,使藥性更溫和,並輔助藥效發揮。

綜合來看,清火寧肺湯的治療原理是:通過滋陰降火、清熱解毒、潤燥止咳、調和氣血等多重作用,從根本上解決腎陰虧虛、虛火上炎的問題,從而達到治療喉癢咳嗽的目的。 其配伍精當,攻補兼施,既能清除上炎之火,又能補充下焦之陰,使其達到陰陽平衡,使肺氣得以肅降,咳嗽自止。

此外,《羅氏會約醫鏡》中還將清火寧肺湯與「貝母丸」並列,指出「如火甚者,用上清火寧肺湯亦可」,可見該方劑在治療肺火乾咳方面也有一定的療效,且適用於火熱症狀較為明顯的患者。

傳統服藥法


當歸2錢,白芍2錢,青蒿1錢,生地2錢,麥冬2錢,梔子(炒)1錢,黃芩1錢,甘草1錢。
如火盛煩躁,加真龜膠3錢,化服;如腎虛精涸,加熟地35錢;血虛有熱者,當歸用1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嗽喉嚨發癢

相同名稱方劑


清火寧肺湯, 出處:《會約》卷九。 組成:當歸2錢,白芍2錢,青蒿1錢,生地2錢,麥冬2錢,梔子(炒)1錢,黃芩1錢,甘草1錢。 主治:水虧於下,火爍肺金,喉癢咳嗽,尺脈滑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