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補心四物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涼血: 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滋陰涼血、養血生津的功效。補心四物湯主要用於心血不足、心神不安、失眠多夢、面色蒼白等症狀,而生地黃可以滋陰涼血,緩解心火亢盛,改善心血不足,達到寧心安神的作用。
- 清熱解毒: 生地黃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降低心火,避免心火過旺引發心悸、失眠等症狀。
因此,生地黃是補心四物湯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它能夠有效地改善心血不足、心神不安等症狀,使藥效更加全面。
補心四物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肺,養心安神: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經,具有滋陰潤肺、養心安神之效。對於心陰不足,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 配伍增效:補心四物湯主要由四物湯加麥門冬、生地黃等藥物組成,四物湯以補血為主,而麥門冬則滋陰潤肺,兩者相輔相成,使補血之效更為顯著,同時也更能滋陰養心,達到全面調理的效果。
補心四物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是由於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 補血活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心主血脈,補心四物湯主要針對心血不足、心神不寧等症狀,而當歸可以補益心血,改善血虛所致的症狀。
- 滋養心脾:當歸還有滋陰養血、補脾益氣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虛弱,促進氣血生化,進一步增強補血效果,協調心脾功能,使心血充盈,心神安定。
補心四物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 養血柔肝: 白芍性微寒,味酸苦,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補心四物湯以補血養心為主,白芍的養血作用可以協同當歸、川芎等藥物,更好地滋養心血。
二、 緩解心悸: 白芍入肝經,可疏肝解鬱,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心悸、失眠等症狀。補心四物湯常用於心血不足、心神不安等症狀,白芍的疏肝解鬱作用,可以起到輔助安神的作用,使心神安定,改善心悸。
補心四物湯中加入遠志,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安神定志:遠志味甘性溫,入心經,具有安神定志、益智開竅的功效。補心四物湯以補血滋陰為主,加入遠志可增強其安神定志的效果,適用於心血不足、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
- 通竅開鬱:遠志還具有通竅開鬱的功效,可以改善心經氣血運行不暢,緩解胸悶心悸、頭昏耳鳴等症狀。對於心血不足、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心悸失眠,遠志的加入可起到協同作用,提升療效。
補心四物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 調和藥性: 四物湯以當歸、川芎、白芍、熟地四味藥為主,性質偏於滋陰補血,而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或燥熱,更適合心氣虛弱者服用。
- 緩解副作用: 甘草具有解毒、緩解藥物副作用的作用,能減少四物湯可能造成的胃腸不適、腹脹等問題,提升藥物的安全性。此外,甘草還能增強藥效,提升補心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補心四物湯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心陰暗耗,虛火上炎」所致諸證,其病機核心為 陰血不足,虛熱內擾,病位偏重心與肝。
- 大眦肉浮脹,赤脈色淡:眼眦屬心(《內經》云「心主血脈,諸脈屬目」),陰虛血少則目絡失養,虛火煎灼,故見浮脹;然因非實火,赤脈色淡。
- 兼見心悸、少寐:心陰虧虛,神失所養則悸動不寧;虛火擾動心神,陽不入陰,故夜寐難安。
- 舌紅、脈細數:舌紅為陰虛內熱之象;細主血虛,數主有熱,合參為陰虛火旺之典型脈象。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本方以 養血滋陰、清熱安神 為綱,由「四物湯」化裁而來,結合補心陰、降虛火之品:
- 酒生地12克:重用為君,養陰涼血,酒製後兼行血脈,滋腎水以濟心火。
- 麥門冬9克:甘寒潤肺心,助生地清虛熱,取「金水相生」之意。
- 當歸9克、酒白芍6克:養血柔肝(肝藏血,心主血,母子同治),白芍酒製減其寒性,協調營陰。
- 炒棗仁6克、遠志3克:棗仁炒用增養心安神之效;遠志通心腎,化痰開竅,防陰虛痰滯。
- 甘草3克:調和諸藥,甘緩和中,助棗仁緩急安神。
全方配伍特色
- 標本兼顧:以生地、麥冬滋陰治本;當歸、白芍補血斂陰;棗仁、遠志安神治標。
- 動靜結合:當歸性溫主動,防滋膩滯氣;棗仁、遠志調暢心神,與靜養陰血之品相得益彰。
- 臟腑同調:心肝血同治(四物湯底藴),佐麥冬潤肺,暗含「補土生金,金水相生」之鏈,以助陰液上奉。
推理延伸功效
除原書所述目疾外,凡 陰虛血少、虛熱擾神 之證,如:
- 更年期煩熱盜汗
- 長期思慮過度致失眠健忘
- 輕度陰虛型心悸(無器質病變者)
亦可辨證應用,體現中醫「異病同治」之理。
傳統服藥法
酒生地12克,麥門冬9克,當歸9克,酒白芍6克,炒棗仁6克,遠志3克,甘草3克。
滋陰降火,養血寧心。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補心四物湯, 出處:《張皆春眼科證治》。 組成:酒生地12g,麥門冬9g,當歸9g,酒白芍6g,炒棗仁6g,遠志3g,甘草3g。 主治:滋陰降火,養血寧心。主治:心陰暗耗,虛火上炎,大眥肉浮脹,赤脈色淡,且兼心悸,少寐,舌紅,脈細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