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

青蒿

QING HAO

  • 英文名稱:Artemisia annua L. Artemisia annua Artemisia annua
  • 別名:草蒿子,苦蒿,香絲草,草蒿,黑蒿,蒿,三庚草,蒿子,臭蒿,細青蒿,臭青蒿,荍,白染艮,方漬,細葉蒿,香青蒿,野蘭蒿,香蒿,草青蒿,方潰,酒餅草
  • 藥品來源: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黃花蒿的全草。夏秋兩季採收。鮮用或陰乾,切段入藥
  • 道地藥材:中國大陸各地
  • 生長環境:路邊, 山坡, 曠野, 河岸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青蒿的傳統功效


1. 治瘧

青蒿,單方應用於治瘧,其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主要體現在清熱解暑、疏散寒熱以及調理濕熱方面,與瘧疾的病理機制有著密切關聯。

《本草綱目》簡潔地指出青蒿「治瘧疾寒熱」,這點精準地抓住了瘧疾發作時的典型症狀:寒熱交替。瘧疾是由瘧原蟲感染引起的,其發作過程伴隨劇烈的寒戰、高熱和出汗等,青蒿的清熱解表作用,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本草新編》則強調青蒿的「退暑熱」功效。瘧疾發作時體內產生的熱邪,不僅表現為高燒,也可能與暑熱相關,特別是夏季發病的瘧疾。青蒿的清熱作用,能有效抑制體內熱邪的蔓延,減輕瘧疾的症狀。

《醫林纂要》則從更深層次的病理機制闡述青蒿的功效。它提到青蒿「清血中濕熱,治黃疸及鬱火不舒之證」。瘧疾的發生與體內濕熱之邪密切相關,而青蒿的清熱利濕之效,能有效清除體內濕熱,從根本上調理瘧疾的病因。此外,黃疸以及鬱火不舒等症狀,也可能與瘧疾的併發症或病程發展相關,青蒿的清熱解毒功效,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這些伴隨症狀。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青蒿治療瘧疾的功效描述,雖然側重點略有不同,但都指向其清熱解暑、疏散寒熱和調理濕熱的藥理作用,這些作用共同構成了青蒿治療瘧疾的療效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單方使用青蒿治療瘧疾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需依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體質而定。

2. 清熱解毒

青蒿,其「清熱解毒」功效歷代醫家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雖至今仍有待更深入的研究,但從古籍記載中,已能窺見其臨牀應用之廣泛。

《本草綱目》簡潔明瞭地指出青蒿能「治瘧疾寒熱」。瘧疾為古代常見的熱性傳染病,其寒熱往來,正反映了青蒿清熱解毒的特性。此處所指的「寒熱」,並非單純指體表寒熱,而是指疾病過程中伴隨的寒熱交替症狀,暗示青蒿可能具備調節機體平衡的功能。

《本草新編》則著重於青蒿的「退暑熱」功效。暑熱,多由夏季暑濕之邪侵襲人體所致,症狀表現為發熱、煩躁、汗出等。青蒿能退暑熱,說明其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暑作用,這也與現代人夏季常飲用青蒿相關飲品來消暑的經驗相符。

《醫林纂要》則更進一步闡述了青蒿的清熱解毒機理。「清血中濕熱,治黃疸及鬱火不舒之證」,表明青蒿不僅能清解體表之熱,更能深入血分,清除濕熱,治療因濕熱瘀滯而引起的黃疸等症。同時,「鬱火不舒之證」也暗示了青蒿在疏肝理氣,調和氣血方面的作用。

綜上所述,古籍記載表明青蒿的清熱解毒功效多樣而深入,並非僅僅停留在表面的清熱作用,而是能從不同角度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從瘧疾、暑熱到黃疸,其應用範圍涵蓋了多種熱性疾病,足見其臨牀價值。

3. 清熱瀉火

青蒿,其清熱瀉火的功效自古以來即為醫家所重視。從古代典籍的記載中,我們能更深入瞭解其作用機理與臨牀應用。

《本草綱目》簡潔地指出青蒿能「治瘧疾寒熱」。瘧疾,為一種由瘧原蟲引起的傳染病,症狀表現為寒熱往來。青蒿能有效治療此症,說明其具有顯著的清熱解表之效,能平息因病邪入侵而引起的體內熱邪。此點奠定了青蒿清熱功效的基礎。

《本草新編》則進一步指出其「退暑熱」的功能。暑熱,多因夏季酷暑或感受暑邪所致,症狀常伴有身熱煩躁、汗出等。青蒿能退暑熱,說明其清熱作用不僅針對病邪引起的內熱,也涵蓋了外感暑邪引起的熱證。這暗示了青蒿可能具備疏散外邪的能力,並能有效調節人體的體溫平衡。

《醫林纂要》則從更深層次的病理機制來闡述青蒿的清熱功效。「清血中濕熱,治黃疸及鬱火不舒之證」說明青蒿能清除血液中的濕熱之邪。黃疸,多因肝膽濕熱所致,而「鬱火不舒」則指因情志鬱結而導致的肝火旺盛。青蒿能治療此二症,說明其清熱作用能深入血分,並能針對不同病因導致的熱證發揮功效,不僅能清泄外感之熱,更能清利內在的濕熱及肝火。

綜上所述,青蒿的清熱瀉火功效,並非單純的降低體溫,而是涵蓋了清解外感熱邪、清利血中濕熱、以及平息內在鬱火等多個層面,其作用機理精妙,臨牀應用廣泛。 透過古代醫家的觀察與總結,我們得以更全面地理解青蒿這一味中藥的價值。

4. 消暑

青蒿,一味看似不起眼的草藥,卻在消暑方面有著不容小覷的功效,古籍中多有記載,其消暑作用並非單純的降溫,而是透過疏調人體內在的濕熱,達到清涼解暑的目的。

《本草綱目》記載青蒿「治瘧疾寒熱」,瘧疾乃因暑濕之邪侵襲所致,青蒿能治其寒熱,說明其具有驅散暑邪的能力。 此處的「寒熱」並非指單純的體溫高低,而是指暑熱邪氣在體內引起的寒熱交替症狀,青蒿能調節這種失衡狀態,使其恢復正常。

《本草新編》更直接點明青蒿「退暑熱」。此處的「退暑熱」指的是直接針對暑熱所造成的諸多不適,例如頭暈、身倦、煩躁等,青蒿能有效地緩解這些症狀,讓人體恢復清爽舒適的感覺。 這也間接印證了青蒿在消暑方面的功效並非僅限於治療瘧疾,而是更廣泛地適用於暑熱病症。

而《醫林纂要》則從更深層次闡述了青蒿的消暑機制:「清血中濕熱,治黃疸及鬱火不舒之證。」 黃疸和鬱火皆與體內濕熱積聚有關,青蒿能清血中濕熱,則表示其能深入到血液,清除暑熱在體內的根本原因,避免暑熱造成更嚴重的後果。這也說明青蒿的消暑作用並非單純的表面降溫,而是從根本上調節人體的內在環境,使之保持平衡,達到真正的「消暑」。 總而言之,青蒿消暑的功效,源於其清熱解暑、疏散濕熱的特性,並非單純的物理降溫,而是從體內調節,達到平衡狀態,從而達到消暑功效。

5. 驅蟲殺蟲

青蒿,其驅蟲殺蟲之效,雖非其主要功效,但在古代醫籍中亦有跡可循,並非完全未被提及。其驅蟲作用,並非直接殺滅蟲體,而是透過其藥性間接達成。

從提供的古代醫籍片段來看,《本草綱目》記載青蒿主治瘧疾寒熱,而瘧疾的產生,古人常與體內濕邪、蟲毒相關聯。因此,青蒿能治瘧疾,間接說明其可能具有一定的驅除體內不良物質,包括某些寄生蟲的能力。 這並非指青蒿能直接殺死蛔蟲、絛蟲等常見寄生蟲,而是其清熱解毒、疏散風寒的功效,能改善體內環境,減輕蟲體寄生的條件,達到間接驅蟲的作用。

《本草新編》提及青蒿「退暑熱」,暑熱往往伴隨腸胃功能紊亂,容易滋生蟲體。青蒿能退暑熱,則有助於改善腸胃環境,抑制蟲體繁殖。 此處的驅蟲作用,更像是預防性的,透過改善體質,降低蟲患的發生率。

《醫林纂要》則指出青蒿「清血中濕熱,治黃疸及鬱火不舒之證」。黃疸與肝膽功能失調有關,而某些寄生蟲感染也會導致肝膽疾病。因此,青蒿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改善肝膽功能,進而間接地減輕蟲體對人體造成的損害,達到一種輔助性的驅蟲效果。

總而言之,青蒿的驅蟲殺蟲功效,並非其主要且直接的作用,而是透過其清熱解毒、疏散風寒等功效,改善體內環境,間接地達到驅除或抑制蟲體的效果。其作用機理,需進一步現代藥理研究加以佐證。

6. 解毒

青蒿,一味看似平凡的中藥單方,卻在解毒方面有著獨特的功效,其應用歷久彌新,古籍中多有記載。

《本草綱目》言其「治瘧疾寒熱」,瘧疾為瘴癘之疾,其發作與濕熱毒邪侵犯密切相關。青蒿能治癒瘧疾,正說明其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功效,能夠驅除體內導致瘧疾發作的病邪。此處的「解毒」,並非指解一般外來毒素,而是指清除體內因濕熱鬱積而生的病邪之毒。

《本草新編》則指出青蒿「退暑熱」。暑熱乃夏季常見病症,多因暑濕之邪侵襲人體所致,表現為身熱、煩渴等。青蒿能退暑熱,進一步說明其具有清熱解毒,且針對外感暑濕之邪有較好的療效。這裏的解毒,指的是清除外感暑濕之邪所造成的毒邪。

而《醫林纂要》則更進一步闡述青蒿的解毒功效:「清血中濕熱,治黃疸及鬱火不舒之證。」黃疸多因肝膽濕熱,或濕熱鬱阻於血分所致;鬱火不舒,則指因情志不暢,導致肝氣鬱滯,化火傷陰。青蒿能清血中濕熱,說明其不僅能清泄外感之邪,更能深入血分,清除內生之毒,從根本上解決病邪。這裏的解毒,涵蓋了清除血分濕熱及肝鬱化火所致的內毒。

綜上所述,青蒿的解毒功效並非單純的針對某一類毒素,而是涵蓋了外感濕熱之邪、內生濕熱鬱火等多種病邪,其清熱解毒之效,在古代醫家經驗中得到充分的印證,也為現代中醫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7. 清虛熱

青蒿,一味看似平凡的中藥,卻因其獨特的「清虛熱」功效而被歷代醫家所重視。其作用機理,從古代典籍中可窺見一斑。

《本草綱目》簡潔地指出青蒿能「治瘧疾寒熱」。瘧疾,古稱瘴瘧,其寒熱往來之症狀,正反映了體內虛熱的交替變化。青蒿能有效控制這種寒熱交替,說明其具有調整機體陰陽平衡,清解虛熱的能力。此處的「寒熱」,並非指一般的風寒感冒,而是指因邪氣入侵、或臟腑功能失調導致的虛熱症狀。

《本草新編》則更進一步指出青蒿「退暑熱」。暑熱,乃因夏季陽氣盛極而致,容易傷及人體陰液,造成體內虛火旺盛。青蒿能退暑熱,說明其清熱之力,能有效平抑夏季因暑邪所導致的內熱。

《醫林纂要》則從更深層次的病理機制闡述青蒿的功效:「清血中濕熱,治黃疸及鬱火不舒之證。」黃疸,多因肝膽濕熱鬱結所致;鬱火不舒,則指因情志鬱結,導致肝氣不暢,化火傷陰。青蒿能清血中濕熱,說明其藥力能深入血分,清除積聚於血液中的濕熱之邪,從根本上解決病因。這也解釋了為何青蒿能治療因濕熱鬱結而引起的黃疸和鬱火不舒等症。

綜上所述,古代醫家對青蒿「清虛熱」功效的理解,並非單純的退熱,而是涵蓋了多種因虛熱而起的病症,體現了其藥性之平和與功效之深入。青蒿的清熱作用,不僅限於表層的熱邪,更能深入血分,清解深層的濕熱,從而達到調理臟腑,平衡陰陽的目的。

青蒿的古代典籍


青蒿的現代功效


1. 抗心律失常

青蒿素,一味中藥,具有抗心律失常之效。此乃青蒿素可抑制內向整流鉀電流Ik1和浦肯野纖維瞬間向外鉀電流It0所致。青蒿素能對抗烏頭鹼、冠脈結扎和電刺激所誘發的大鼠心律失常,對哇巴因誘發的豚鼠心律失常有抑制作用,能改善垂體後葉素引起的大鼠S-T段和T波的變化。

2. 抗發炎

青蒿水提物具有抗發炎作用。動物實驗表明,青蒿水提物對蛋清和酵母所致的大鼠及小鼠關節腫脹有抑制作用。同時,降低組織中白細胞浸潤、抑制關節滑膜層增生。此外,青蒿水提物對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腫脹亦有抑制作用。

3. 止痛功效

青蒿水提物能灌胃可提高小鼠熱刺激痛閾,減少醋酸腹腔注射誘導的小鼠扭體次數,說明青蒿水提物具有止痛作用。青蒿總香豆素及其中的莨菪亭能抑制人工高溫高濕環境複製熱應激模型家兔體溫上升速度,亦有止痛作用。

4. 防癌抗腫瘤

青蒿素具有抗癌功效,可抑制或殺滅白血病、乳腺癌、宮頸癌、卵巢癌、胃癌、結腸癌、肝癌、鼻咽癌、胰腺癌、肺癌、腎癌、黑色素瘤、骨瘤及前列腺癌等多種腫瘤細胞。

5. 抗菌抗病毒

青蒿有抗菌、抗病毒的功能,青蒿水煎液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細菌,青蒿揮發油也能抑制多種皮膚癬菌。此外,青蒿還有抗流感和柯薩奇B組病毒的作用。

6. 其他功效

青蒿素具有抗組織纖維化的功效。研究表明,青蒿素可抑制成纖維細胞的增殖、降低膠原合成並促進其分解,從而減輕肺纖維化程度。另外,青蒿素對大鼠心肌梗死後心肌纖維化亦有抑制作用。體外研究也發現,青蒿素可抑制瘢痕成纖維細胞的增殖及膠原合成,對瘢痕的形成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青蒿的炮製


除去雜質,噴淋清水,稍潤,切段,曬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中藥青蒿使用注意事項:

  1. 脾胃虛弱、腸滑泄瀉者忌服:青蒿具有清熱燥濕,容易傷及脾胃,導致腹瀉加劇。
  2. 產後血虛、內寒作瀉、飲食停滯泄瀉者慎用:產後脾胃虛弱,食用青蒿會加重虛寒,並使腹瀉更嚴重。
  3. 胃虛者慎用:青蒿寒涼,胃虛者服用後容易引起胃痛、腹瀉等不適。
  4.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應避免使用:青蒿可能對胎兒和嬰兒產生不良影響。
  5. 青蒿素不良反應:頭痛、腹痛、噁心、嘔吐、皮疹等,過敏體質或相關疾病患者應慎用。
  6. 不宜長期或大量使用:青蒿素具有一定的毒性,長期或大量使用可能對肝臟和腎臟造成損傷。
  7. 腎臟和肝臟功能不良者應慎用:因青蒿可能加重這些器官的負擔。

青蒿相關的方劑


青蒿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皮膚顏色發黃痢疾黃疸怕冷肝癌胃癌鼻咽腫瘤肺癌休克損傷白血病感冒胰腺癌瘧疾

青蒿含有的化學成分


青蒿素G(Arteannuin G), 去氧異青蒿素C(Deoxyisoartemisinin C), 青蒿烯(Artemisitene), 去氫青蒿酸(Dehydroartemisinic acid), 環氧青蒿酸(Epoxyartemisinic acid), 11R-左旋二氫青蒿酸(11R-Dihydroartemisinic acid), 青蒿酸甲酯(Methyl artemisinate), 青蒿醇(Artemisinol), 去甲黃花蒿酸(Norannuic acid), 二氫去氧異青蒿素B(Dihydroepideoxyarteannuin B), 黃花蒿內酯(Annulide), 無羈萜(friedelin), 3β-無羈萜醇(Friedelan-3β-ol), 蒿黃素(Artemetin), 紫花牡荊素(Casticin), 中國薊醇(Cirsiliool), 去甲中國薊醇(Cirsiliol), 樹柳黃素(Tamarixetin), 鼠李素(Rhamnetin), 槲皮素-3-甲醚(Quercetin-3-methylether), 濱薊黃素(Cirsimaritin), 鼠李檸檬素(Rhamnocitrin), 金聖草素(Chrysoeriol), 山柰酚(Kaempferol), 槲皮素(Quercetin), 木犀草素(Luteolin), 萬壽菊素(Patuletin), 槲皮素蕓香糖甙(Quercetin-3-rutinoside), 木犀草素-7-O-糖甙(Luteolin-7-O-glycoside), 山柰酚-3-O-糖甙(Kaempferol-3-O-glucoside), 槲皮素-3-O-糖甙(Quercetin-3-O-glucoside), 萬壽菊素-3-O-糖甙(Patuletin-3-O-glucoside), 6-甲氧基山柰酚-3-O-糖甙(6-Methoxykaempferol-3-O-glucoside), 東莨菪素(Scopoletin), 香豆素(Coumarin), 蒿屬香豆素(Scoparon), 左旋-樟腦((-)-Camphor), 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 異蒿屬酮(Isoartemisiaketone), β-蒎烯(β-pinene), 乙酸龍腦酯(bornyl acetate), 香葦醇(Carveol), 芐基異戊酸酯(Benzyl isovalerate), β-金合歡烯(β-farnesene), copaene(copaene), γ-衣蘭油烯(γ-muurolene), 三環烯(Tricyclene), α-蒎烯(α-pinene), 小茴香酮(fechone), 蒿屬酮(artemisia ketone), 芳樟醇(linalool), 異龍腦(isoborneol), α-松油醇(α-terpineol), 龍腦(borneol), 樟烯(camphene), 月桂烯(myrcene), 檸檬烯(limonene), γ-松油醇(γ-Terpineol), 異戊酸龍腦酯(Bornyl isovalerate), γ-畢澄茄烯(γ-cadinene), ξ-畢澄茄烯(ξ-Cadinene), α-欖香烯(α-elemene), β-欖香烯(β-Elemene), γ-欖香烯(γ-elemene), 水楊酸(Salicylic acid), β-松油烯(β-Terpinene), α-側柏烯(α-thujene), 4-蒈烯(4-Terpineol), 4-乙酸松油醇酯(4-Terpinyl acetate), 乙酸芳樟醇酯(Linalyl acetate), 棕櫚酸(Palmitic acid), 豆甾醇(Stigmasterol),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石南藤酰胺乙酸酯(Aurantiamide acetate), 5-十九烷基間苯二酚-3-O-甲醚酯(5-Nonadecylresorcinol-3-O-methylether), 二十九醇(Nonacosanol), 2-甲基三十烷-8-酮-23-醇(2-Methyltriacosan-8-one-23-ol), 三十烷酸三十一醇酯(Hentriacontanyl triacontanoate), 黃花蒿雙五氧化物(Annua diepoxide), 本都山蒿環氧化物(Ponticae epoxide), β-糖苷酶Ⅰ(β-Glucosidase I), β-糖苷酶Ⅱ(β-Glucosidase II), 苦味質(Bitter substances), 維生素A(Vitamin A)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