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露

QING HAO LU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藥成方配本》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極寒 (0.16)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3%
膽經 33%
肝經 33%
腎經
膽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青蒿露方劑中包含青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青蒿清熱解暑之效: 青蒿性寒,味苦,歸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暑、涼血止血、截瘧止痢之功效。其清熱解暑之力尤為突出,可有效治療暑熱所致的發熱、頭痛、口渴、煩躁、嘔吐等症狀,故而常被用於治療夏季暑熱病。
  2. 青蒿露主治暑熱病: 青蒿露方劑為清熱解暑之劑,主要用於治療暑熱病。而青蒿清熱解暑之力顯著,故而被選入方劑以增強其清熱解暑之效。

主治功效


青蒿露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多部中醫典籍的記載,青蒿露的主要功效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 清熱解暑,退熱除蒸:
    • 《本草簡要方》中提到青蒿露「主治。瀉熱。清暑。闢穢。」並指出其可治「勞瘦骨蒸風毒」。
    • 《兒科要略》中也記載青蒿露可用於「發熱煩悶」、「煩熱盜汗」等症狀。
    • 《叢桂草堂醫案》記載用青蒿露於方中去菖蒲、旋覆、茯苓、六一散,加山梔、貝母、青蒿露等,可使「熱較輕,舌苔亦退」。
    • 《重訂廣溫熱論》也提到青蒿露可以治療暑溫初起。
    • 《臨症經應錄》記載青蒿露用於「骨間蒸熱」的治療。
  • 和胃化濕,開竅醒神:
    • 《叢桂草堂醫案》中提到用青蒿露與旋覆花、石菖蒲、苡仁等藥物配伍,可治療濕熱內蘊的病症。
    • 《和緩遺風》中多次提到青蒿露與藿香、佩蘭等芳香化濕藥配伍,用於「氣分蒸騰」、「氣分淹留之邪」的治療。並指出可以「籍化濕濁」。
    • 《濕溫時疫治療法》中記載青蒿露可「芳香化濁」,用於治療「慢痧症」。
  • 滋陰清熱,養血柔肝:
    • 《和緩遺風》中多次提到青蒿露與西洋參、知母、麥冬、元參等滋陰藥物配伍,用於治療「陰分之虧」、「陰分淹留之餘,熱未廓清」以及「營分虛熱易生」等症狀。並指出其可「滋少陰之液以潛浮陽,濡陽明之津以泄餘熱」。
    • 《臨症經應錄》中記載青蒿露與地骨皮、白芍等配伍,用於治療「衝任二脈,脾肺均虛」的「千血癆瘵」。
    • 《柳選四家醫案》中也提到了青蒿露與滋陰藥物配伍,用於治療「陰分之火上衝於肺」。

治療原理

青蒿露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1. 青蒿本身的藥性: 青蒿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暑、涼血除蒸的功效。其有效成分青蒿素具有抗瘧、抗炎、解熱等作用。通過蒸餾製成的青蒿露,保留了青蒿的清熱特性,並更易於吸收。
  2. 芳香化濕: 青蒿露具有一定的芳香氣味,與藿香、佩蘭等芳香化濕藥配伍使用,可以增強化濕和胃的功效。對於濕熱內蘊、脾胃呆滯的病症,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3. 滋陰清熱: 青蒿露與滋陰藥物配伍使用,可以增強滋陰清熱的功效。對於陰虛火旺、虛熱內擾的病症,可以起到標本兼顧的作用。
  4. 配伍應用: 中醫強調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青蒿露在臨牀應用中,常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與清熱解毒藥配伍,可以增強清熱解毒的功效;與活血化瘀藥配伍,可以增強活血化瘀的功效;與補益藥配伍,可以扶正祛邪。

總結

綜上所述,青蒿露具有清熱解暑、退熱除蒸、和胃化濕、滋陰清熱等多種功效,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青蒿本身的藥性、芳香化濕、滋陰清熱以及配伍應用等方面。在中醫臨牀中,青蒿露常被用於治療暑熱病、陰虛發熱、濕熱內蘊等多種病症,並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乾青蒿1斤。
清暑解熱。
用蒸氣蒸餾法,每斤用成露六斤。
每用4兩,隔水燉溫服,小兒酌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青蒿露, 出處:《中藥成方配本》。 組成:乾青蒿1斤。 主治:清暑解熱。主治:內外蒸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